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下轄南衙16衛,著名的千牛衛到底有多少官兵?

日堯居


千牛衛分千牛左衛和千牛右衛。

唐代禁衛軍分為南、北兩衙, 南衙衛兵號稱"十六衛",千牛左衛和千牛右衛就是其中的兩衛,他們是國家軍隊。

在"南衙十六衛"中,除左右千牛衛和左右監門衛不領府兵、只負責警衛外,前"十二衛"都遙領全國府兵。

“千牛”這個名字,出自《莊子》,《莊子·養生主》說:﹝庖丁﹞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所以皇帝將隨身攜帶的防身刀,叫做"千牛刀",皇帝的侍衛便稱為“千牛衛”。

“千牛衛”被廣大群眾熟知要歸功於電視劇《神探狄仁傑》,裡面有一位大英雄李元芳,擔任“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是狄仁傑的衛隊長,武功蓋世,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狄仁傑:


而一句“元芳,你怎麼看”也成為網絡爆紅的熱詞,沿用至今。

唐朝的左右千牛衛,各設大將軍一人,正三品;將軍一人,從三品;中郎將二人,正四品下。

各置千牛備身十二人,備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

另有長史一人,正七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上;兵曹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下;胄曹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下。

在電視劇中,千牛衛是皇帝親率,似乎權力很大,一般人會把他們與明朝的錦衣衛相等同,其實不然。


錦衣衛更像國民黨的軍統,但千牛衛更多類似現在的儀仗隊。

雖然千牛衛和監門衛同屬於警衛隊,但千牛衛擔負儀仗功能,所以他們穿著華麗,史書上說他們:

“掌執御刀,服花鈿繡衣綠,執象笏,宿衛侍從。”

李元芳並不是真正的千牛衛大將軍,他只是檢校千牛衛大將軍。

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是虛銜,並無實際權力,只是個榮譽職務。


電視劇中的王孝傑、桓斌、權善才這三個才是十六衛大將軍。

但是唐代的大將軍漢朝的不一樣,唐的大將軍很多,大將軍不被實授指揮權的話就是個閒人,不象漢朝的大將軍是最高的職務,相當全國武裝部隊的司令。

唐朝的司令叫大總管,並不一定是由大將軍擔任, 比如狄仁傑就當過河北道行軍大總管。

這種總管到唐玄宗時改名叫節度使,統管轄區內一切軍、政事務,權力很大。


千牛衛作為南衙16衛的一部分,兵力並不多,左右千牛衛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2000多人,因為他們不是作戰部隊,不需要過多的兵力。

今天的三軍儀仗隊選撥很嚴格,但人數非常少,所以加入千牛衛是一種榮譽,地位還是挺高的。

到了宋朝, “南衙十六衛”已不復存在。宋朝的“十六衛”只是一種虛銜。

它們不是職能機構,沒有職能、沒有權力、沒有屬兵,屬於“三無人員”。

到了明清時期,千牛衛乾脆被裁撤了,從此不復存在。

參考:《唐六典》《舊唐書》


剛日讀史


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這個“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在劇中跟著狄仁傑牛哄哄的,那麼,這個千牛衛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機構,還有就是李元芳的檢校千牛衛大將軍這個官職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元芳,你怎麼看?



千牛衛的正式叫法是左右千牛衛,在唐朝的時候,唐朝設立禁軍,保衛京師。唐朝的禁軍分為南、北兩衙,南衙有十六衛,其中前“十二衛”都遙領全國的所有軍事力量,而左右千牛衛和左右監門衛只負責皇帝的安保工作,人數也不多,在2000人左右。

在一定程度上,唐朝的千牛衛與明朝的錦衣衛在職責上都有安保以及儀仗隊的職責,只是錦衣衛更有特務的恐怖職責。錦衣衛配有繡春刀,與錦衣衛一樣,唐朝的千牛衛則配備千牛刀,顧名思義就是“銳利可斬千牛”。同時他們身穿花鈿繡服,衣綠執象,甚至華麗。



左右千牛衛和左右監門衛的區別是,左右監門衛相當於現在的看大門的保安,負責皇宮的門禁和守衛工作。而左右千牛衛是皇帝的貼身衛兵,御前帶刀侍衛,相當於現在的保鏢,負責皇帝的保衛工作。後來,隨著唐朝府兵制的瓦解,左右千牛衛衰敗,成為一個弱雞,徒有虛名,主要擔任儀仗的工作。

千牛衛的老大叫千牛衛大將軍,相當於現在的上將,而李元芳這個“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是個虛銜,相當於一個榮譽職務。按現在的話說,他是一個徒有虛名的陸軍上將,給狄仁傑這個總理做跟班。元芳,你怎麼看?


