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奔月》:英雄落幕,生活终究要回归平凡

说起鲁迅,我们并不陌生。在语文课本上,我们总能从《狂人日记》,《呐喊》中感受到鲁迅那“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也注定了鲁迅很少写关于婚姻、爱情的小说。而这篇《奔月》是他唯二的婚姻小说之一。

《奔月》最早发表在1927年1月《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后编入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小说描写了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逼无奈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故事。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可是经鲁迅改编的神话故事除了神话色彩以外,更带有了浓重的婚姻、英雄、平凡人物的色彩。而这些元素,正是和我们平日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折射了那个时代的底层人民的思想。


鲁迅《奔月》:英雄落幕,生活终究要回归平凡


01、英雄后羿:英雄解救人类后,终究要回归平静生活

故事的开头,后羿已经把太阳射下来了。而后羿在射完太阳后,成为了名噪一时的英雄,也是众多人巴结的对象。可射完太阳的后羿,几年后却要为一日三餐而奔波。这让他不免感叹曾经自己是活的多么风光。

“这西山的文豹,还是我们结婚以前射得的,那时多么好看,全体黄金光。”他于是回想当年的食物,熊是只吃四个掌,驼留峰,其余的就都赏给使女和家将们。后来大动物射完了,就吃野猪兔山鸡;射法又高强,要多少有多少。“唉,”他不觉叹息,“我的箭法掌太巧妙了,竟射得遍地精光。那时谁料到只剩下乌鸦做菜……。”

可如今,每天都要吃乌鸦炸酱面。要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他在拯救完人类后,过着舒适的生活,却忘了,一直呆在“舒适圈”也是会坐吃山空。正如,周围的动物已经被他射完了。

在我看来,其实当了英雄后,更难的是心态的落差和待遇的落差。这让我想到当初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后,许多的人纷纷跑到他家附近,就为了看一看这个拿了诺贝尔奖的人。

可现在,几年过去了,我想也应该没有人再对他有这么强烈的好奇和关注了。虽说,莫言算不上英雄。但在我看来,其实英雄和“一夜成名”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处。也因此,很多一夜成名的人并不能放正自己的心态。但其实,我们当英雄可能只是一瞬间或者一时的事情,而这短暂的时间,并不能代表你的整个人生。而对我们来说,平凡的人生,才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


而当第二日后羿去打猎的时候,更让人觉得可怜。他射中了一只鸡,可谁知这只鸡是有主的,而后羿以为老太太会认识他,可谁知道,老太太并不认识,反而一个劲要他赔鸡。

而在回程的时候,他遇到了忘恩负义的逢蒙。而逢蒙竟然想要射杀他,好歹被他躲过了。也因此,他只是笑笑,并没在意逢蒙的挑衅。转而继续回家。

细细读来,其实老太太和逢蒙代表的应该是那个时代的小市民阶层。对于落寞的英雄,小市民肯定不认识。他们并不在乎什么是国家大义,他们在乎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只要自己的利益被损,肯定就要想方设法赖着要赔偿。

也正是因为有老太太和逢蒙的小市民的“愚昧”,才更突显出后羿的正直善良,也更反衬出后羿落寞后,一个英雄的孤独感。后羿更多的是像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引领人民前进的引路人,领着指路的明灯,虽然是英雄,却也是孤独的。


鲁迅《奔月》:英雄落幕,生活终究要回归平凡


02、丈夫后羿:在婚姻中是好丈夫,尽全力的给嫦娥更好的物质生活

在婚姻中的后羿,可谓是“二十四好”丈夫。不仅给嫦娥他能提供的最好的物质生活,还时常为嫦娥未来担心,甚至自责自己没能力,让嫦娥过不上好日子。那么,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后羿深深爱着嫦娥,那嫦娥爱后羿吗?在我看来,嫦娥是不爱后羿的,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在外人面前不给丈夫面子

故事一开头,那匹马仿佛知道后羿的心思,开始小心翼翼起来。而服侍他们的奴仆们,看见后羿手上的乌鸦,也不禁苦笑。不仅如此,当看到后羿带来乌鸦的时候,还不满,为什么老是带来乌鸦。

家里的人似乎都知道,在嫦娥面前,后羿是没地位的。大家知道这点,却没说什么。试想,每个男人都是要面子的。特别是在古代,男权主义盛行,而嫦娥在外人面前不给丈夫面子,在仆人面前狠狠的打丈夫的脸面。说的好听是因为后羿宠她,喜欢她,说得不好听。便是嫦娥不在乎后羿是否有脸面,她只想得到她想要的。而这,不是爱情。更多的是自私。

2、丈夫在外辛苦,却从不心疼丈夫

还记得后羿打猎回来,跟嫦娥支支吾吾的说,今天只射到了乌鸦,但还有意外之喜,他多饶了三十里的远路,射回来一只麻雀。而嫦娥的第一个反应则是:这麻雀怎么都碎了,而第二个反应则是:你为什么不多绕点路?

