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恢復一週上學6天有助減負,這次確實說對了,至少對一半

學生減負的問題,現在是整個社會都在關心的大事。教育局一再出臺各種減負措施,學校也堅決執行了,但由於中考和高考的壓力,學生的負擔並未有任何的減少。

家庭作業和各種補習班讓學生的課餘時間基本全部被填滿,這並不是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願導致的結果,而是實實在在的競爭壓力逼迫下不得已的行為。

中山大學的專家王捷認為,恢復上世紀90年代的模式,學生一週上學6天,控制學生課外補習的時間,有助於減負。這次,這位專家至少說對了一半。


專家說,恢復一週上學6天有助減負,這次確實說對了,至少對一半

l 比較90年代和現在的學生學習狀況

90年代的學生和現在的學生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最大的區別是教育的場所和主體發生了轉移,這確實是學生負擔加重,也是家長心力交瘁的一個重要原因。

90年代的學生,學習場所是學校,知識基本靠老師傳授,家庭作業和課外補習班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市場,連加餐都算不上。學生之間比拼的是個人的努力程度和學習習慣。


專家說,恢復一週上學6天有助減負,這次確實說對了,至少對一半

而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優等生,公辦學校只教基礎的知識,完全靠家庭和課外補習班來進行拔高,學習的場所從學校向課外補習班轉移,知識傳授的對象也從學校老師變成了補習班老師,比拼的是家長的財力和學生耗費的時間。

很明顯,本來應該在學校裡接受的課業,現在變化了家庭和補習班的作業,從這個角度來說,讓學生迴歸學校,確實是有利於減負。


專家說,恢復一週上學6天有助減負,這次確實說對了,至少對一半

l 90年代的就業渠道和壓力和現在完全不同

90年代,大學還沒有擴招,學生有中專技校分流。那時候的中專和技校和現在完全不同,不但畢業後工作無憂,且收入並不比大學生少多少,上大學的期望值並不高。

而現在,尤其是在2010年以後,為何家長們如此焦慮,非要孩子考上大學呢?理由很簡單,現在的中專技校等職校的含金量和過去大不一樣。


專家說,恢復一週上學6天有助減負,這次確實說對了,至少對一半

房地產興起,製造業受到強烈打壓,所謂辛苦一年還不如買套房升值更快,大量製造業轉型到房地產,電商的興起也對製造業形成了擠壓,產業升級卻遙遙無期。

這造成了職校畢業生就業非常困難,事實上即使二本以下的大學畢業生同樣面臨著這個難題,就業渠道的狹窄,逼迫家長們更注重孩子的學習,上大學已經不是為了未來的選擇權,而是未來生存權的爭奪。


專家說,恢復一週上學6天有助減負,這次確實說對了,至少對一半

很清楚了,現在學生累家長更累的原因一共是兩個,其一是學校的職能被弱化,大量的知識點需要家庭和補習班來補充。比如中考自招的內容,很多學校基本不涉及。

不客氣地說,現在一流的學生基本都不是學校教出來的,而是家庭和補習班培養出來的。當然部分頂級民辦也有這個功能。這其中,家長的精力和財力功不可沒。

因此,中大專家說,一週上6天課的意思就是強化學校的職能,把家庭和補習班的工作讓學校來做,這樣確實有助於減負。


專家說,恢復一週上學6天有助減負,這次確實說對了,至少對一半

但另外一個問題,就業的壓力就不是加強學校職能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的就業市場,即使雙非大學畢業生就業也一樣非常困難。

考研如此火爆並非是人人想做科研,而是想通過讀研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完成產業轉型,讓製造業重新崛起。

只有製造業蓬勃發展,才能吸收大量的中職人員,當低學歷者就業形勢不再如此嚴峻,才有可能真正地讓學生實現減負。


專家說,恢復一週上學6天有助減負,這次確實說對了,至少對一半

而目前,無論是何等措施,都無法改變未來就業的嚴峻形勢,競爭也就在所難免。學生的學習也已經從學生之間的能力比拼,逐步演變成家庭綜合實力的比拼。

就業崗位,尤其是高端就業崗位就在這麼多,除了拿出自己的真材實料來競爭外,別無他法,這才是學生和家長現在負擔如此之重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