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去雲南收茶的漢人,幾十年沒下過山,沒看到普洱茶出頭就走了

他是去雲南收茶的漢人,幾十年沒下過山,沒看到普洱茶出頭就走了

在任何一個人自由的內心王國中,都有一筆秘而不宣的財富。可我始終沒有想明白,2001年9月4日,宋曉安病逝前,留給女兒的最後一句話,竟然是:“做什麼事都可以,就是不能做茶。”這隻能說明,這個1959年上雲南布朗山收茶、幾十年沒下過山的老茶人,他的內心,真的被普洱茶掏空了,什麼財富也沒有留下。也許,唯一的安慰,在他死後,他的一兒一女把他的屍體火化在了布朗族妻子的火化處。

他是去雲南收茶的漢人,幾十年沒下過山,沒看到普洱茶出頭就走了

18年前,他就曾無數次地告訴我:“死去的妻子變成火焰了,她會來喊我。”現在,他如願了。稍有不同的是,他那沒有徹底燒成灰的骨頭,兒女們把它們集中在了一起,器具是他生前裝酒的大玻璃瓶。

他的女兒告訴我,布朗人死了,火化之處,是死者自己找的。抬棺上山,抬棺人的任務只是在墳山上轉來轉去,棺落地,無異樣證明死者滿意,如果木槓或繩子斷了,就必須按死者的意志重新選地。“我父親的棺木,直接就抬到母親火化處,毫無異樣。”她說:“這說明父親喜歡與母親在一起。”

他是去雲南收茶的漢人,幾十年沒下過山,沒看到普洱茶出頭就走了

2000年9月,勐海縣一紙公文,辭退所有代課老師,她因此從老曼峨回到了勐昂,守在父親身邊。那時候,他們住在勐海茶廠的布朗山茶葉收購站裡。為了生計,她開過小賣部到餐館做過小工,可都僅僅夠餬口。但開小賣部的時候,她得以結認來自普洱景東縣的種茶青年,並在父親死後六個月,與他結了婚,當時她二十二歲。毫無疑問,這場婚姻,為她這位無家可歸的茶人女兒,重新有了立錐之地。2004年4月,因為在勐昂真的已經陷入困境,夫婦倆帶著一歲多的孩子,回丈夫景東老家種地去了。

他是去雲南收茶的漢人,幾十年沒下過山,沒看到普洱茶出頭就走了

勐昂或者景東,對於他們來說,顯然都不是天堂,但兩者比較,似乎勐昂更值得期待,所以,2005年12月3日,他們又重返布朗山,花了僅有的兩千五百元錢,從一趙姓人家手上買下了目前居住的這間小屋。夫婦倆上山割松香,三塊多錢一斤,年能割三噸左右。除了割松香,丈夫還幫人殺豬、卸貨。殺一頭豬三十元,她說:“要是天天都有豬殺,那就好了。”

他是去雲南收茶的漢人,幾十年沒下過山,沒看到普洱茶出頭就走了

在我離開的第二天,她的丈夫就要跟一個叫“老江西”的人,去景東販豬到勐昂來賣。可“老江西”臨時決定要從勐海拉鹽巴上布朗山來,時間推後了。在屋簷水像山泉樣往下流淌的氣氛中,他遞給我一支紅河煙,說為一個老丈人的命運哭過,一個老人的命運。這命運,意味著以一生為代價,他沒看到普洱茶出頭的一天,有起色了,人卻走了。除了那些祖祖輩輩陪著茶樹一起成長一起變老的茶農外,我真的很難再找到第二個宋曉安。一個漢人,被茶廠所派,一腳踏上布朗山,便是輩子的光陰耗盡。

他是去雲南收茶的漢人,幾十年沒下過山,沒看到普洱茶出頭就走了

茶農的女兒自從離開老曼峨便再也沒有回去過。茶葉漲價了,那兒的人都富裕起來了。她說:“他們經常都來約我,我不想去,自己太窮了。”現在她在家裡,她養了很多雞,我們閒談的時候,這些雞經常跑進家來,身子一抖,雨水濺得到處都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