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总说二汽是十堰的?

verygoOd


二汽是在十堰诞生的,只不过当时十堰城区还只是荒山野岭,郧阳地区并没有将郧阳城区有人的地方覆盖到十堰。二汽和十堰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诞生。

为何说是相互诞生?三线建设早就说过要在鄂西北建立汽车厂,当时也是郧阳地区根据这一决定把现在的十堰城区给二汽建厂,因为以前城区就是由郧阳地区管理。因为分布的比较分散,每一条山沟都有建厂,这样应该就是十堰的来历,十堰当时这个县级市由此诞生,建立了25年才与郧阳地区合并升格为地级市。所以如果说相互之间的关系,应该就是郧阳,也可以说是十堰为二汽提供了建厂选址,二汽做大以后又是建立学校,又是高校、保卫、消防、娱乐各个为员工提供的社会事业。那个时候开始就初具城市面貌。因为去的人越来越多,无论当地人还是外来人口,所以十堰也就建立县级市,可以说二汽建厂以后又催生了十堰的建立。逐渐做大的时候,十堰城区的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就是这样完成了再次合并升格为地级市。

所以十堰是为二汽提供了土地问题,才有了二汽,二汽越做越大催生了十堰从荒山野岭的山沟变成城市,这样的关系。所以二汽不仅仅是给十堰创造经济产值,还带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

可是十堰市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竟然因为东风做大以后影响到自己在十堰市的声誉,没有再给东风新的项目,那个时候中小企业发展也可以说是没有。没有土地创造经济产值,所以03年的时候东风把总部迁走,那个时候也没有民营企业。所以张湾一带这些东风公司集中的地带也只能守着一些旧厂度日。如果连重商都没有那么情况就真的会不太好。

其实茅箭区在地市合并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现在看上去有很多民营企业,还有交通便利。张湾区也意识到了,只是之前并没有想那么早,总部搬迁到省城武汉就和一汽总部在长春性质相同。张湾区能在这个时候发现建立十堰工业新区已经相当及时,要不就是现在西部城区的交通恐怕会连现在的水平也赶不上。其实后来张湾区也体会到了这样的损失,所以后来才选择开发位于张湾到红卫之间的凯旋大道一直到柏林和黄龙交界的那一片整个西部城区。西部城区大致的划分就是从凯旋大道到黄龙大坝,黄龙大坝应该会涉及到一部分,也许今后的交通状况得以改善。更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公路加宽就不用总是绕行十白。

其实东风一搬走以后,茅箭区和张湾区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因为茅箭区很早就预测到了土地资源问题,所以建立十堰经济开发区和东城、西城开发区。张湾区最开始也是因为拿不出地,所以西城开发区搞得不行。估计阳光大道修通以后,整个西城的交通状况也就改善很多了,严格的说,花果已经不能算是郊区,而是城乡结合部。张湾区也因为拿不出地,而且有了足够的二汽资源,当时市里面也不愿意批复,所以直到东风总部搬走才意识到土地资源的问题。不仅是工业新区比十堰经济开发区晚了十五年,就连高速和新建道路也同样比茅箭区晚了几年。可见东风一走,影响了十堰的经济,主要是张湾区的影响最大。茅箭区建立经济开发区不仅是东风公司的新兴产业,还有民营企业也很迅猛。张湾区后来意识到了,所以也引进了很多新项目,重组和搬迁了一些专业厂在工业新区里面,也是费了很多心思去弥补03年以来的问题。同时也有个别民营企业。至于配套设施,不仅是张湾区,就连十堰经济开发区也还有待提升改进。因为和同一时期的襄阳高新区和武汉沌口经济开发区还是有差距的。

二汽现在回到十堰想必不是资金回流,而是建立新的产业项目。所以被称为东风的延安,毕竟也是东风的发祥地,而且张湾区这十年来开山开的也挺不容易的。要是早十年就把轻卡争取下来也就很多问题都好办了。东风总部搬迁后的这十几年发展是很慢的。不过这样也好,原先作为企业物流通道的整个车城路沿线现在也不再是这样的单一职能,也在朝着人民路、北京路、浙江路一样,不再是单一的物流通道。也在做些其他的,还有就是这个工业新区,无论是东风的老厂新厂,还有当地人或者极少数外地人创办的企业也都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当然,这也决定了张湾区作为工业基地并没有像茅箭区那样主要精力放在城市建设方面。而且张湾区在那个时候确实也没什么资金再去做这些。直到工业园开始建立以后,整个西部城区才开始有小部分改观。不过车城路沿线也就张湾最繁华了,其次是红卫、火车站附近一带应该算是比较繁华的。但是最开始的定位并不是商业结构,所以并没有像发展人民路、北京路那样发展这两个地方。茅箭区的客运站、火车站和机场该有的都有了,张湾区现在也就一个高客站,高铁还在建,但是和西部城区并没有什么关系。