看到这里,我其实莫名的有点生气。因为,作为一个在家不用带小孩,无所事事的家庭妇女。丈夫在外一整天,好不容易射到食物,却被百般嫌弃。而嫌弃也就算了,还责怪丈夫不努力。这真的是喜爱丈夫吗?

虽然现在也有着很多全职妈妈,或者是全职太太。可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在外辛苦拼搏的动力就是家里的温暖。而对他最好的鼓励,除了家人的支持,更多的是家人对他辛苦工作的珍惜和理解。而嫦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太太。

3、同甘却不能共苦的婚姻,自私吃下仙丹,离开家庭

嫦娥选择吃下仙丹,离开后羿。这应该就是那个著名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了吧。而这在我看来,更多的是选择离开家庭的一种写照。这让我想到之前在《非诚勿扰》里那个著名的“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后面笑”的女孩。

在我看来,其实嫦娥从头到尾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曾经因为后羿是英雄,选择嫁给后羿。现在,却因为后羿贫穷而选择离开。那么嫦娥嫁的到底是“英雄”“好生活”的这些外在条件,还是嫁给后羿这个人呢?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因此,总结来说,嫦娥对后羿并没有多少的爱情。


鲁迅《奔月》:英雄落幕,生活终究要回归平凡


从后羿和嫦娥这一段失败的婚姻来看,并结合《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的纪录片,我们应该要一段怎么样的婚姻呢?

首先,伴侣的三观要一致

还记得在《亲爱的,不要跨国那条江》里的两个主角姜溪烈奶奶和曹炳万爷爷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情,都让我们感动纷纷。说实话,其实这个纪录片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大部分都是两个老人的生活日常。

可细想,为什么两个老人可以一起结伴摘野菜,去看花,手拉手穿着传统衣服去做事情呢?我想,这更多的是相似的三观。相似的三观让他们有相同的爱好,相同的看法,而这或许也是他们可以长久维持下去的重要原因吧。

其次,结婚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几年前,随着《蜗居》等电视剧的盛行,大部分年轻人纷纷号召要“裸婚”“裸嫁”。号召着“真爱至上”。但,婚姻真的有那么容易吗?我想不是的。先看后羿和嫦娥,他们曾经因为“好生活”结婚,但却因为没钱而让嫦娥抛弃了丈夫。

同样的,金钱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其实可以解决90%的争吵。我并不是号召大家要去找富豪,我更想说,结婚,除了真爱,更多的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才可以结婚。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来支撑。

最后,找一个心疼你、珍惜你的伴侣

先看嫦娥和后羿,后羿在结婚后,几乎算是对嫦娥百依百顺。不仅一心为嫦娥以后自己孤单一人留在世界的衣食住行打算,看到嫦娥消瘦的脸,也在暗暗责怪自己不能给嫦娥好日子过。

而看姜溪烈奶奶和曹炳万爷爷,他们在几十年的结婚生活中,互相珍惜着对方。不仅对方生病的时候,亲自照顾,更是平日里不舍得对方干一点重活。而这种婚姻日子,虽然普通,却也是幸福的。

曾有人在思考,结婚看的是对方的什么条件?在我看来,更多的应该是看重对方是否对你好,以及是否珍惜两人的情感。只有心疼你、珍惜你的付出的另一半,并给予你爱情和理解的婚姻。这种婚姻,是一种好的婚姻。


鲁迅《奔月》:英雄落幕,生活终究要回归平凡


03、后羿嫦娥的爱情,也是鲁迅和许广平的缩影

曾有一个人说:“故事里的人物情节,都是作家的生活经历。”而这个故事也是如此。《奔月》是鲁迅写的为数不多的爱情小说之一,而这里的嫦娥和后羿,也有着一部分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缩影。

首先,嫦娥对后羿是有所期待的,而许广平也对鲁迅有所期待

还记得在后羿回想他曾经射了多少猎物的时候,嫦娥的反应是:“哼”嫦娥微微一笑。而这里的“哼”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女生的一种娇嗔,而嫦娥的微微一笑更多的是对后羿能给她带来好生活的期待。而后羿也在这一笑里,感觉到愧疚和欢喜。

而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鲁迅45岁,许广平28岁。鲁迅已经在文学界有所成就,而许广平是他的弟子。许广平期待着和鲁迅的爱情可以开花结果,但是鲁迅则因为现实和身份的问题有所顾虑。因此,他把内心的惶恐和害怕选择写下来,咨询许广平。并在期待着回信的时候,写下这个故事。但,鲁迅确是对许广平的期待的回答感到愧疚和欢喜。

