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有句老话叫“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你知道出自谁口吗?

估计老一代人会马上想起胡峄阳,那我们今天就认识一下胡峄阳。


胡峄阳,生于明末,原即墨县流亭人(现城阳区),名良桐,后更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云屿布衣,别号二崂山人,不其二崂山人,斋号竹庐。他天赋聪颖,博学多才,刚强不屈,风骨超凡,后成为理学名家,著有《周易说》。据传他能拒鬼降妖,得道成仙,在民间流传了不少的故事。

青岛有句老话叫“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你知道出自谁口吗?

(图为胡峄阳画像)

辞试不第 甘为布衣

根据清朝的考试制度,凡是读书人,在没通过考试取得秀才资格前,不分年龄大小老少统称“儒童”,又别称“文童”,习惯上也称“童生”。

青岛有句老话叫“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你知道出自谁口吗?

(图为胡峄阳文化园)

据传,胡峄阳16岁那年去应童生试。进考场前,主考官要将考生全身进行搜检。当搜索检查到胡峄阳时,搜检人逼着他打开衣襟。他一看这种不雅的行为,十分恼火,将袖子一拽道:“执事为国家求贤,奈何窃盗相视?”从此以后,他虽有满腹经纶,再不愿去应试,甘愿做一个平民百姓。

识蛟避灾 隐语西逃

胡峄阳放弃了仕途的念头后,仍然苦学经典,其学问渊博在周围十分闻名,后被即墨城几家大富豪请去当了私塾先生,开始了他教书育人的生涯。

这一年,即墨城大旱,城里连吃的水也困难,人们只好在河底下挖河,在塘底下挖塘,在井底下淘井。有几个老会首看到天旱到这个地步,想起城里有一眼老枯井,也不知多少辈子没用了,就召集了一帮青壮年来淘,淘着淘着,在井底下淘出一个怪物来,拔上来一看,这个怪物说羊不像羊,说猴不像猴,头上长着两只角,在井崖上坐着。脖子上还有铁链子、石头锁,两眼磕巴着。在场的人都叫不上这是个什么动物。先后找来了城中的老人、文人,都说不出个什么名堂来,一位老者说:“听说教书的胡峄阳先生,他的学问大,请他来认认。”

胡峄阳来到井台上仔细一看,心想坏了,怎么把它给淘上来了,只骂了声“畜牲!”他二话没说转身走了。回去后,他找到学东,要马上回老家流亭,学东问他出了什么事?他什么也不说,就是留他吃了饭再走也等不得。学东问孩子们出了什么事,是不是谁惹他生了气,孩子说,只是他刚出去看了井上的怪物回来就提出要走。

青岛有句老话叫“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你知道出自谁口吗?

(图为胡峄阳文化园)

他为什么要走?原来这怪物就是大禹治水时锁的蛟龙。把它淘上来,必然要出现一场大水灾。因这是天机,不可泄漏,所以他决意离开即墨城。

学东为胡先生备好马匹,叫学生们去送他,学东又嘱咐孩子们,一路听他说什么。

学生们回来了,学东一问,都想不起他一路说没说话,有的说他没说一句话,有个心细的学生想了想说,当走到即墨城南八里岔时,迎面碰间个穿白褂子的女人,骑着毛驴子,胡先生在马上小声说:“往西躲躲!”

学东们一听这话,马上吩咐家人备马套牛,拉着家人,戴上细软首饰、金银珠宝等向西赶路。

当天夜里,即墨城下起大暴雨,淮涉河里洪水涨满,水大难泻,漫进城里,房屋倒塌,人们四散逃命。有人看见在城墙上有两只小羊似的怪物在互相顶角,越顶雨越大。其实那正是两条蛟龙在兴雨,搭救被从井里淘上来的蛟龙,即墨城遭到了一次罕见的大水灾,据说连城墙也被大水推倒。后来在即墨城,就流传着久旱淘井,天会下雨的传说。

道高法妙 驱邪镇妖

胡峄阳不仅精通《易经》,对法术也十分有研究。

他和百福庵的蒋道士十分相好,彼此来往频繁,也经常在一起谈论仙风道骨之度,妖魔鬼怪之迹。一次,蒋道士谈起他本族有个孙子颇具仙骨,并说要带给胡先生看一看。

青岛有句老话叫“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你知道出自谁口吗?

