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套路“旧衣店”的讲究

过去人家讲究节俭,所以衣服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当然现在已经不流行穿旧衣服了,更何况打补丁的衣服。那时,还有很多人家因为置办新衣服吃紧,所以为省钱,专门去旧衣店里买衣服,便宜还实惠。不过这行儿的买卖,其实里面情形最复杂,规矩也与一般的行业不同。

江湖套路“旧衣店”的讲究

首先一个,旧衣店的铺面屋子不亮堂,不讲究窗明几净,反而弄的挺黑。这是因为卖的衣裳,都是从当铺里淘来的,无论是皮棉单夹衣服,难免有损坏的地方,什么大襟上有块油啦,袖子上有个烟卷烧的窟窿啦,胳肢窝被虫子咬穿啦。所以来了买主,挑选了半天,好容易挑合适了一件衣服,要叫他瞧出点小毛病,他当然不愿意要了。屋子黑,不亮堂,买主在屋子里瞧看,稍微大意,就看不见毛病了。讲好了价钱,衣服买回家去,再看出有毛病来,按照旧衣行向来的规矩,是出门不管换的。

还有这行当用的伙计,是分为挣工钱与不挣工钱两种。挣工钱的每月至多不过六元,少者三元,柜上管顿饭。到了逢年过节算帐时候即便有零花钱,不过给的也不多。如果是不挣工钱的伙计,柜上不给工资,并且是不管饭,他分的零钱可是大头。每件货物上都有暗码,假如来了客人要买皮毛大衣,伙计一看大衣上的记号,应该卖十二元大洋,他敢和买主要二十四元。如若买主还价十五元,他应当卖了吧? 他不但不卖,还会向纠缠一番,想方设法叫买主添钱。如果买主不懂内幕,多添钱了,他就能多分钱。当然买主大多时候是不会当冤大头,决意不添钱了,他最后看看没了想望,也得卖给人家。卖下这十五元钱来,是大帐写十三元,小帐写二元。大帐的十三元钱算掌柜的本利,小帐两元,就是伙计的零钱。到了晚上,收摊算帐时候,这两元小帐按规矩是掌柜的分一元,伙计分一元。每天伙计们谁分多少零钱,由他们个人卖货时候能力而定。愈是能说会道的伙计,愈是能在价码之外,多卖钱。

挣工钱的伙计,分零钱如何分法呢?那要是十三元的货物,他们卖了十五元,大帐上收十三元,小帐上收两元,当天这两元不能分,得了零钱,天天往小帐上记数。到五月节,八月节,年关,才按着小帐的数目,按股儿分钱,到手的零钱就不会太多,因为分股人多了。

旧衣行里还有句行话,说大帐好小帐好,大帐不好小帐不好,那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说今天衣服出货不少,大帐上进项多了,就说大帐很好;如果卖出去的东西,件件都有伙计的零钱,小帐上写了不少,就是小帐也好。有时候衣服卖了不少,恰巧都不出大价,件件东西都按价码卖出去的,大帐上看着落了好几笔,但小帐上不落笔,就叫大帐好小帐不好。如果一天下来没几个人登门,就是大帐不好小帐也不好。

旧衣行里的伙计还得眼神活络,会看人下菜。比如有个人进店,一眼就奔着墙上挂的丝绸长褂去了,褂子只有三尺两寸尺寸,客人身码眼见四尺以上,这是伙计就会招呼客人:“您哪,别瞧那身长褂了,穿着肯定短,不合身哪。”看似把人往出撵,不合买卖家的规矩,其实是知道这个买卖做不好,不光耽误自己功夫,搞不好,还会有后面的麻烦,所以干脆回绝,省心省力。当然这是最基本的眼力手段。入行时间长了的伙计,从客人进门开始,就大差不差的知道这位爷是不是能多掏钱的主儿了。如果客人看上了某件衣服,正巧别人都忙着,学徒在招呼这位。本来价码是三块五,客人也开口三块五,要是学徒准备答应,一旁的大伙计就会冲学徒点拨:“外库外。”这是店里暗号,意思喊价五块五,学徒一听,心里有数了,对客人说:“这位爷,我们这件衣服,您得给五块五了,最少。再少了就不能卖您了。”客人心里喜欢衣服,看看学徒模样也是新手,于是多半就掏钱了。这样,大帐小账都落了钱,大伙儿零钱也能多分了。

江湖套路“旧衣店”的讲究

旧衣店讲价也有规矩,有“大下一”、“小下一”、“三三码”几种,各家不同。比如“大下一”,就是标价十二块钱的衣服,大对折下一,对折完了剩了六块,再下一块,就是五块钱的东西;所以标价本来卖五块的衣服,都标上十二块。“小下一”呢,就是标价十块钱,对折以后成了五块,再下上一毛钱,剩下四块九了;所以本来四块多的衣服,标的价钱就是十块钱。还有“三三码”,其实就是把本来卖十块钱的衣服,价钱标成三十块。商家看人下菜,不一而足,外行人是摸不着头脑的,以为打了对折就是得了便宜了,其实不然,不过自个儿高兴了,商家也欢喜,皆大欢喜罢了。

至于旧衣行的货物,则大多来自当铺过了当期的衣服,按价折堆儿给了旧衣铺子,旧衣铺子再根据衣服新旧、款式重新挑拣好挂到铺里招徕客人。因为是当铺淘换下来的,东西自然不会贵重,贵重遗物当铺也舍不得甩给旧衣店。如果想到旧衣店里挑选毛呢裘皮大衣,捡个现成便宜,可得千万当心,保不准就是人家拼接翻新出来的,到时候线头一松,缝儿露了出来,可就不能穿了。

所以买东西不贪大便宜,什么时候都不会上当吃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