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二线城市的老板,都跑三四线城市去做生意?

今年,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疫情影响,生意好难做”。


这几天在微信上和一些做实体的老板聊天,大部分人对今年都不报什么希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迷茫与困惑.

这几年实体很难做,企业利润不断下滑,维护老客户很辛苦,同时还要时刻提防跨界的竞争。


1

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

经济大环境差,这是客户因素,但具体到个体层面,大环境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个体企业的感受微乎其微。

大环境差,在我看来只是一种“托词”;归根结底,其实是中国近30年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过后,各地区市场情况由增量转为存量,个体经营者难以适应的一种表现。

简单说,就是市场涌入了更多的竞争者,在市场规模不增长情况下,商家每人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少了。


经营者对比以往的营业收入,相比之下不断减少,感叹实体生意越来越难做,这其实是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2

如何抢占下沉市场?

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在三四线以下的市场分到更大的蛋糕?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价格战”;用互联网人的话说,这叫做“降维打击”,将你原本赖以为生的利润来源,直接将价格打到最低。


比如,玩拼购模式的千鲜汇,就是使用了这样一种战术和营销策略。一边是遍布各个乡村的团长,另外一边是产地大规模的直采,就直接突出了平台的核心卖点:

品质和低价。


你可能会说,千鲜汇没有高昂的店铺租金,那我换一个例子,“益和堂”,一个横走在三四线下沉市场的奶茶品牌,靠低价和品牌混的风生水起,价格低至四五元钱一杯的奶茶,让很多大品牌都难以与其竞争。

更有甚者,在很多四线城市和乡镇,山寨版的汉堡店已经把肯德基和麦当劳打得没有还手之力。

农村包围城市,现在依然适用!


3

要用到哪些战术?

下沉市场,是指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主要消费人群为有钱有闲的年轻女性和消费欲望强烈的年轻人。


下沉市场的消费人群,有3大特点:

1、熟人关系

2、敏感价格

3、时间充裕

1、熟人关系强

下沉市场的居民人际交往更加频繁且密切,亲戚朋友与邻里街坊形成的复杂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彼此熟悉,相互帮衬,不怕打扰,裂变能力强。


2、对价格敏感

下沉市场的居民更爱占便宜,尽管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但对商品价格依然极为敏感,微小的价格波动,都有可能改变消费决策。


3、空闲时间多

下沉市场居民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娱乐设施又相对较少,经常聚在一起,愿意为了一点点优惠或者奖励发动亲朋好友,且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所以当我们在面对这样消费群体时,就只有一个策略:

品质+低价。


下沉市场的消费人群虽然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和和消费观念的影响,购买能力相对较低,但也舍得花钱,他们也明白便宜没好货的道理。

所以:

高性价比,服务较好,中上价格的产品,更容易获得青睐!


4

如何快速启动?

一线城市是陌生人社会,讲究契约精神;三四线城市是熟人社会,讲感情和关系。

在下沉市场,口碑效应更加明显,不管好事坏事都传播极快。


所以,做下沉市场,就这两大原则:


1、简单粗暴有效

不需要高大上的广告,简单、直接、重复的广告,只需要让消费者快速地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然后再利用打折、特价、拼团等吸人眼球的文字,让有需要的人能快速转化,这就够了。


2、打造私域流量

添加客户微信是很重要的,因为下沉市场的用户更加注重熟人关系,好的产品很容易在亲友间得到传播。

微信和社群就是最好的营销工具,不仅能够快速裂变,而且复购率也很高!

未来3年,线下生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下沉市场”,谁先开始布局,谁就能争取到一己之地。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写给正在做实体生意的粉丝们,希望对你们有新的启发,以应对竞争愈发激烈的线下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