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組數據,背後透露出十大信號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如何讀懂統計公報?數據背後透露了哪些信號?十組數據,十個關鍵詞,人民網強國論壇邀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進行梳理解讀。

綜合國力繼續增強,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

關鍵詞一:GDP

數據: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長5.7%。

解讀:按照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數據和人均GDP數據計算,1952-2019年,中國GDP保持了年均8.13%的增長,人均GDP年均增長6.6%,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2019年,按照當年匯率計算,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10276美元,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1%,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經濟總量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持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超過14億人口的大國,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是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使全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必由之路。

努力形成三次產業各自良好的發展勢頭

關鍵詞二:三次產業

數據: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0%,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9%。

解讀:目前,我國仍處於經濟現代化進程中,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持續較快推進,因此三次產業結構變化的總體趨勢,仍然是二、三產業佔比持續提高。需要注意的是,2012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速持續下降,工業等第二產業佔比持續下降,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佔比則相對上升。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國仍處工業化進程中,工業等第二產業增速下降,是經濟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反映,受信息技術支持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勢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對平緩經濟增速下行態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要高度重視並切實解決實體經濟發展的困難,積極擴大內需,大力提振實體經濟,同時通過改革開放,進一步完善服務業發展的制度環境;與鞏固農業生產基礎的工作統籌協調,努力形成三次產業各自良好的發展勢頭和良性互動的內在聯繫。

穩增長最重要是穩內需

關鍵詞三:消費、投資、淨出口

數據: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為31.2%,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的貢獻率為11.0%。

解讀:社會再生產包括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消費、投資、淨出口等指標,反映了三大需求變化的態勢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從微觀角度看,企業生產會形成供給,但要實現產品的價值,就必須有訂單,必須有市場需求支持。從這個方面看,需求對企業的開工率和營業收入具有決定作用。因此,需求增長水平對經濟增長水平也有決定性作用。

從三大需求指標看,消費貢獻率一直居於三大需求之首,表明需求增速總體下降過程中,消費穩定性是最高的。資本形成(投資)貢獻率則持續下降,淨出口貢獻率則有較大波動。表明外需穩定性較差,穩增長最重要是穩內需。內需包括消費與投資兩大需求,消費離不開生產的發展,生產發展離不開投資,因此欲擴大消費,必須提振投資,把我國較高的儲蓄率和資金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完善的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宜居宜業的現代城市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等,進而實現就業和收入的持續較快增長,最終實現消費持續較快增長。

提質增效和減稅降費成效顯著

關鍵詞四:提質增效

數據: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15009元/人,比上年提高6.2%。

解讀:這兩個指標反映了我國提質增效和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同時也要注意到,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困難很大,就業形勢也面臨較大壓力。在克服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加快復工復產的同時,應該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通過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和更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積極擴大內需,提振有效需求,儘快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突出困難。

關鍵詞五:減稅降費

數據: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377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2萬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1.2億戶。全年減稅降費超過2.3萬億元。

解讀:2019年我們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加強市場監管,完善面向居民和企業方面的服務。同時大力度減稅減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這些必然促進市場主體較快增加等方面。同時也要看到,受需求不足制約,中小微企業的困難比較突出,使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積極擴大內需,儘快解決宏觀總量供大於求的矛盾。

建議賦予東部地區更大自主權

關鍵詞六:區域協調發展

數據:全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511161億元,比上年增長6.2%;中部地區生產總值218738億元,增長7.3%;西部地區生產總值205185億元,增長6.7%。

解讀:我們應該看到,2019年區域經濟發展也受到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特別是東部地區,增速是東、中、西三大區域裡最低的。這一現象需要高度重視。東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最高的,對全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東部地區增速下降,突出反映了我國經濟在三期疊加時期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因此,必須綜合施策,儘快化解經濟下行壓力;同時在發展和改革方面,賦予東部地區更大的自主權,充分釋放這個區域巨大的發展動能。使其在改革開放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在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經濟增長新動能逐漸增強

關鍵詞七:科技研發

數據: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17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9%,其中基礎研究經費1209億元。

解讀:2018年以來,我國研發支出佔名義GDP比重提高到2%以上,從世界範圍看,這也是較高水平。這表明在市場供求關係改變的大背景下,競爭對企業生產方式轉變的促進作用開始較快顯現。為了在行業內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企業對新技術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用於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投入明顯加大。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圍繞應用技術的研發活動空前活躍。這也表明經濟增長新動能逐漸增強。

關鍵詞八:信息技術產業

數據: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32690億元,增長18.7%;全年網上零售額10632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6.5%。全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71768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5.4%。

解讀:隨著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和相關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我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迅速發展,網上經濟活動迅速擴大。同時也需要注意到,這些產業規模快速擴張的態勢,增速趨於平緩,從穩增長角度看,建議從宏觀總量方面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擴大內需,儘快改變宏觀總量供大於求的格局。要進一步建設和完善信息技術相關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深化相關領域改革進一步完善信息技術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

脫貧攻堅任務艱鉅

關鍵詞九:居民收入

數據: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其中,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

解讀:從數據上我們看到,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是農民的2.64倍,高收入群體人均收入是低收入群體的10倍以上,這兩個指標它也反映了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普遍和深刻。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其所存在的獨有特點是:國內經濟各個層面,發展差異性遠大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當國內高收入群體、發達地區的發展水平已經高於某些高收入國家時,仍然會有廣大的農村和欠發達地區,仍然有大量中低收入群體。這一獨特國情特點,決定了中國人均收入進入高收入國家時,國內仍然會有遠超過一般國家的人口和地區,仍然處於發展中國家水平。因此,中國仍然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所以,國際社會對中國進入高收入國家的標準,必須依據中國的特殊國情來考量和制定。

差距就是潛力和動力,中國實現現代化,必須基本消除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必須大幅度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從根本上改變當前農村的面貌。

關鍵詞十:脫貧攻堅

數據: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準計算,年末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09萬人;貧困發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全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上年增長1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

解讀:展望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要特別注意疫情對經濟的嚴重衝擊,以及因此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帶來的影響,特別注意經濟下行壓力以及給脫貧工作帶來的困難,要注意越是到收尾階段,要解決的問題就越艱鉅。要在應對疫情衝擊和較大經濟下行壓力,全面恢復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基礎上,以最周密的部署,最紮實細緻的工作,確保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同時在著力探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貧困機制方面邁出堅實步伐,一定要向人民和歷史交出合格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