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背上的字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岳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故事幾乎傳遍了華夏大地,他忠君愛國,武藝高強,是統帥一方的將領,他帶領岳家軍所向披靡,幾乎無敵於天下,打的金軍四散而逃,無比發出“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的口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將領,有一件事情竟然被誤讀幾百年,那麼這件事情究竟是何事呢?

岳飛背上的字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非精忠報國

岳母刺字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所有人都知道岳飛背後刺著四個字,那一年,金軍南下,岳飛率軍抵抗,打的金軍節節敗退,岳母都看在眼中,為了鼓勵兒子上陣殺敵,岳母親自在岳飛背上刺了四個字,這四個字是“盡忠報國”,可是很多人不清楚,一直在誤讀,讀成了“精忠報國”,這一誤讀也有幾百年了。

岳飛背上的字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那麼為何會誤讀呢?

首先,是因為很多小說、戲劇的渲染,比如《精忠記》、《武穆精忠傳》、《精忠旗傳奇》等渲染,這些小說、戲劇對岳母刺字進行了渲染,使得人們都覺得岳母刺的是精忠報國,再加上岳飛的形象,所以很多人認為就是精忠報國四字。

其次,精忠報國和盡忠報國僅差一個字,所以很多人讀起來就覺得很相似,久而久之,就將盡忠報國讀成了精忠報國,這就是其中的原因所在。

最後,盡忠報國似乎沒有精忠報國好聽,盡忠報國只是盡忠,盡力而為,但精忠報國不一樣,精忠報國是全心全意的去報國,不遺餘力的去報國,以一顆最誠摯的心去報國,所以一字之差,意義則不同,所以後人將盡忠報國改成了精忠報國,流傳起來也十分好聽,但事實上,岳飛背後四字確實是盡忠報國。

岳飛背上的字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岳母為何刺字?

首先,岳飛有一位好母親,這位母親是人傑,在當時那個亂世,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兒子能從前線下來,能平安回來就好,但岳飛的母親則不這樣認為,岳飛的母親之所以在岳飛背後刺下四個字,目的就是讓岳飛在前線勇猛殺敵,盡忠報國,起到一個表率的作用,這樣才能使大宋男兒英勇作戰,最後上陣殺敵,驅逐金軍,還我河山。

其次,岳飛的母親也想為後世立一個典範,因為大宋朝雖然十分富庶,但奸臣當道,貪官橫行,很多人都在那魚肉百姓,貪贓枉法,沒有多少人真正為大宋子民著想,但岳飛的母親不是這樣,他希望自己兒子能成為一個典範,然後喚醒大宋子民,所以他在岳飛背後刺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十分重要,很快便傳遍天下,一時間,很多大宋男兒紛紛效仿,全部上陣殺敵,不要小看這樣一個舉動,這個舉動在當時掀起了巨浪,隨著岳飛的知名度上升,這四個字也越來越出名了。

岳飛背上的字不是“精忠報國”,而是這四個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最後,知子莫如母,岳母的母親十分明智,知道自己的兒子將來可能會愚忠,然而那時自己已經不在世了,於是岳母留給岳飛四個字,這四個字是盡忠報國,意思是告訴岳飛不要愚忠,你應該報的是國,而不是一個腐敗的朝廷,所以是盡忠報國四字,實際上就是提醒岳飛,大宋已經黑暗到極致了,連年戰亂,民不聊生,你想拯救大宋,就不能愚忠,否則後果很會慘,事實證明,岳母是正確的,因為岳飛最後是被陷害致死,沒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這隻能說明朝廷太腐敗,太黑暗了。

參考文獻《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