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不要成为透明人!

互联网出现以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便利,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小。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在网上裸奔着……,网购、贷款、办卡时留下的各类信息无时无刻不在泄露着。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信息贩卖者的广告语“给我一个手机号,我能把这个人扒得一干二净。”多么的恐怖!在这个互联网极度发达但相关法律不健全的时代,你需要尽自己的努力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使自己不至于沦为透明人。笔者根据自身经历及教训,为大家总结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准备三个手机号,分类自己的生活。

你务必要准备三个手机号码,使自己的家庭、工作、生活分开。第一个手机号码即家庭号码仅限自己亲密的家人和朋友知道,记住是最最亲密的家人和朋友;第二个手机号码即工作号码仅用于自己的工作,仅限同事、同行、一般朋友知晓即可。第三个手机号码即生活号码,就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办各类会员卡、信用卡、网络购物等需要留下手机号码的地方。


小心,不要成为透明人!


有这些还不够,手机的选择上也要注意,用手家庭的手机号码建议使用不能上网的老人机,避免被网络窃取的可能性。用于工作和生活的手机号码可以使用一部双卡双待手机。

再提个醒,你给孩子学校留的号码也请留工作或生活号码,不多说,你懂的。

二、保护你的通讯录。

现在各类手机APP都有一个功能就是读取你的手机通讯录,笔者现在都搞不明白为什么相关监管部门竟然会允许有这种功能堂而皇之的出现。不要相信那些读取你通讯的互联网公司一定不会汇露你的通讯录,信了,你就是傻子。因此笔者建议你手机里不要保存通讯录信息,回到最原始的方式,准备一个本子,用它来记录你的通讯录,可以按字母排序,这很简单,但却是却保险的方式。

另个,使用手机app时,要记得禁止其访问通讯录、位置等敏感信息。


小心,不要成为透明人!


三、慎做紧急联系人

相信很多朋友都接过这样的电话“请问你认识XXX吗,他信用卡/贷款逾期了,让他尽快还款”,这都是有人把你的电话号码在办卡或贷款时设成了紧急联系人,于是你就接到了这些令人讨厌的电话。因此,你要郑重的通知你身边的亲戚、同事、朋友,在未得到你本人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将你设为紧急联系人。


小心,不要成为透明人!


四、网络购物不留痕

很多人已经离不开网络购物,但这却是泄露个人信息最多的渠道之一,电话、姓名、工作单位、家庭地址、个人喜好都是这样泄露的。我们虽然无法避免网购,但同样有一些技巧避免信息泄露。

1、网络时不要留全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X女士/先生”或者化名。

2、收货地址尽量使用代收点,避免使用家庭和单位地址。

3、帮助单位购物时收货人可使用部门名称,电话选择留单位座机。

五、不办卡,少贷款,拒绝网贷

尽自己的最大可能不去办那些不必要的信用卡、会员卡、打折卡,这些卡片都是你信息泄露的根源。

除了房贷和车贷,笔者不建议你贷款(生意人除外),因为这些都是你生活的深渊。

切记不要网贷、不要网贷、不要网贷。利息高到你怀疑人生,其真实年利率基本是60%起步。所有的网贷都是必须要读取你的通讯信息的,有的网贷还要读取你的网贷信息,所以一旦网贷,你将无所遁形,彻底成为透明人。这也是笔者不明白地方,这么明目张胆的读取公民信息的行为,监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假如有一千万人使用过网贷,一个人去重后有100条通讯信息被读取,那么就意味着有10亿人的信息已成透明状态。而中国一共才有14亿人而已。这对国家安全来讲恐怕也是恐怖的,敌对国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这些信息,况且据说某信还是外资贷款公司。


小心,不要成为透明人!


六、尽量使用现金购物,保护你的喜好隐私。

现在移动支付已进入每个人的生活,甚至新闻上也在欣喜的鼓吹“我们进入了无现金时代”。有一些小视频也在发布一些诸如外国人感叹中国移动支付的发达,而在自己的国家还只能用现金和刷卡。但是这些真的好吗?当使用移动支付的时候你的消费喜好、位置信息都已经被支付机构存储了,成为分析你消费习惯及生活喜好的数据,而这些恰恰是你的隐私。所以某些国家不推行移动支付,不是因为没有这种科技水平,而是出于保护公民隐私的角度不提倡使用。

另外,你使用移动支付的前提是和支付机构签订代扣协议,这就意味着支付机构可以从你的银行卡中扣钱。你的钱贷子已经开了一道缝。

所以不要摊图那几角钱的便宜,能用现金还是用现金,不要让自己成为透明人。

笔者写这些不是要阻挡潮流,实在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跟上,个人隐私保护还处于原始状态,立法远远没有跟上科技的发展。所以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的隐私,危险无处不在,不要让自己成为透明人。


小心,不要成为透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