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历史小说家——熊召政

熊召政,著名作家,诗人。参过军,下过乡, 197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献给祖国的歌》,并和他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一起获得全国首届新诗奖。1999年开始相继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四卷本,2005年更是凭借《张居正》全票获得当年茅盾文学奖。

熊召政写过诗歌,投资过高尔夫球场,后又投入被认为是相当孤寂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他认为:“写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他完成了诗人、商人和文人的多重身份的轻松糅合。他很自豪地说:“我不是个纯粹的文人,我若完全以文人的心态出发,就写不了张居正。我是文人的精神状态,商人的生活状态。”在小说家里,他算是一个另类。

熊召政的长篇历史小说有以下创作特点:


另类的历史小说家——熊召政

一、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虚构

熊召政在创作历史小说《张居正》前,花了数年的功夫研究张居正及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历史,掌握了相当丰富翔实的史料。他认为,创作历史小说,必须遵循历史的真实,即典章制度的真实、风俗民情的真实、文化的真实。在史料基础上,熊召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进行文学虚构。比如隆庆皇帝死后,幼小的万历皇帝即位,首辅高拱被革职,张居正荣登首辅之位(第一卷《木兰歌》主要描写高拱与张居正之间的争斗)。这一历史事实被熊召政放在了隆庆皇帝的灵堂里来描写,充分地表现了宫廷内风云巨变的形势,也揭示了人物的内心。

二、塑造人物符合人性与人情

文学即人学。作者在历史背景下,用笔写下自己对人以及人性的理解。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悲剧性格的文学形象张居正。正如金庸所说:“我欣赏《张居正》,因为作者选择张居正这样一个‘实事求是’不顾个人成败决心为了国家,反对特权,打击豪强,坚持制度与法治的人物,来抒写他的真实遭遇和感情,并不勉强将他推入现实的框子里,映射现实。”

三、作品中的忧患意识

熊召政认为朱元璋创立的明朝,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对于今日的中国有明显的参照意义。应该说,张居正在万历年间推行的万历新政,是拯救大明王朝的一剂良药,然而在张居正去世后不久,不仅全家遭到迫害,新政也被彻底毁弃,这就为大明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张居正的悲剧结局,给人以发人深省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