十堰也是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开发才让东风又在十堰投资一些智能装备、零部件、商用车配套产业,可以说是意识到了。当然,虽然说十堰是因车而兴,但同样也是因车而衰。这个时候的发展也就不仅仅是汽车以及配套产业。随着张湾区这边的旧厂逐渐搬迁,估计就会有更多工业文化作为人文景观,60厂已经开始了。紧接着也会有一部分搬迁进去的旧厂原址作为工业遗产。就是不知道东风轮胎厂的原址以后会怎么样。还有就是郧阳撤县改区。整个沿线一边是生态景观,比如柳陂。一边是工业基地,也就是长岭一带。除了老县城以外,变化也都很大,也因为撤县改区扩大了城市空间。除此之外就是十堰的生态旅游产业,当然,除了西部城区的交通以外,还要有宣传力度、配套设施、人性化方面。不过说真的,发展旅游如果没有人特别看好真的也留不住什么外来人口。武当山名气那么大都不见得能怎么样,其他地方还需加油。以前五湖四海建设二汽的人大多数都走了,剩下没有离开的外来移民也将是最后一批外来人口,因为现在进来的真的不多。

十堰今后肯定不是就东风一家企业,也会有本地企业做强做大,也会有外地投资者进来,当然,现在还看不出来。需要有吸引外地人口进来的地方,不只是东风公司,还有地方企业。即使有很多在十堰上大学的外地学生最后也是离开了绝大部分,少部分进入东风,最后的百分之一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十堰这个地方越来越本土化其实是很可怕的事情,文明程度大不如从前,尤其是十堰城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进来,不要说外地人,就连当地人和移民后代也是能走的都走的差不多了。所以现在的十堰城区给人的感觉挺失望。不过不管怎么样,也相信十堰会越来越开放包容,毕竟文化水平都会越来越高,还有就是从根源上改善民风。所以也相信十堰会越建越好,其实这十几年升格为四线城市也不容易。就算不像大城市也不会和小城市一样,至少人的心理和精神面貌会更好过现在,只是现在还没看出来,需要几十年,一百年的时间。因为自从东风总部离开,和武汉、宜昌、襄阳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也不是十年二十年。至少三十年。就是和荆州相比也是差距大的很,至于和北京、上海相比更是如此。所以才会有一到五线城市的区分。当然,十堰今后肯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只不过慢一点。

十堰现在需要做的是改善产业结构。汽车以及配套企业占大部分,毕竟最开始是为东风提供的土地,后来也因东风将城市建成,当时也就东风是最大企业。中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多戏剧性的变化。不过其他的工业也可以适当发展,医药、食品都可以,还有就是外地企业投资设厂。旅游产业除了独具特色。也需要改善交通,加大宣传和配套设施、人性化设施。这便是真正的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人文就是开放和包容,还有自己的特色优势。生态不用说了,按理说是不能够创造产值的。但是发展旅游产业和对于工业废水废气的综合治理其实也可以带动产值一个新的产业。不说别的,就说西城开发区在建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这方面,也将是废物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这也是生态保护。也是十堰和东风合作的项目。

十堰和东风的关系其实也是相互联系的,体现在相互诞生、相伴随行。虽然中间的小插曲并不满意,但是总体来看是健康发展,也许对十堰来说,不单纯依靠东风并没坏处。能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还有老百姓的就业问题解决。毕竟东风这样的企业门槛,很多人是进不去的。所以不能单纯的依靠东风,还要让更多的企业良性发展。


我选择逆流而上


二汽最开始由毛主席提出,起初选址为武汉,因武汉当时属于全国的经济中心,怕发生战争容易摧毁,所以停止。二次选址为四川成都东郊保和场一带,都已经建设好了占地2万多平米的宿舍,因高层对选址和建设规模争论没有达成一致而停止。三次选址为湖南,由于当时国家属于经济困难时期没有资金,一直在纸上谈兵而不得不停止。第四次选址为十堰,最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十堰属于山区又靠近原始森林神农架,便于隐蔽。2、襄阳有重兵把守,离十堰较近,万一发生战争方便运兵。3、随着川汉铁路的变更,在十堰设站,方便运输。4、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是林彪,林彪是湖北人,当然要支持湖北建设。

从最开始由毛主席提出建设二汽到二汽落户十堰正式开工建设,整整相隔了17年。

二汽落户十堰实属不易!!!


