強迫症,被認為是世界十大致殘性疾病之一,您不瞭解一下


前幾日看一檔叫《生活幫》欄目,其中有主持人回覆觀眾短信的環節,一位青年發短信求助說自己最近非常痛苦,每天回家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洗完一遍又一遍,洗後如果不小心碰到臉盆邊,還得從頭來過,停都停不下來,以致把手洗的煞白,很多地方都裂開了口子。上班後同樣如此,導致不能正常的接班,多次受到領導的批評,還扣發了獎金,自己明明知道沒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


強迫症,被認為是世界十大致殘性疾病之一,您不瞭解一下

主持人看過短信以後,用帶著調侃的語氣說:觀眾朋友們,如果你有反覆考慮或者反覆做某件事情,明知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剋制的反覆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等表現,那麼恭喜您得強迫症了,並對強迫症作了淺顯的解釋。但筆者認為主持人解釋的不夠全面,“恭喜”二字更是無稽之談。因此我寫下這篇關於強迫症的文章,藉此來提高廣大網友對此病的認識。

強迫症,被認為是世界十大致殘性疾病之一,您不瞭解一下

強迫症又叫強迫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據國外報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為0.05~1%,佔精神科病人總數的0.1~2%。國內流行病學調查的本病患病率為3‰。上述數字顯然比較保守,患強迫症的患者要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通常青少年或者成年早期是主要發病人群,性別分佈上沒有明顯差別。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以強迫思想為主,包括強迫觀念、回憶,強迫性對立觀念(例如:一女性患者手中懷抱嬰兒,腦子中反覆出現將嬰兒扔到樓下還是不扔???患者因此而非常苦惱)、窮思竭慮、害怕喪失自控能力等;二是以強迫行為(動作)為主,包括反覆洗滌(老百姓常說的“潔癖”)、核對、檢查,或詢問等。

此外患者稱強迫症狀起源於內心,不是被別人或外界影響強加的。強迫症狀反覆出現,病人認為沒有意義,並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試圖抵抗,但不能奏效。病人一般具有強迫性人格特點,表現為不安全感、不確定感、不完善感,小心多疑,事無鉅細必求全求精,且猶豫不決、優柔寡斷,膽小怕事,做事循規蹈矩,過於教條,不善於隨機應變,缺乏自信,往往用理智控制情感,用邏輯束縛直覺等等。患有強迫症的患者一般都具有特有的這種強迫性格,有專家認為是這種疾病的“連續譜”。

關於強迫症的發病原因,精神病學家認為除了以上人格特點外,還有可能跟腦內一種叫做五羥色胺(又名血清素)的化學物質的缺乏有關。

治療方面,一是應用能增加腦內五羥色胺的藥物,目前最常用的是氯丙咪嗪和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首選氟伏沙明)。藥物治療大多能夠有效,但患者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治療的的時間較長。

  • 長時間的原則:足量抗強迫藥物治療要至少3個月,有些病人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視為一個療程結束,才能評估療效,不能吃上個2-3個月就評估療效,決定換藥。
  • 足劑量的原則:抗強迫藥物治療的時候,劑量一般比較大,有時是說明書上所說的最高劑量,這是因為低劑量下療效很不好,要應用較大劑量,當然每一位患者情況不同,具體用藥劑量要具體分析具體定,但是一般來說,抗強迫治療時藥物劑量是偏大的。
  • 維持時間要長的原則:最大劑量的抗強迫藥物取得較好療效時,這個劑量一般建議維持6個月左右,再考慮減量維持2-3年。
  • 帶著症狀,順其自然:有些強迫症狀的完全消失比較困難甚至非常困難,患者和家屬要做好接受強迫症狀,帶著症狀去生活學習的心理準備。

二是行為治療和心理治療。行為治療主要是針對病人的強迫行為,給予行為指導,使其減少強迫行為的次數和頻率。至於心理治療就是通過讓病人對自身的個性特點和所患疾病有正確、客觀的認識。並在治療中逐漸使其性格得以塑造,去掉精神包袱以減輕其不安全感,增強自信以減輕其不確定感,強調務實態度以減輕其不完美感,另外還鼓勵病人積極從事體育、文娛及社交活動,使其能逐漸從沉眠於窮思竭慮的境地中解脫出來等等。

患有強迫症的患者內心非常苦惱、痛苦,卻又諱疾忌醫,不知道到哪裡看病?往往家人對患者不夠理解,認為是“思想病”,因此未能得到正規的治療,結果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痛苦,因此導致該病具有高發病率,而很低的治療率,甚至一部分病人走上絕望自殺的不歸路。因此,一旦有上述表現,應立即到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門診就診,早診斷,早治療,會有一個較好的預後。

從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可以看出,目前強迫症有較高的發病率,並且有一定數量的病人開始尋求治療。此外現在電視、廣播及互聯網等很多新聞媒體也逐漸加大對於此類病患的宣傳教育力度,使得大眾更加關注此類疾病,筆者寫此小文,希望廣大讀者朋友對強迫症有一個科學、全面的認識,如果有強迫症治療方面的任何問題,可以私信跟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