密探零零發


“千牛衛”之名,始於唐朝,全稱是“左右千牛衛”。

唐初,負責保衛皇帝和京師安全的禁衛軍分為南、北兩衙,其中南衙禁軍分為十六衛,即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和左右金吾衛,除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只負責保衛皇帝和京師的安全外,其餘十二衛皆會遙領全國657個折衝府,分領諸軍府到長安上番宿衛的府兵。同時南衙禁軍的兵士的招募皆用“府兵制”,即全為“府兵”,它的特點就是兵農合一,閒時為民,戰時為兵。



北衙禁軍主要有“北衙六軍”組成,即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軍,與南衙禁軍不同的是,北衙禁軍為皇帝直轄部隊,且在兵源上,北衙禁軍採用的是“募兵制”,就是職業化的士兵。

當時南衙禁軍與北衙禁軍交錯宿衛京師和皇宮,兩者互不統屬,相互牽制。

唐時因左右千牛衛不是屬於作戰部隊,而是專司“掌執御刀宿衛侍從”,就是負責皇帝內圍安全的貼身衛兵,類似於清朝的御前侍衛,所以並不需要太多的兵士。再加上左右千牛衛的主力“備身”的選拔極為的嚴格,“皆以高蔭子弟年少姿容美麗者補之”,首先必須是王公貴族子弟,再是必須是年輕、帥氣的,卻還得武功高強的,所以能被選上的自然不會太多。



而據《唐會要》所載:“(左右千牛衛)各置大將軍一人,正三品。千牛備身各十二人(龍朔中,改為左右奉裕。咸亨初復舊。垂拱二年,又改為奉裕。神龍元年復舊);備身左右各十二人;備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大唐改千牛左右曰千牛備身,初置備身、主仗。)”,就是左右千牛衛下屬左右千牛備身各12人,備身左右各12人,備身各100人,主仗各150人,這樣算起來,左右千牛衛實際的兵力就只有548人。



當然這個數量實際也不少了,畢竟左右千牛衛只是負責皇帝內圍安全的防衛部隊,並不負責皇宮外圍和京城的安全,即使皇帝出巡,他們也只需負責皇帝內圍的,外圍依然有左右監門衛、左右羽林等負責,所以百餘人實際上已經足夠應付了。

在回答題主的問題後,這裡我再簡單的介紹下“左右千牛衛”各千牛備身、備身左右、備身等的具體職責:

1、千牛備身掌“執御刀宿衛侍從”,在上朝的時候他負責帶領備身在皇帝的左右跟隨上殿,然後上朝時護衛在皇帝的左右。

2、備身左右掌“執御刀弓箭宿衛侍省”,他們可以攜帶著御刀、御弓矢和弓箭去守衛皇帝內圍的安全,同時皇帝臨朝時,升殿列侍。

3、備身掌“掌宿衛侍從”,負責包圍皇帝內圍的安全。與千牛備身、備身不一樣的是,備身能拿刀保護皇帝內圍的安全,但是卻不能拿御弓矢和弓箭宿衛皇帝。



同時左右千牛衛除了掌宿衛之職外,左右千牛衛還負責掌甲仗之事,“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儀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各分而典掌之”,自千牛備身以下他們都需各自掌管相應數量的御用之物。


澳古說歷史


唐朝擁有中央軍團,中央軍團的兵力只有10餘萬人。為了防止出現將領專權篡位的情況,唐朝把中央軍團分為了南衙和北衙兩個部分。北衙下轄了6軍,簡稱為北衙6軍。南衙下轄了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總計有16個衛,因此被稱為南衙16衛。除了監門衛和千牛衛,其他12個衛都負責管理國家的一部分府兵。監門衛和千牛衛屬於皇帝直屬的部隊,專門負責為皇帝服務,因此地位比較高。

