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写完之后,陈忠实请2位编辑到家里吃饭

枕头工程”
  1986年,陈忠实44岁。这一年,他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


  其实,这种生命的警钟并不仅仅是在这一年敲响。早在1981年。在他临近40岁的时候,他感觉生命已到中年,已经有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就考虑着要在文学上寻求一种更大的突破,只有如此,才能不辜负自己。



  聽到这一声惊叫,王翠英吓得从厨房跑过来,急问出了什么事。陈忠实在沙发上缓了半晌,才算缓过气来,给妻子报了喜讯。稍稍平静,他又忍不住细读来信。高贤均在信中说:
  在成都开始拜读大作……感觉非常好。这是我几年来读过的最好的一部长篇。犹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样,它完全是从生活出发,但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更丰富、更博大、更生动,其总体思想艺术价值不弱于《古船》,某些方面甚至比《古船》更高。《白鹿原》将给那些相信只要有思想和想象力便能创作的作家上一堂很好的写作课。衷心祝贺您成功!


《白鹿原》写完之后,陈忠实请2位编辑到家里吃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