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劉孟博/文

陳吉吉CHANJIJI/攝影

泰山廟橋又稱侯灣橋,位於汝州市區東三十里許,焦村鎮侯灣村泰山廟南,黃澗河支流魏河之上。泰山廟橋為汝州地區明清古橋樑之典範,因其悠久的歷史,精美的石雕而享譽一方。隨著2012年9月泰山廟橋和泰山廟一併被列為平頂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2月泰山廟橋同泰山廟一併列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開始,沉寂多年的泰山廟橋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訪古探幽者紛至沓來,各種官網報道及自媒體,對該橋的介紹也多如雪片。然而僅就該橋近兩年來,宣傳中所存在的兩大錯訛,即將泰山廟橋錯誤命名為“小安橋”,和“汝州縣令”宋名立兩個問題,則貽害無窮,值得每個關注泰山廟橋的人為之闢謠。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首先來說將泰山廟橋錯誤命名為“小安橋”這一嚴重問題,早在2012年,公示平頂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之時,累世居住此間者就大為吃驚,泰山廟橋怎麼成了“小安橋”,走訪一方飽學之士,耄耋之人,均未得到答案,紛紛表示沒聽說過泰山廟橋還有這個奇怪的名字,清代汝州知州宋名立為泰山廟橋撰寫碑文的時候,也僅稱其為侯家灣橋。那麼泰山廟橋什麼時期變成了“小安橋”,答案是1985年04期的《中原文物》雜誌,該雜誌當時發表了一篇《臨汝縣發現明代橋樑》的介紹文章,署名為臨汝縣(今汝州)汝瓷博物館,正是此文造成了今日無法挽回的錯誤。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該文介紹了1984年臨汝縣在文物普查中,共發現了13座古代石質橋樑,當寫到泰山廟橋時,“小安橋,該橋坐落在紙坊鄉侯村南小安河上”,由此因河命名,將泰山廟橋命名為“小安橋”。堂堂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僅18字的一段,就錯了兩處,何其荒唐。何為侯村?乃侯灣村之誤也。又何為小安河?乃汝東巨津,黃澗河之支流魏河之誤也,百姓雖俗呼其為“灣河”,然而與“安河”似乎還有差距。造成這樣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到底是工作人員調查不認真所致,還是工作人員為外地人,聽不懂汝州話所致,令人回味,亦值得深思。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那麼“汝州縣令”又是什麼烏龍事件,這要從2017年5月20日的一篇官媒報道開始,其標題為《三個世紀,焦村鎮“古石橋”!》,自從此文作者率先將正五品的汝州知州宋名立,連貶三級,降職為“汝州知縣”以來,近兩年來,比葫蘆畫瓢粘貼介紹“汝州知縣”者屢見不鮮,令讀者所貽笑。每見這類介紹,不覺讓人想起相聲《關公戰秦瓊》,豫劇電影《七品芝麻官》中唐成的經典唱段,“三篇文章作得好,萬歲稱讚,恩命我任河南信陽,五品州官。到吏部去領憑,我只把嚴嵩見,…………把我降到保定府清苑縣。五品州降到七品縣官。”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一失足成千古恨——以汝州市“省級文保”泰山廟橋的錯誤命名為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