監門衛分為左監門衛和右監門衛,主要負責皇宮的警衛工作,有的類似於明清時期的大內侍衛。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擔任了正四品的千牛衛中郎將。從影視劇的表現來看,千牛衛的權力很大,似乎類似於明朝的錦衣衛。其實,千牛衛的任務被錯誤呈現了。千牛衛和監門衛一樣,也分成了左右兩個部分。在皇帝出行的時候,千牛衛負責警戒工作,同時負責皇帝的儀仗工作。按照現在的標準,千牛衛屬於警衛隊和儀仗隊。由於千牛衛承擔了儀仗任務,因此,千牛衛官兵們的制服是非常華麗的。歷史記載千牛衛:“掌執御刀,服花鈿繡衣綠,執象笏,宿衛侍從。”

千牛衛作為南衙16衛的一部分,其實兵力並不多。根據計算,左右千牛衛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2000多人,畢竟和其他部隊的任務不同,千牛衛不需要過多的兵力。隨著唐朝府兵制度的瓦解,包括千牛衛在內的南衙16衛已經名存實亡。到了唐朝統治的中期,南衙16衛都充斥了大量的官宦子弟和富家公子,唐朝的中央軍團成了養名望、刷資歷的地方。千牛衛這個機構一直沿用到了宋朝,不過,宋朝的千牛衛屬於影子單位。南漢皇帝劉鋹投降以後,曾經被封為千牛衛大將軍,不過連一個官兵都沒有。


繁華萬里


看到這個問題,先來簡要的介紹一下唐朝的禁軍,然後再來說這個問題。

唐朝的禁軍

唐朝的前期禁軍分南衙禁軍和北衙禁軍,南衙禁軍是宰相統領的,分佈在宮城的南面。北衙禁軍則是直屬皇帝調遣,算是皇帝的私人衛隊,在宮城的北面駐紮,因為唐朝宮城的北面即是帝王的居住生活區。南衙禁軍的兵分別隸屬戍衛京師的十六衛,其中包括左右千牛衛。而左右千牛衛職責也很簡單,就是主掌宮殿侍衛以及備禦儀仗。


左右金牛衛的數目

關於唐朝禁軍編制的細節,由於史料未作記載,故而我們是不清楚其細節的。關於千牛衛的士兵具體數目的問題,是一個不能明確的數字,也是一個變化的數字。

為什麼這個數字會不確定和變化?因為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這些士兵的來源都是來自其統屬的番上府兵。府兵制在唐前期慢慢崩潰,管理混亂,其到了輪番的時候不僅不按時輪番,而且還有逃跑不輪番的現象時常發生。到了每次輪番的時期,到底有多少人沒有按時輪番,又逃跑了多少人等等這些都沒有記載,所以莫說左右千牛衛不清楚具體數目,依託府兵為兵源的其他十四衛亦是如此。



最後再來說說這個所謂千牛衛是否著名的問題,電視劇還是電視劇,應該看看當時的現實。個人認為千牛衛並沒有北衙禁軍著名。且不說唐朝前期幾次政變和北衙禁軍有關,就說府兵制破壞之後,南衙禁軍十二衛因為沒有了兵員算是名存實亡。之後神策軍崛起,宦官掌握了神策軍之後更是竊取了唐王朝的大權。故而這左右千牛衛和影響了唐王朝興亡的神策軍比起來誰更著名,就一目瞭然了。


淡看天上月


只要看過《神探狄仁傑》的小夥伴,肯定李元芳這個人物很熟悉,他的官職就是千牛衛大將軍。除了影視劇裡虛構的人物的話,歷史上有名的唐高祖李淵的女婿柴紹,少年時也曾擔任過隋朝元德太子的千牛備身。千牛衛的全稱其實叫作“左右千牛衛”,是自唐代開始的皇家禁衛軍,屬於國家軍隊。“千牛衛”來源於一種帝王隨身攜帶防身御刀—“千牛刀”,原本是寓意這種刀“銳利可斬千牛”,這裡用來命名皇家禁衛是包含貼身保鏢和精銳部隊的意思。

《莊子·養生主》——“﹝庖丁﹞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那這個皇家禁衛軍的編制一共有多少人編制呢?千戶君查閱了下資料,發現其實千牛衛在不同的時期,職責和人員是不同的。比如說史書中記載,隋朝著名的"驍果軍"本來歸左右備身府統領(隋朝時千牛衛的官稱)。後來隋煬帝重用虎賁郎將司馬德戡,就把左右備身府所轄的驍果衛士一萬多人交給他統領。可見在隋朝時,千牛衛下轄官兵至少一萬多人。

但是到了唐朝的話,它的人員編制是這樣的:

神龍二年,各置大將軍一人,正三品。千牛備身各十二人;備身左右各十二人;備身各一百人;主仗各一百五十人。屬官:長史各一人,正七品上或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所以,千牛衛到了唐朝時的人員編制就是——2+24+24+200+300+8=558人。以此來推斷的話在唐朝時期,千牛衛所屬官兵至少在五百五十八人以上,可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還會增加人員。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有更多觀點的小夥伴,歡迎留言評論。認同千戶君觀點的小夥伴也可以關注轉發哦,Thanks♪(・ω・)ノ!


