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在农村有种潮流叫“的确良”,为何现在不流行了?

玲子育儿


我记得小时候在家里,衣服都是母亲自己买布料拿回来做的。我们那时候是80年代,已经改革开放在供销社里面可以买到布料。父母亲说,他们当年的时候根本买不到布料因为是凭票供应的而且农村也没有钱去买这些东西,很多衣服的原料都是麻布,而且不少人会自己织布。

在70年代到80年代,农村最流行也是最时尚的布料,就是的确良。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小孩子才会得到一件新衣服。那时候母亲会用他陪嫁过来的缝纫机给我们做衣服。如果能够用的确良布料做的话,那就是相当有钱人家,日子过得很好才会有的。

那时候流行的确良,是因为当时的物质水平比较低,老百姓比较穷,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落后。现在不流行,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衣服已经成为了老百姓日常消费的选择,反而的确良,不再受别人的欢迎和重视,因为很多更加舒适更加柔软,更加轻便的材质衣物已经出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然的确良成为了历史,这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鲜明的特征,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产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确良最时尚的产品,而现在他却被人们遗忘。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如果你喜欢我答案的话,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感谢您的阅读。


止茶


“的确良”是七八十年代少男少女的必备时尚潮流,是那个年代精致生活的标配品。

记得我在八十年代末期当裁缝学徒的时候,跟随师傅上门帮主顾家做衣服,当年农村人家岁数大点用的都是自家纺自家染的棉布,我们老家叫“老布”,也有叫“土布”的,而给年轻人和小孩用的面料就是“的确良”比较多,后来还有“涤卡”。

“的确良”其实就是涤纶面料,它是一种从石油,煤炭中提炼合成的纤维原料。我们现在用的学名就是“聚酯纤维”。现在我们很多这种涤纶成分的面料因为工艺的改进,性能有很大的改进。但当年的“的确良”的确不会凉,透气性非常差。不过当年之所以能流行起来。主要还是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的原因,本来大家都清一色的穿着粗布粗衣,而且还经常穿着补丁的服装,突然有一种耐磨,平整光滑的面料出现,更关键是那个什么都需要凭票的年代,唯独“的确良”很容易买到,自然就在那个年代出现一种流行了。

不过“的确良”面料的出现,确实改变了国人心目中衣服仅仅是防寒保暖,遮羞蔽体的观念,当年很多年轻人就用“的确良”展现自己的青春年少。记得我当年学徒,师傅第一年给我的奖励就是一段“的确良”的布料,后来我自己做了一件当年最流行的军便装。因为我们那个年代兄弟多,像作为老小的我基本都是穿哥哥们穿不下的旧衣服,很多还都是有补丁的衣服。当年能有一件属于自己的“的确良”军便装,穿上确实神气了很久。

现代年轻人对“的确良”的确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了。之所以“的确良”如今不再受欢迎已经“凉”了,主要还是科技的进步。新型面料出来太多,像棉、麻、丝绸、毛呢等各种品类的原料层出不穷,这些面料无论在透气性和功能性等很多方面都优于“的确良”,以至于让曾经辉煌一时的“的确良”风光不再。

“的确良”面料退出历史舞台,也说明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高科技新型面料的不断涌现,服装面料承载着更多的个性和时尚以及其他功能,人们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多。“的确良”这三个字已经成为70后80后一代人怀念的名称而已。

我是裁缝方师傅,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带来帮助!如果您是70后80后,是否也同我一样有“的确良”的怀念情结,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裁缝方师傅


其实七十年代”的确良”布匹并不怎么多,真正”的确良”潮流在八十年代,当年为什么会流行这种质地不是很舒服的布料服饰呢?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最初出现在农村的的确良是布匹,是七十年代末出现在当时的供销社里的一种最上档次的布匹,为什么会引领潮流呢?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农村,布料以结实为主,不掉颜色,色泽鲜艳为辅,当年的的确良布质地加密,颜色很多,而且不掉颜色,特适合农民们使用。

我的第一件的确良上衣是我八岁那年过年的新袄,白色的底子,上面点缀着粉红色的小花,黄色的花蕊,这块布料是我的二姨从她所在的供销社按照内部人员的便宜价格买来的,其实是用来做夏天的衣服的布料,但母亲却把布裁剪成冬天套棉袄的上衣,母亲没学过裁缝,但敢于下手,拿了自己的袄铺在布匹上,几下子剪好了。

