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死於自己的“精忠報國”!

岳飛死於自己的“精忠報國”!

關於岳飛的死,眾說紛紜,說什麼的都有,岳飛究竟死於什麼,每個人估計都有自己的說法,有人說他死於秦檜之手,也有人說是皇帝要他死,這都是一般的答案。如果你問初中時候的我,我會說死於秦檜和皇帝之手,前幾年問我的話,我會說岳飛是必死之局,死於規則和制度,或者說歷史車輪,到了岳飛這樣的境地,不死都不行。

現在我的答案是,岳飛死於自己的選擇,死於自己的“精忠報國”,我這個想法不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但是這是我此刻最真實的想法,岳飛在那樣的局面越忠誠死的越慘,他唯一能夠避禍的方式就是造反,自立為王,但是儒家正統學說不能接受這樣的思想。中國至今還是儒家治國,如果讓我處在岳飛的境地想,那麼現在的我會選擇造反,推翻趙宋王朝,這既是救自己的方式,也是救國唯一的方式。

說實話讀宋朝歷史真的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這真是一部憋屈的歷史,感覺皇帝也好,大臣也罷都沒怎麼正經做事,特別是面對外敵的時候,那叫一個亂七八糟。有抑鬱症的人一定不要看宋朝歷史,要不然你這抑鬱永遠都好不了,漢朝和唐朝也只有後面幾十年憋屈,前面一百多年那都是強悍無敵的形象,但是宋朝從出生就是一個憋屈的形象,連開國皇帝都死的那麼憋屈,趙匡胤的死可以說完全預示了整個宋朝,憋屈而死。

宋朝是中國比較特殊的朝代,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後,總結了歷朝歷代的歷史,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即武將禍國,自己是武將得了天下,西漢亡於董卓之流,隋朝亡於李淵等武將之手,唐朝亡於安祿山和藩鎮,自己又終結了前朝創立了宋朝,這麼總結下來,要想長久統治,必須全力壓制武將,宋朝武將被壓制到什麼程度?武將要比文職低兩個等級,而且每個武將旁邊都有監軍。宋朝的祖訓就是防止武將亂朝,武將被限制地死死的,特別是宋朝名將,基本上沒有一個有好結果。

死於宋朝皇帝之手的不僅僅只有岳飛,我說的這個死不僅僅指生命的終結,我說的是政治死亡,即被打壓和流放都屬於政治死亡,以後再也沒有從政的機會。

岳飛死於自己的“精忠報國”!

活在宋朝的武將要不死於憋屈,渾渾噩噩而死,要不戰力無雙被皇帝猜忌而死,所以你讀宋朝史就是一部憋屈史。好點的武將都會被皇帝猜忌,而這個猜疑鏈是深深植根於靈魂的,是他們的始祖趙匡胤種下的猜忌,只要開始猜忌,不管這個武將是誰,都必死無疑,而怎麼樣會被猜忌呢?你武將戰功越多,你越厲害,統治的兵力越盛,就越會被猜忌。宋朝的名將極少死於外戰,基本都死於自己朝廷之手。

很多人說岳飛死的冤枉,死於莫須有,準確來說,岳飛的罪名是造反,而不是莫須有,雖然這個造反是被構陷的,但是還是有罪名,看一下狄青的死亡,你才真正明白什麼是皇帝的猜忌。

狄青被趕往陳州前,他反思自己從軍以來種種言行,自覺謹言慎行,不貪不搶沒有過錯,便去找文彥博評理。文彥博:“無他,朝廷疑耳”,當狄青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還記得史書的描述,狄青瞬間面色鐵青,後退幾步,一言不發,轉身就離開,回到家裡,直接收拾行李去了陳州。

是,你狄將軍為我們大宋屢屢建功,為人小心翼翼,在朝名聲也非常好,那又怎樣,朝廷懷疑你,懷疑你會不忠,懷疑你會造反,總之“懷疑”就夠了,不需要什麼具體罪名。

是忠臣又如何,功高震主,君必疑之,君疑臣,則臣必誅,無論怎麼證明忠心、怎樣解釋都已無濟於事,狄青無奈離京赴任。到陳州後,那句“朝廷疑耳”在他的耳畔久久迴繞,加上朝廷時常打著“慰問”的旗號派人監視他,狄青終日惶恐不安,幾個月後竟然因慮而病,憂憤而終。

看了狄青的結局,你再看看岳飛,是不是不會覺得那麼突兀,宋朝這樣死的武將不是少數,宋高宗不是第一次不信任武將,李鋼,宗澤都憂憤而死,宋朝沒多少名將,一個個的都憂憤而死,最大的原因就是來自皇帝的猜忌,而這條猜疑鏈是趙匡胤種下,只要還是趙宋皇朝就必然會繼續猜忌武將。