(图为胡峄阳文化园)

这一天,蒋道士把他的孙子带来。小孩五岁,名叫蒋广先,来了之后在一旁天真活泼的玩耍着。胡峄阳慧眼识真,他看了一会说:“这个孩子是有仙骨,但没有仙风,不成大器,将来必定被狐狸所害,我是看不到了,叫我的儿子救他吧!”他嘱咐儿子不要忘了这件事。

胡峄阳的儿子叫胡映藜,大号胡光乙。父亲生前传给他一些法术。

蒋广先十七岁那年,在学校里读书。一日老师组织春游,忽然有位年轻漂亮的美女来到广先的面前,嬉笑亲昵,但别的同学都看不见这位女子。晚间,这女子跟着广先回到家中,与他同睡,时间一长,光先逐渐消瘦,命在旦夕。

蒋道士见祖孙面黄肌瘦,将离人世。便去找胡光乙说:“老先生说的被狐狸所害,是真的。”胡光乙按照先父的嘱咐,画了两道符,戴上七星桃木剑,和蒋道士一块来到广先家,将剑插在屋门檐前,一道符贴在室内,一道符放在水中,用水喷广先的面部,使他逐渐恢复元气。

得道成仙 搭救渔民

据传,胡峄阳生前诚心修行,脱离世俗,死后成了仙,住在一个仙岛上。他为了搭救渔民,显了两回灵。

青岛有句老话叫“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你知道出自谁口吗?

(图为胡峄阳文化园)

一次,一渔民出海翻了船,落入水中,大呼求救,时值夜晚,茫茫大海,无人来救。忽然,看到前面有一片高粱叶子,他立时向前抓住,随叶游去,霎时间到了岸上,方知是神仙搭救,跪问恩人大名,空中回道:“本姓古月。”

又一次,几个渔民出海,遇上了大风暴,筏子随着风浪漂了一昼夜,不知出去几千里。那时正是寒冬季节,岸上草木凋零。他们却忽然来到一个岛子上,岛上百花盛开,温暖如春。几人在筏上颠簸的时间长了,饥肠辘辘,困乏怠倦,很想找点吃的和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在岛上转悠着,看到岛上没有房屋,只有一个山洞,洞口前有一块方方平石板,见方一丈多长,上面晒着些鸡蛋大小的红枣,石板旁坐着一个老人,相貌清秀,安然自在。上前和他说话也不吭声。最后,只好哀求道:“大爷,我们饿了,想找点东西吃!”

老人听渔民哀求,仍不作声,顺手拿起几个枣,每人只给了一个。渔民接过了枣,三两口就吞下去了,顿时觉得不饿了。

老人说:“东南风起了,你们快走吧!”

渔民们齐声问老人的姓名,老人说:“你们知道不知道流亭?”

齐道:“知道,知道!”

老人道:“那是我的老家,回去告诉胡映藜,叫他好好做人,就说他父亲在仙岛上过得很快乐!”

渔民们拜谢老人,一路顺风,翌天中午回到家中,阖家欢喜,仍不觉得饥饿。第三天,他们来到流亭,找到胡映藜说起此事,映藜说:“家父去世40年了!”渔民大惊,拜谢而去。

青岛有句老话叫“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你知道出自谁口吗?

(图为胡峄阳文化园)

目前,供奉胡峄阳仙灵的地方,有东流亭胡公祠、洼里胡峄阳故居遗址、即墨泉庄峄阳仙居、胶州玉皇庙村的胡仙殿。即墨东京山有关于胡峄阳“仙迹”刻石,山色峪有胡峄阳对“夫妻松”命名的介绍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