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代的农民工60后,以后养老问题如何解决?

骏景农业


活到老,干到老,一日不死一日忙。这种情况是老年农民的真实写照。六零后老了,这种情况也改变不了多少。

因为六零后的子女正赶上进城买楼,农民两代人的收入都买不起一套楼。六零后的孙子正赶上进城上学,供子女上学,对农民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六零后为给子女买搂,结婚,肯定花干了自己的全部积蓄,

那么,六零后怎么养老?一靠养老金,现在的养老金不多,以后会涨也涨不了多少。但他每月会发,也算是一个可靠收入。二靠自己劳动,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劳动,收入多少算多少。三靠子女供给。特别是老人生病卧床不起,更需要子女伺候,这更加重了子女负担。但只能这样,因为住不起养老院,请保姆也不如自己子女伺候的好。

实际上,如果没有那个高房价,高教育费用,农民的养老问题会相对轻松一些。


华月一牛


自食其力,自挣自吃。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六八年出生的,今年52岁了,上有年过七旬的父母和岳父岳母,两个儿子,大的上大学,小的念初中,家中有两亩多承包地,妻子在家做点小生意。上有老,下有小,出于生活的无奈,前几年,我就跟着本村人外出打工,干过建筑队小工,当过保洁工,还做过保安。农民工如墙头上的草,哪儿有钱哪儿倒。现在江苏苏州的一家大宾馆里干洗碗I工。每个月3600元工资,包吃住,活也不算太累,凑合看干。谁叫咱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在宾馆打工的,都和我年龄差不多大。下班之时闲来无事,看看星斗遥望北方,想想家中年迈的老人和妻儿老小,不禁泪目垂下,想想自己的将来和养老,心头更是一片茫然。为老人送完终,供应儿子上完学结婚成家,自己是已近七十岁的人了。指望儿子养老,他们都还有自己的家呢,指望国家,那百十元的养老钱说不定连吃盐都不够呢。人的命天注定,自己养老自己挣,自食其力是保证。活到老,干到老,但愿老了没大病,善始善终过一生。


三友话三农


当今时代,苦了五零,六零,这代人为了养老,小时候上有两代老人,我是五四年的,我爷爷贫穷,十三岁跟人家放牛有气管炎,我十几岁从矿回老家天天听他喘,五十岁不干活了,他说我给人家当牛马,我爸在西河矿,我十岁开始干活,还要给爷爷送饭,我妈三十九岁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弟弟妹妹要管,我的学业和事业就这样完了,又自己养大孩孑,夲想弟弟,妹妹还有两个女儿,给两女儿看十四年孩子,后来我才知道我没有退休费应该干,同事奶奶,爷爷,姥爷,姥娘都有钱,哪有和我们祖辈穷光蛋,不但不报恩,全家人看我享福,我爸九十岁靠我养老呢,我们这代人命这么苦,只要身体健康,马云有次说笑话,有钱没钱都要死。


用户6749300950


作为第一代农民工60后,以后养老问题如何解决?

我就是60后农民工,再过几年孩子成了家,我的义务算是尽完了,然后就是该过我自己想过的生活了,不是养老,而是我另一人生的开始。我要让我的八个孩子降生,培养它们,等它们大大了,让它们为我养老。

我有八亩地,毎一亩地都是我的一个孩子,它们分别是:小菊,小莲,小玫,小桃,丹丹,肉肉,园园,大鹏。

利用一亩地,以菊花为主题,打造一个菊花园,有春菊,也有秋菊,有独本,也有万头,有案头小菊,也有大型嫁接菊,一方小院菊花品种多样,造型各异,地栽盆景,应有尽有。

穿过花廊,尽头有一池塘,荷叶轻浮,莲花飘香,鱼儿嬉戏于莲叶间,旁边有盆,罐,碗,槽,或立,或倚,或躺,从里面伸出一个个小手,或白,或粉,甚是可爱,这就是我的莲儿。

圆拱型的蔷薇门洞,院内月季树,玫瑰球,有粉,有红,香气朴鼻,这一大家子,有点个性,你动它试试?

都说松竹梅是三个好明友,为迎好友,中间立一迎客松,弯腰低头,伸手做出一个“请”的姿势,旁边再有两好友相伴。当你被请进后院,才知你来到了世外桃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我们的国花是牡丹,而我又地处菏泽市,自然牡丹,白芍是必不可少的,牡丹即象征着是雍容华贵,又象征着坚贞不屈。

我虽不怎么喜欢多肉,但有些懒人喜欢(我是这么认为,因为多肉好养活)我还是应该养一些,象蟹爪兰,长寿花还是非常不错的,路边,窗台,墙根,矮墙上都可以放一些,不用浇水,也不用怎么打理都能长得很好。

种了这么多的花,可我还要生活不是?再来一亩地作菜园,各种时令蔬菜都种,每样别种太多,吃不完没事,邀几位好友帮忙,或者拿去世外桃园,那里的鸡可以帮助消化掉。

冬季想吃蔬菜,那就需要有大棚(鹏)了,有些花卉不耐寒,冬天要把它请进温室,还有些花卉,夏天要到遮阳棚里避暑,即然是必不可少,那就再生一个吧。

好了,等我的这些孩子长大了,它们能不给我养老吗?