其次,后羿对年龄上不自信,害怕嫦娥离开自己;而鲁迅同样对自己的年龄不自信,害怕许广平离开自己。

先看后羿和嫦娥,小说里有很多处后羿对于自己年龄的不自信,比如“老太太,我去年就有了四十五岁了”“莫非看得我老起来了?但她上月还说:并不算老,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这些话无不体现着后羿已经是一个落寞英雄,而嫦娥则是年轻貌美。因此,小说里,后羿经常害怕嫦娥会离他而去。

同样的,刚好鲁迅四十五岁了,而许广平才28岁。鲁迅也同后羿一样,慢慢步入老年了。可许广平这是才年轻貌美。而这也体现出鲁迅害怕许广平离他而去,更害怕自己的年龄无法给许广平幸福。


鲁迅《奔月》:英雄落幕,生活终究要回归平凡


04、《伤逝》和《奔月》的异同

作为唯二的两篇婚姻小说,里面的两对男女主角虽然选择不同,结局不同,但这两段婚姻依旧有着相似之处:

首先,涓生和后羿都面临着婚姻问题

在两个故事中,两个男主角涓生和后羿都在婚姻中面临着问题。涓生一方面想要去追求新的思想和新的自由。但一方面,因为环境因素,他不愿离开子君。他没办法放弃现在这个现实生活。对涓生来说,他的婚姻问题是屈服于麻木的现实还是追求美好的新思想。

而对后羿来说,他的问题似乎简单多了。他一方面在维护着和嫦娥的婚姻,但另一方面他知道这种生活并不长久,因为他迟早都是面临着成仙。而他的婚姻问题是在成仙和维护婚姻中摇摆不定。

其次,嫦娥和子君都是莬丝花

对于嫦娥来说,她代表的更多的是中国古代妇女,即完全没有经济能力,要依靠男方的那一群人。试想,她不帮忙分担家用,只是负责在家里。这不正像是古代那些中产阶级的太太一样,家里有几个奴仆,自己只负责花钱和管家吗?但,这一类的人,她们的命运是绑在男方身上的,她们没办法独立自主。

子君同样也是如此,子君的行动完全出于对涓生的爱,所以这种行动是热烈的、冲动的、盲目的、暂时的。在思想上,涓生处于启蒙者的角色,子君处于被启蒙的角色,这种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使涓生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在地位上,子君是依附于涓生的。


鲁迅《奔月》:英雄落幕,生活终究要回归平凡


可是,涓生和后羿的选择不同,而他们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同。他们的身上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了。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涓生有追求,后羿无梦想

先说涓生,他对于人生还是有梦想的。他和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理想,反对愚昧。而《伤逝》这篇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把新思想和旧思想的对抗融合的非常好。这也体现了涓生的矛盾。

至于后羿,对他来说,是没有梦想的。《奔月》中的后羿,已经老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英雄。而他并没有思考过以后的日子,他的人生一直都在围绕着一日三餐的猎物。虽然,他有着仙丹,可是他却依然没有做好成仙的准备。他只管着眼前的事。

2、在家庭地位上:当子君无法和涓生思想同步时,涓生选择抛弃;而当后羿和嫦娥没办法沟通的时候,嫦娥选择抛弃

在思想上,涓生处于启蒙者的角色,子君处于被启蒙的角色,这种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使涓生处于支配地位。但受到影响后,子君的独立意识在爱的催化下变得越发强烈,她毕竟是旧时代的女性,深受旧思想的束缚,她的勇敢与抗击建立在爱情与周围琐碎的小事上,在琐碎的生活面前,她的觉醒的精神无法解决温饱问题, 于是她又回到了封建家庭的奴仆角色。而这也让涓生抛弃了她

反观嫦娥,她的行动出于后羿达不到其标准后的重新追求,她与后羿和别人并无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她的行动是纯个人的、自我的、无留恋的。也因此,后羿达不到她的要求时,她可以选择成仙。

3、在经济地位上:嫦娥完全依附于后羿,而子君既依赖涓生,又渴望独立

在经济上,涓生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可是子君却并不是完全依赖涓生。她卖掉了自己的金耳环,只为了可以分担涓生的压力。而她的这个行为,更是为了获得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但是子君没有真正的收入来源,她需要依赖男性才能生活,所以她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

反观嫦娥,她并不想独立。在家庭生活中,完全由侍女进行劳务分担。 嫦娥完全没有生活能力,也没有独立意识。她追求的是由他人付出努力后为她提供的生活上的满足,本人并没有追求新生活的意向。

总结来说,子君曾想过反抗,却不得不屈从现实;而嫦娥,追求的是不劳而获,根本不想独立。

结语:

《奔月》这篇小说,除了生气嫦娥的冷漠,后羿的无情,更多的或许是因为嫦娥的要求让后羿没办法满足,因此她只能选择离开这个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婚姻。

而后羿和嫦娥的爱情,就如同作者鲁迅本人的爱情。庆幸的是,鲁迅最后选择了和许广平在一起度过了余生。而《奔月》背后藏着的除了爱情故事,更多的是那个年代,年轻人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一种新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