蕭千戶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眾所周知,大唐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唐朝的領土也是歷朝歷代數一數二的龐大,舉個例子,中國古代中只有兩個朝代沒有修建長城用於抵禦北方的威脅,一個是清朝,另一個就是唐代了。而唐朝的強大又是由其軍事力量作為後盾。那麼唐朝的軍隊是怎麼構成的呢?

和其他朝代不同,唐朝實行的軍事制度是府兵制

所謂府兵制,解釋起來相當的麻煩,反正就是將士兵和農業合二為一。府兵平常為播種土地的農人,農隙練習,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說起來和明朝的衛所制度倒是很像

而十六衛就是唐朝的中央禁軍之一

十六衛其中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候衛、左右領軍衛、左右屯衛、左右驍衛這十二衛各領軍府40至60不等。每個軍府上等1200人,中等1000人,劣等 800,總共3000人。 北衙六—北衙六軍和十六衛一樣,每個軍府上等1200人,中等1000人,劣等 800入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四衛別離為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負責守衛京師諸門,左右千牛衛負責皇帝的儀仗,至於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更是虛銜,基本上沒有什麼權力。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咱們要說南衙十六衛和千牛衛,還是得從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度來說起,南衙是指在唐朝,省、臺、寺各級的官署都設置在皇宮的南方,所以把這些官署機構統稱為南衙,而十六衛則隸屬於南衙下,是負責京城防務的機構。

十六衛是個什麼機構?

十六衛我們可以理解為隋唐時期,府兵制度的進一步發展,統領天下各路兵馬。在最初國家是沒有職業軍隊的,閒時為農,戰時為兵,但是這樣就會出現臨時組建的軍隊,戰鬥力很弱的情況,長期儲備軍隊,物資消耗巨大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到了南北朝時期,漸漸的出現了兵農合一的募兵制度,在各州縣的男丁都要在官署登記戶籍,平時也讓這些農民耕作,在農閒時則要進行統一訓練,戰時可以立即組建軍隊,並具有一定的戰鬥力,這樣的制度不斷完善,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國家的穩定。

雖然在隋唐時期,各州府是負者訓練兵丁的主要機構,但是他們是沒有權力調動這些府兵的,而唐朝軍隊主要就要各地府兵和京師宿衛組成,負責京城防衛的這些部隊,則是由地方的府兵,定期輪流調到京師去擔任宿衛,組合成為番上府兵,這些番上府兵就由十六衛大將軍來統領,雖然在最初組建的時候,天下各州兵馬,名義上交給十六衛領導,但是在平時兵權都是在皇帝手上,並且在戰時皇帝會另派行軍大元帥節制十六衛,所以唐朝中前期,兵馬不是一人即可調動,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

千牛衛是個什麼官,有兵權嗎?

而千牛衛則分為了左右千牛衛,是十六衛中的兩衛,為官職。雖然十六衛是負責京師宿衛的,但是左右千牛衛手上是不統領府兵的,只負責警衛工作。這就像是清朝的御前帶刀侍衛一樣,千牛衛是隋唐時期的高級武官,他們是皇帝的親信,下面統領十二名精銳武官,即千牛備身,和上百名手持兵刃的御前侍衛,不同於一般的府兵,他們每個都武藝高強,伴隨在皇帝左右,確保皇帝出行安全,類似於我們今天首長們的警衛隊。

到了唐朝中期,唐玄宗繼位之後,為了更進一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開始實行募兵制,觀點非常簡單,將天下健壯的人招募為朝廷的士兵,那麼那些瘦弱的百姓就不能造反了,於是之前的府兵制,衛兵制就逐漸的被廢除了,伴隨著衛兵制度誕生的十六衛,也就漸漸的被歷史淘汰了,從皇帝京師宿衛逐漸的變成了儀仗隊,而左右千牛衛兩個官制,雖然一直沿用到宋元時期,但是也逐漸變成了一個虛銜。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132300008627b35931bcf\