岳飛在33歲被封為太尉,整個宋朝都找不到比他更有名的武將了,岳飛沒有背景,沒有家世,是從底層小兵一步步爬起來的,用了十幾年從一個小兵到位列三公,可想而知啊,這背後的累世軍功,這些軍功也更加說明了岳飛的軍事才能,在當世一朝沒有敵手,唯一的掣肘來自皇帝,金朝也沒有能夠抵擋岳飛的武將,皇帝為什麼要掣肘岳飛?就是因為能力太強了,再這麼下去,宋高宗只能讓位皇權了,當岳飛和皇帝有了這樣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時候,岳飛的死期也就到了。

岳飛死於自己的“精忠報國”!

當宋朝和金朝和談之後,宋高宗下一步要做的也就是趙匡胤做過的,卸磨殺驢,剝奪武將軍權,這是歷史鐵律,任何皇帝都逃不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樣做的皇帝不僅僅是宋高宗,也怪不得宋高宗。不管文臣武將,還是皇帝本人,都逃不過的歷史規律,歷史車輪必將碾過他們。

當時皇帝手下有四大名將,史稱中興四將,最主要的三個是張俊、韓世忠、岳飛,按資歷來說張俊年紀最大,成名最早,韓世忠年紀比岳飛大,而岳飛當時才30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並且還可以活20年以上,張俊比岳飛大17歲,韓世忠比岳飛大13歲,這樣一比較你或許就明白了,為什麼岳飛必須死了。四人中,岳飛最有軍事才能,張俊的能力一般般,韓世忠僅次於岳飛。

當皇帝和金朝和談成功之後,為了防止主戰派挑起新的戰事,更加要防止武將叛亂。宋高宗之所以這麼怕武將叛亂,是因為自己經歷了靖康之難,還有苗劉兵變,這次武將叛亂,直接導致了宋高宗的下臺,為了重新上臺坐穩皇位,被迫毒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也就是宋高宗唯一的合法繼承人,宋高宗以後沒有再生育,宋高宗斷了後,你說他能不恨武將嗎?

個人仇恨還是其次的,當沒有戰事的時候,皇帝是要收回兵權的,由於連年戰爭,而且地方軍事力量不斷加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皇帝繼位的時候,沒有糧草也沒有士兵,只能允許武將自己招募士兵和募集糧草(這個歷史有一個稱呼就是私家軍,為什麼我們叫岳飛的軍隊叫岳家軍,越是這麼叫,死的越快,因為這軍隊屬於岳飛,而不是屬於皇帝),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武將擁兵自重,地方藩鎮勢力越來越強,當和金朝沒有戰事了,皇帝和武將的矛盾就重新擺上檯面,皇帝為了解決武將隱患,將這件事交給秦檜全權處理。

處理這樣的事情,其實歷史是有先例可尋的,根本不需要動太多的腦子,還記得韓信的死嗎?首先調離武將離開自己的駐地,回到中央,使他們遠離自己的軍隊,其次封許更高的官爵,給他們希望,不會懷疑皇帝,在動手之前不能讓武將猜到皇帝的心思。然後羅織罪名收押起來,先剝奪官位,最後再殺人,這個套路真的太熟悉了。

岳飛死於自己的“精忠報國”!

張俊因為資歷更老,被封樞密使,而岳飛和韓世忠分別被封為樞密副使,這樣看似一個大家都高興的大團圓結局,實則是一個殺機四伏的局,岳飛如果想要活命就不應該接受這個頭銜,直接退隱,這是他當時唯一不被殺的方式了,但是岳飛他們看不出來這個殺局。

武將們是高興了,但是皇帝和文臣都不高興了,當年趙匡胤為了壓制武將,以文抑武,特定設定了樞密使,用文臣管制武將,樞密使歷來只有文臣能做,而武將是絕對不能坐上去的,坐上去了的人在宋朝沒有一個有好的結局。

岳飛他們不明白,這是比鴻門宴更慘烈的殺局,而這些武將必死無疑。

秦檜終於出手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秦檜所做的一切都有皇帝明確的授意,秦檜執行的是皇帝的意志。

按道理來說第一個要死的應該是樞密使的張俊,但是我前面說了張俊的年紀很大了,張俊當時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真的沒有多少可以活了,其次張俊在三人中是能力最弱的,不要說岳飛,比起韓世忠來說都要低很多。因為前面兩點,秦檜選擇了張俊作為打手,沒有武將的幫忙秦檜很難搞死韓世忠和岳飛。