当年那布一落到母亲手中,我便对它失去了兴趣,我仿佛能看到母亲做出来又大又肥的衣服,穿在我身上像道袍,母亲果然没让我惊讶,缝出来的袄比她的袄只小一点点,那天母亲缝完了衣服,叠起来放进了橱柜里,她说:丫头过年的新袄就是它了。而我只是撇了撇嘴巴。


过年时母亲拿出来了我的的确良新衣服,本来我是不想穿的,母亲逼着让我试一试,于是我只好把那件我认为是大人的衣服穿着了身上,穿着棉袄那衣服还显得很肥,以前的衣服再大也只是包屁股,可这件的确良新袄的长度达到了我的膝盖,哥哥和姐姐看了哈哈大笑,于是我的脸一红,赶紧把衣服脱了,任凭母亲怎么哄,我再也没穿一次,那年过年我穿着旧衣服过年。

不是母亲的手艺有多差,而是母亲打算的太长远了,她说布料那么结实,打算让我最少穿五六年,结果我一年都没穿。因为等我穿着合身时,的确良已经走向市场,集市上卖的确良衬衫的很多,颜色好看,做工又好。

当年的的确良衣服不仅仅结实,颜色靓丽,还便于清洗,干的也快,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的确良小衬衫价格亲民,大姑娘小媳妇们都一人一身的确良衣服。

再后来衣服的材料越来越多,有针织布料的,有晴纶布料的,款式也一年年花样增加,的确良衣服慢慢慢慢淡出了农村市场,如今我们还是喜欢穿漂亮衣服,但我们的前提是又舒服又漂亮,因此的确良不适合现在农民的要求,不过工装用的白衬


衫还是继续使用的确良布料。


悠然见东山


农合社村姑座标河南许昌,听我奶奶讲,从解放后,我们这一带流传着好多口头语;在五六十年代,人们正盛行一种叫"蹬草荣”也就是说:"蹬草荣照眼明,不找婆家穿不成"。那时侯闺女出嫁,婆家都会托关系,到供销社割上几尺"蹬草荣"当彩礼送到女方家。要是哪家儿孑当兵在部队,订婚时特意在回家深亲时带回一套军装送给女方家作彩礼。那叫一个留行,当地的口头语叫″代抖裤,时兴的,后面跟着当兵的"。可想在七十年代,女孩对当兵的是多么的崇拜。



我奶奶对我讲:进入八十年代,人们的思想都走向半开放啦,好多都自由恋爱啦,那时侯各类布皮都不在公社合作社买啦,都跑到能人家偷偷割布,都是从广州偷机倒把过来的,不能公开卖。奶奶说那时侯连听都没听说过:什么"凡儿丁,地确良,毛毕记"。八十年代的留行语叫"的确良,凡儿丁,泥荣袜子,皮底鞋"。我奶奶说当时好羡慕这一代的女孩,结婚能穿上这么好布料的衣服还不粘肉。更神奇的是,穿上这衣服不相我们一闲下来从身上摸虱孑。就连现在,我奶奶都养成了过去的习惯,无论从身上摸到什么,还以为是虱子,会用呀咬一下,感觉好可笑。



时代不同了,到了我们这一代,"蹬草荣,的确良,泥荣袜子皮底鞋都成过去啦,穿的是说不上来的多种牌孑。结婚的彩礼是数万人民币,楼房和小车,都在自已名下。谁知到下个世纪人们会看到什么场景。


农合社村姑


的确良,的卡,凡尔丁,毛毕几。是当年多少人觉得是由奢侈而一成为流行的布料,人们舍弃天然原料裁制的衣物(棉织,丝质,麻料,毛纺)而追求它,有件的确良穿身,那简直不啻于仙人的霓裳羽衣,帝王的金缕玉衣。

有个真实的故事,我邻村有个人在解放前去了台湾。80年代初,大陆和台湾关系缓和。有人从台湾来大陆寻亲。这人从台湾回来,见到乡亲们穿的都是棉质衣服,回去就说。我们家乡的人现在很富裕,人人穿的都是全棉织品的衣料。而那时候台湾的确很富裕。工业纺织业也很发达,化纤纺织做成的衣料都比较便宜。而棉麻却成了奢侈品。而当时大陆。我们农村的人绝大多数穿着都是自产自销的棉布衣料。在这个台胞眼里。满大街走的乡里乡亲个个衣着光鲜。

如今随着工业化工的发展,纺织品丰富多样,衣料千万种走上市场,眼花缭乱,人们走过饥饿的年代,由结实耐用追求到舒适美观,又开始返璞归真。棉毛丝麻又成为人们的新宠。的确良的确凉了。但它仍然是我们七八十年代的最美好的记忆。


梦里飞度


七八十年代,在农村有种潮流叫“的确良”,为何现在不流行了?



