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之兵——商周时期的战争礼仪

礼义之兵

在商周时期,战争有着特别神圣的地位,“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之前要同神灵进行交流,同时诸侯之间攻伐要遵循一系列的战争礼义,即“礼义之兵”。

礼义之兵——商周时期的战争礼仪

1 成列而鼓

所谓“成列而鼓”是指摆好阵势再开始击鼓发起攻击,在当时“半渡而击”是不遵守规矩的手段,如果在战争中使用了类似趁敌人立足未稳而攻击的方式,是要遭到世人唾弃的。

礼义之兵——商周时期的战争礼仪

2 战争必须师出有名

在当时,战争不能随便发起,有“不加丧,不因凶”的限制,即不允许乘敌国国君去世或闹灾荒等重大变故之际发兵攻打。在双方交战前,要由使者代表国君去交代交战的理由。

3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在战争中如果杀了使者等同于杀国君,这是违反礼仪的行为,会被所有诸侯鄙视的。而一般主帅会邀请敌方使者欣赏己方的军容,告诉使者自己有多少战车,炫耀自己武力的强大,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礼义之兵——商周时期的战争礼仪

4 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战国时期孟子与梁惠王的谈话,所谓五十步是有由来的。

礼义规定,如果对方逃跑不可以追赶,要追最多追赶五十步。因为五十步以内,士兵还有回身参加战斗的可能,而超出五十步就默认脱离战场了。

礼义之兵——商周时期的战争礼仪

5 不是谁都能参加战争的

参加战争是一种荣誉,所以参战的必须是贵族,最低的也是一个“士”。“战士”这个词就因此而来。至于平民和奴隶那是没有资格参战的,他们只能参与战争的后勤保障工作。

礼义之兵的没落

随着周礼的崩坏以及军事的发展,“礼义之兵”逐渐走向了衰落,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坚持礼义而惨败,拉开了礼义之兵跌下神坛的序幕。

礼义之兵——商周时期的战争礼仪

正如《淮南子》所说的那样:“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