睜眼看西安


要想了解唐朝的千牛衛,我們必須從大方面搞懂唐朝的軍制。唐代的千牛衛有左右之分,其實是唐朝軍隊體系下一個很小的組成部分。

下面我們從軍隊、禁軍、南北禁軍、南衙禁軍、南衙禁軍十六衛之一的千牛衛,這個由大到小的順序,來全方位瞭解下這個千牛衛。

一、唐代軍隊建制的必然性

近代歷史上也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而在近代尚且這樣,古代則更是如此了,古代思想法制相對於近代來說是相當不健全的,很多時候處理問題都是直接用拳頭說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他們知道軍隊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在建立政權的第一步就是拉起隊伍,發展軍隊。

而唐代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高光王朝,城市的經濟文化都是高度繁榮的,特別是首都長安城更是成為了萬國來朝的國際化大都市,但它的經濟文化若沒有軍事實力作為依撐,或許早就被不講理的北方遊牧民族給摧毀了。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唐朝的軍事實力想必也是相當強大的。而在有唐一代,除了往邊疆駐紮大量軍隊外,作為政治中心,當時的國際大都市長安,自然也是需要設置大批軍隊,原因無他,主要是作面子工程——比如維護社會治安,給人安全感,又比如向列國使者或是友人展現出大唐雄厚的實力,給人大國形象。

二、什麼是禁軍

而在唐朝的時候,這種駐紮在長安的軍隊主要被稱作禁軍。什麼是禁軍呢?“禁”這個字很明就能夠看出來,有著很嚴肅的含義,在中國古代和“禁”相關的,比如說“紫禁城”等等,都是極度莊重的,禁軍也不例外,這一般指皇帝的親軍,只有皇帝最信任的人才能夠進入其中。

禁軍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那個時候並不叫禁軍,而叫做六軍,所以說,我們現在讀的《長恨歌》裡面的“六軍”,指的其實正是當時玄宗皇帝禁衛軍,被自己最信任的禁衛軍逼迫到要殺掉自己最寵愛的妃子,在馬嵬驛時期的玄宗確實也是十足的憋屈了。不過,也從此能夠看出來,禁衛軍主要還是以皇帝為主的,不然,也不會再度擁護玄宗為皇。

在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之中,禁軍也有著不同的稱呼,比如說漢朝的南北二軍、隋時期的十二衛等等,名字有所不同,但這也只是表象,他們最核心的本質還是一樣的,那就是主要是維護皇權統治。

三、有唐一代獨有的南北衙禁軍

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唐朝的很多制度體系等等都是學前代隋朝的,而禁軍制度自然也不例外,隋朝靠府兵制立足,而唐朝,將隋府兵制與禁軍則結合,形成了一個衛府制,而在衛府制基礎之下構成了一個南北衙禁軍體系。這南衙禁軍與北衙禁軍兩類雖然說看上去是差不多,但是其實差別還是很大的。

首先,我們先說表層意義上的差別,名字上有一南一北之分,北軍主要是駐守在長安北面的皇家禁苑的,而南軍則是駐守在皇宮南面以及皇城的;再來看看起深層次的,深層次的差別可不僅僅是一南和一北這麼簡單,北衙禁軍我們之前提到是守衛皇家禁苑的,所以它是“衛宮”的,南衙禁軍是守皇城的,所以它是“衛城”。

雖然說對於“宮”,也就是最高統治者而言,北衙禁軍是很重要的,但是實際上其實南衙禁軍遠比北衙禁軍更為重要,因為它是守衛整個長安城的,功能更為廣泛,而且也只有在守衛好長安城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保護統治者。而本文中要詳細講的這個千牛衛,就是隸屬於南衙禁軍中十六衛的其中一衛。

四、南北衙禁軍體系中的南衙禁軍

下面則就要來慢慢看什麼是南衙禁軍。南衙禁軍是“衛城之軍”,在唐朝初期,南衙禁軍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在一個封建帝國,受到皇帝的信任就等於擁有了全世界,而南衙禁軍無疑就是擁有了全世界,除了正常的保衛城池安全這一基本任務以外,還要保衛皇宮。

南衙禁軍分為八個大類,即威衛、武衛、驍衛、領軍衛、金吾衛、監門衛、千牛衛,這八個各有左右,構成十六衛。其中前面十二衛是負責皇城安全,左右監門衛與左右千牛衛更偏向於是宮中侍衛。

在盛唐時期,南衙禁軍的勢力一度達到了頂峰,但是,這並不等同於盛唐時期,南衙禁軍就一直很強盛,事實上,在武則天成為女皇之後,南衙禁軍的勢力就大不如前,主要原因在於府兵制的衰落,這裡就不細談。

五、南衙禁軍十六衛之一的千牛衛究竟是什麼呢?