有了張俊的幫忙,秦檜有了出手的底氣,其實秦檜第一個目標不是岳飛,而是韓世忠,套路大家都很熟悉,抓了韓世忠的手下,讓他認罪承認謀反,然後再把韓世忠拉下水,這樣就做成一個死局了。但是在審訊韓世忠手下的時候,岳飛得到了消息,知道了秦檜要對韓世忠出手,岳飛偷偷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韓世忠。韓世忠連夜覲見宋高宗,跪在宋高宗面前陳述事實,宋高宗相信了韓世忠,韓世忠年紀也大了活不了多久,而且韓世忠曾經救過皇帝的命,和皇帝陛下本人有一份香火情。

秦檜第一次出手就這樣失敗了,皇帝本人阻止了秦檜的行動,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宋高宗是完完全全知道岳飛是如何被害死的,而且可以肯定地說,宋高宗全程參與了整個事件。

張俊是自己人,韓世忠又被皇帝保了,最後就只剩下一個岳飛了,岳飛是必死的,岳家軍有20萬人,佔據整個宋朝2/5的軍隊,而且是宋朝最最精良的部隊,如果真論戰力,其他的軍隊加起來都打不過岳家軍,在加上軍事才能超群的岳飛,岳家軍可以說戰無不勝了,但是越是如此,也就都成了岳飛必死的理由。

岳飛死於自己的“精忠報國”!

對付岳飛的套路和對付韓世忠的一模一樣,只是當岳飛去求皇帝的時候,皇帝沒有選擇相信岳飛,因為岳飛必須死,不管你有沒有做,你都必須死,猜忌一旦開始,除非對方死亡,否則根本就停不下來。

岳飛太年輕了,如果說韓世忠和張俊沒有幾年活頭,但是岳飛這樣強身健體的武將起碼可以再活20年,誰知道20年後岳飛會如何?現在都已經是三公之一,手裡握著一個國家最精銳的2/5軍隊,還是樞密副使,掌控全國軍隊,又是百年難遇的不世出名將,等韓世忠和張俊都死了,誰能壓住岳飛。岳飛所有的優點,都只會加重皇帝的猜忌,你越優秀我就越寢食難安,所以你就安心死吧。

岳飛一心精忠報國,卻讓自己成為了國家最大的隱患,成了皇帝心裡最大的刺,如鯁在喉。這是岳飛到死都想不明白的事吧,努力一生,最後把自己努力成了朝廷敵人,皇帝的心腹大患。

岳飛如果不僅僅懂軍事,而是也懂政治,也就不會如此了,學習張良的隱退,這是一條兩全的策略。但是岳飛沒有這麼選擇,岳飛覺得自己權力越大,就越能報效國家,越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現實呢?岳飛權力越大,皇帝越猜忌,死期也就越近。

以前我一直堅持認為這是歷史規則的結果,岳飛和皇帝都沒有辦法,皇帝是一個身份,不管誰坐那個位置,都會那麼做,給我也是要做這樣的選擇。但是最近我越來越覺得這是選擇的結果,很多我們看似無能為力的事,其實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岳飛之所以有這樣的遭遇也是自己做的選擇。如果岳飛在宋金和議之後,選擇交出自己的軍隊,然後解甲歸田,他和皇帝也不會走到這一步,皇帝會給岳飛一個體面的善終。

歷史不能假設,假設也意義不大,但是我們總是經不住想,如果我是當時的他會怎麼去破局呢?是否還有機會破局呢?

其實岳飛真的有機會完成自己的理想,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只不過岳飛在那個時代不會那麼做而已,在岳飛知道韓世忠被誣陷之後,就應該想到自己是下一個目標,如果我處在這樣的環境,會做怎麼選擇?我會選擇稱病不入京,當時岳飛的駐地在今天湖北的荊州,不知道你們能想到什麼?你有20萬軍隊,然後還和河南河北百萬起義軍有聯繫,你能做什麼?最好的選擇就是從荊州入主蜀地,自立為王,然後從漢中出兵攻擊金軍,奪回河南河北地區,把金人趕出山海關之外,再回頭收拾宋朝,我相信以岳飛的軍事才能可以做到這些,但是岳飛不會做這樣的選擇。

在一個朝廷要他必死之局,而他身上卻刻有精忠報國四字,岳飛鐵定是不想反的,他越忠誠,也就死的越慘,精忠報國這四字成了岳飛求生最大的障礙,不造反岳飛在這樣的局勢下只能死,只不過怎麼死而已。

岳飛選擇了自己的忠誠,沒有造反,死的慘烈,精忠報國四字誤了岳飛一生,以南宋當時的情況,真的需要新的國家領導者,趙宋只能繼續禍國殃民,後面的歷史也不斷證明趙宋必須滅亡,只不過岳飛不願意,趙宋亡於自己,但是不亡於自己,那麼自己的命只能亡於朝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