花满天GG


1.没有二汽就没有十堰市,十堰市历届领导都明确这点。如果没有二汽,十堰现在应该跟恩施州差不多,郧阳地区辖县级郧阳市十堰镇(乡)。

2.二汽是由一汽(含一机部长春汽车研究所,一机部第九设计院)整体包建,干部工人技术骨干由一汽成建制迁到二汽。其中少部分专业厂由上汽及上海机电行业北汽武汉汽配等包建援建。还有全国各地很多厂矿职工调入但基本不是成建制的。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毛主席批示建设第二汽车厂,一批湖北籍年轻干部汇集武汉筹建二汽,1955年二汽下马,这批人大部分到富拉尔基支援一重建设,七十年代初又陆续回归二汽。

3.提到二汽要特别提到第二汽车制造厂张湾医院,这所医院是湖北省最早西医综合医院,成立于1928年的湖北红会医院即后来的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1969年整体搬迀到十堰。现在的武汉一医是后来又攒起来的。

4.上海武汉一大批中专技校中学毕业生分配到二汽,在十堰恩施襄樊等地招收大批徒工。

5.建厂初期有一万多转业军人参加二汽建设,后来其中七千二百多名河南籍转业军人调离二汽支援中原油田建设。

6.二汽是副部级中央直属企业,集团领导层是中管干部,省市委不能任免二汽既东风汽车公司干部,不参与公司内部经营管理。

7.说到二汽不能不说参加二汽建设的另一个大型国企,全名是“国家建委102工程指挥部”,即俗称102,二汽大部厂房办公楼宿舍及设备安装都是由102完成的。时过境迁,后来一部迁回北京天津,留下的更名为湖北省工建总公司。

希望网友指正补充。



汉水听涛60779751


这个说法是有一定渊源的!理性上讲十堰是二汽(东风汽车)的唯一娘家!二汽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在十堰一砖一瓦的建设到今天的世界500强企业,离不开二汽和十堰的建设者的汗水!

二汽总部虽然搬走了,但原来的商用车板块仍然在十堰,并且更加发展强大!

从感情上讲,十堰的一草一木都记录着汽车人努力奋斗的步伐,很多汽车人的青春都奉献在这座年轻的城市,所以谈到十堰都想到二汽,美好时光令人难以忘怀!

十堰二汽,二汽十堰血肉相连!


轻松141178299


因为十堰是二汽的发源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因与前苏联翻脸而受其军事威胁,毛爷爷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重要国策,许多重要的工业制造都由大城市迁徙到大山沟中,同时还在全国地域范围内布局工业制造基地,以防止工业制造体系被一锅端。二汽就是在这样的国际政治背景下由当时全国汽车制造体系中的骨干厂家以其本厂汽车制造中的主打产品以及其技术、设备、人员在湖北十堰野猪丛生的沟堰中建立各自工厂,从而形成以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为主体的整车及配件生产体系。后在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为了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更好地与外国汽车厂商合资以引进外国先进汽车生产管理技术,同时也是为了向武汉城市建设输送血液,又将改名后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及相关研发机构迁徙到武汉市,十堰市才因此成为了单纯的汽车生产基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二汽是十堰的是一种正确表述。


不糊涂时涂糊不


当地老乡翻身做主人的一句口号而已,不必认真。69年进山的时候,当地人一半是大脖子病,或者近亲繁殖的傻子,苦苦挣扎在饥饿线下。现在,因为二汽的进入,变成了地级市,因为征地,个个成了百万富翁。


狗打猫儿拧


难道你有异议吗?二汽是从十堰走出来的!即使是现在搬到武汉,但是二汽在十堰的点点滴滴,难道还能忘记二汽的吗?


三峽客


在十堰,二汽人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自豪感!听说你是二汽工作,除了轻视你,还是轻视你!


易水寒风秋月明


什么二汽、风神、三峡呀等被国家收走,那地方实力就凸显出来了,谁是王者?


用户3118686191485


因为二汽本来就是十堰的啊[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