看過熱播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的朋友,都應該清楚李元芳就是一名千牛衛。“千牛衛”是一個出現在唐代的專有名詞,前文有提到它是南衙禁軍的組成部分之一,這部分的軍隊,是不領府兵的,那麼他們做什麼呢?他們主要是“掌執御刀宿衛侍從”,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他們就是皇帝的貼身保鏢,是皇帝最為信賴的那一部分人。

那麼,這支軍隊為什麼要叫做“千牛衛”呢?這名字可不是隨隨便便起的,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考量。“千牛”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之中,也與一個小故事有關,那便是庖丁解牛,《莊子》中說庖丁這個人,“所解數千牛”,但是刀卻像是新的,這一邊是在誇獎庖丁的技藝高超,另一方面,這個刀的質量也很好啊,於是後來,有些皇帝為了討一個好彩頭,就把自己隨身防禦的刀給叫做了“千牛刀”。

從這裡也能夠看出,作為皇帝貼身保鏢的千牛衛們,其實本身就是皇帝們越磨越鋒利的一把“刀”,一邊能夠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夠隨著自己的心意,去攻擊敵人。

到了北魏,禁軍武官們就已經有叫做“千牛備身”這一分類了,主要是負責皇帝的安全的,是皇帝最親近不過的親信,而後,其逐漸發展,直到到了唐代。

六、千牛衛的地位

千牛衛在唐代究竟有多重要?其實我們從他選撥的困難性就可以看出來——當時的千牛衛選撥,皇帝不僅要求他們武力爆表,選取人員還只侷限於“高蔭子弟”,也就是貴族子弟的孩子,甚至連顏值也不能夠低,必須要“姿容美麗”(ps:如果找一些長得不好看的,皇帝天天看著心裡估計也難受)。

總之,這群人“花鈿繡服,衣綠執象”,十足的富貴,所以對於皇帝來說他們不單單是唐代皇帝的保鏢,更是皇帝的面子,是皇帝的儀仗隊(放在現代,都知道,就算是學校運動會,儀仗隊選舉的一般都是長得好看的,拉出去有排面,而這種心理,無疑是傳承自古代的,古代人也有這種心理)。

當時的大家族也都樂意將自己的兒子塞進千牛衛,原因無他,只是為了給未來鋪路——畢竟千牛衛跟皇帝比較親近,與皇帝相處久了,往往能夠更加了解皇帝,知道皇帝習性,培養自身的政治嗅覺,憑著與皇帝感情和這個政治嗅覺,未來肯定是不可限量的,所以這是一個很容易鍍金的崗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千牛衛雖然地位高,但自始至終卻是沒有實在的實授的,比如說千牛衛最高指揮官的官職雖說有三品之高,但卻只是一個榮譽稱號罷了。

七、千牛衛的組建人數

唐代的南衙十六衛一般都是各個衛各設以大將軍,各衛設置左右兩位將軍,而中郎將則是隻有千牛衛和左右監門衛才配擁有,每一個衛的人員其實都不太一樣。

而左右千牛衛的組建又是什麼樣的呢?

一般來說,左、右千牛衛各自都會有一個大將軍,一個將軍,兩個中郎將,一個錄事參軍事,一個兵曹參軍,按照史料記載的話,千牛衛足足會有558人,但是這只是按照史料記載所得到的數據,看似數字記錄的十分準確,但是在整個大唐不可能一直都是這個數字,每個時期的具體數字都應該是不太相同的,總之大致維持在500人左右的樣子。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相信,怎麼只有五百個人左右,是不是太少了點?其實一點都不少。首先,千牛衛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不僅要長相,還要是有政治背景,武功高強的公子哥,這樣一篩選人數就不多了;再說,前文說到這是皇帝的貼身保鏢,是儀仗隊,這樣的人一直都是貴在精,不在於多,人數太多了,想要的效果就沒那麼明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