农民工248510435


做为60后的第一代农民工,以后养老问题怎么解决?

60后的第一代农民工,今天年近60岁,仍然奔走在打工的路上,努力在挣钱的工地上,为了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面对日益趋紧的经济形式,真是压弯了脊梁,累垮了身体,可依然正对生活,儿子娶媳妇,买房,养老种种压力,有泪无外流,有苦独自咽下!

八十年代初,也是生产责任制的开始,由于农业机械的落后,农民兄弟用双手和肩膀,为祖国的农业生产奉献力量,为国家交售皇粮国税。改革初期,国家还很贫穷困难,老百姓的责任很重,不论年龄大小,按人头累计,工粮夏秋两季每人要交售二百斤优质粮食。

还有农业税,特产税,林业税,公基金,村委会的各种提留款项,每人每年交纳各种税和提留款,合计近二百元,这些交费一直持续到2oo5年,才得到免征。

农民刚刚松了一口气,还没有得到彻底减压时,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又上新浪潮,把农民推进了建设大潮中,农民从此又多了一个"身份","农民工",祖国的建设事业,在大批农民工朋友的支持和努力下,短短二十几年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世界一流城市,美丽城市速速掘起,高速公路桥梁四通八达,高铁急驰中国大地,美丽乡村,富绕如画,星罗棋布。

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有农民工的贡献,有农民工的血汗,农民工兄弟为国家建设献出青春和生命!

而今天,农民工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多年奔波,辛苦劳累,再加年龄较大,失去了劳动能力,且身体劳累成疾,多痛多病。

养老问题成了困扰农民工兄弟的头痛事,失去能力,背负着房贷,借款,高彩礼,教育,农业生产萧条的困境,养老无望,看病无助,无奈60岁大龄,还得打工!


秦川农家


楼主你好,作为第一代农民工,那么自己以后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首先作为农民工来讲,那么就说明你已经从农村进城务工,并且在所在的工作单位工作了,那么这样一来的话,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是只要和自己的企业单位建立相应的劳动合同关系之后,那么就应该为自己的员工来交纳一份社保,所以说作为农民工来讲可以依法获得一份相应的社保待遇。

那么只要你在自己的所在企业单位工作15年以上,那么就可以达到累计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就具备了退休的条件,那么等到将来你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后,那么是可以享受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只不过就是你这个养老金的领取地点是要根据你打工所在地来领取。

也就是说你在这个打工的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达到10周年以上,那么就可以享受该地区的养老金的待遇,如果说你在任何一个地区都没有达到10周年以上的缴费年限,那么最终你需要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来办理退休享受养老金的待遇。


社保小达人


六零后这一代人非常特殊。大多都上学不多,尤其是生在农村的六零后,很小的时候就帮助家里干活,拔猪草,捡柴火,带弟弟、妹妹等,家里的什么活都得干。正是应该在学校好好读书的年龄又赶上了“读书无用论”的盛行。老师也不愿意教,学生也不愿意学。到了该工作的年龄了又赶上了文凭热,没文凭就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去打工出苦力。真是一辈子啥好事都没赶上啊!转眼间就过了不惑之年,老年生活怎么度过又成了难题。只有怎么养老,我给你两点建议:一是要提前给自己储备一定的积蓄,以备后用。二是靠子女养老,把自己积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孩子,同时直接说明‘’这是养老钱,平时不能动,等我老了就当是生活费‘’。另一部分你自己掌握,防止以后孩子突然翻脸了,到时候你措手不及了!这也是很多农村老人的做法,无论如何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啊!





田园逐梦


60前后的人己近(或过)花甲。我们这代人,是孝敬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我们这代人,可以给父母养老送终,给儿女当牛做马。但是很可惜,当我们自已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养老院成为唯一的归途。一是人心变得贪婪,孝心越来越淡,感恩越来越远;二是生活的节奏加快,独生子女的一代,仅照顾他们的子女,就忙不过来,又怎么有时间和精力来孝敬四位甚十多位老人?(父母公婆一辈四人,爷爷辈则有八人,两代就有十二位老人)。因此,大家早点准备吧,结伴去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


东海怀东


现在国家出来的政策也好了,在农村老人都有基本的养老补贴 但是我觉得还是自己家人对老人负责的话比他拿养老金更好,因为有的时候不是说老人有点钱他就过的好了或者是高兴了,并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庭 我觉得养老问题还是自己的子女去照顾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老人的生活晚年会过很开心 家人照顾起来会更细心 当然如果没有儿女的 那就要本村村委会帮忙去解决一下了,申请去养老院这些






小胖在新疆


养老的问题都不敢去想,只能说走一步算一步,走到哪算哪了。一年给一千多块的养老金和二三亩地的收入是杯水车薪。现在种地不挣钱,岁数大了出去打工还没人用。孩子有工作的有责任心的还好点,有的能给老人填补点。有好多一年挣的那点钱不够孩子花的还得靠老人填补。有的为了孩子的结婚还欠下一屁股债。这一辈老人最大的好处是在农村没啥消费能好一点。有种地多的雇人能去打点工挣点零花钱。(在农村打工的一般都是六十多的老人了,没有几个年轻在家的)现在农民最怕的是有病,虽然有医疗保险但是就是自己承担的百分之二三十都成受不了。所以说不敢去想以后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