“的确良”这个名字取得够直接的,一点都不委婉含蓄,就是这么优秀。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能穿上一件的确良做的衣服,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那个时候的确良不是所有人都高攀得起的,一般只在结婚嫁娶时,能买上一件的确良的衣服裤子,结完婚后就放在柜子里也舍不得穿,只在逢年过节、走亲戚时,才舍得拿出来穿一次。

七八十年代的工业不发达,特别是制造业,我记得那时候还有供销社,类似于现在的超市。再说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的确良也不是谁都可以买的,第一要有布票,第二要有钱,即使你有钱没有布票,你也买不到。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买什么都需要票,买粮食要粮票,买布要布票,那个时候,我记得最多的还是花布,很畅销,我姐她们都是买布回来自己做衣服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什么曾经很潮流的的确良为什么不流行的呢?

答案很简单,早就已经有比的确良还好的布料出来了,就像现在的手机换代一样,新款出来了,谁还去买老款,一样的道理。

我出生在70年代的尾巴,对七八十年代的事还是了解一些的,那个时候流行中山服,后来又流行喇叭裤,花衬衣,这些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潮流标志,所以现在我们经常看见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穿的花花绿绿的,因为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就流行这些东西,这就是代沟。



曾经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的确良,早已经被现代的纺织业拍在沙滩上了,的确良就是一些中老年人的回忆。

山里优果


在那个年代的确良布,的确时尚。我就告诉你,那一天邻居表妹打农药中毒了,赤脚医生注射解毒药超量,农药医药双药夹攻,她的大脑神经错乱了,乱喊乱叫,叫了我的名字,她母亲把我叫去,表妹见到我就问,穿的裤子是不是的确良,我说:是。然后我又安慰她说:马上给你扯三尺就够了,她的情绪有所安稳了,一个大脑失控的人,首先想到是的确良。说明当时非常流行的确良,的确良真金贵。


九九雷


提起“的确良”三个字,思绪马上就回到七十年代末期了,那个时候刚刚结束供给制,衣服也不再是蓝、白、黑领导的主打色了,尤其是的确良的出现,更是让大家爱不释手,因为它又轻又薄、颜色鲜艳还不褪色,所以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了,那真是有钱都买不到,尤其是颜色好看的布料更是难求,我记得我爸系里有一个老师家是上海的,他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去探亲,那时候上海衣服的样式绝对是领导全国的好东西,然后大家就都拜托他从上海买衣服,他又是一个脸皮薄的人,所以就有求必应,结果有时候他甚至要给二三十人带衣服,回来时行李都超重了!当他大包小包的扛着一大堆衣服回来时让铁路警察当成二道贩子了!后来还是校领导派人去把他接回来的!把一个特别帅气的小伙子累的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我还记得他给我爸带了一件的确良衬衫,给我妈带的是一件的确良的连衣裙,都非常合身。从那以后大家都不好意思让他带衣服了,但是他非常热心,我记得我爸想买一件大衣,但是一直没遇到可心的,他寒假回去探亲时看到上海有卖人字呢大衣的,他觉得非常适合我爸穿,就给我爸拍了一封电报,说了那件大衣的款式,问需不需要带回来,我爸给他回了一个电报告诉他买,他回来时背回来的,那大衣可沉了!那时候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很纯真!好怀念那个纯真年代!


天河水29209501


七八十年代的的确良衬衫和黄毛皮鞋可是我们童年时两个最最甜蜜的记忆。现在的的确良依然流行,只不过已经全然改头换面,以全新的面孔示人了。



一,那时候的的确良衬衫是新婚男女的标配,家里面配不起的,会向邻居借。

那时候谁家小青年有件的确良衬衫穿,那就是有钱人!

记得我们家是经济户,在外工作的父亲你是人们眼中的有钱人。当时候家里的自行车和父亲的的确凉白衬衣,还有那双黄毛皮鞋,几乎是村里年轻人们的公共租赁品,有时候新郎借,有时候伴郎借,还有的时候是出去相亲的时候借,或者重要场合走亲戚的时候也要借,借得次数多了,几乎自己都没有机会穿了。

二,那时候的的确良非常的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的确良面料有着棉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主要是因为相比起传统的棉布来,的确凉面料平整不易皱又耐磨,不易掉色,看起来总是新的。从前的时候人们以棉布为主,不耐磨,破破烂烂的补丁就给人们画上了穷的像,可是的确良把这一切都改变了,一件衣服穿上好几年依然是新的。另外就是物以稀为贵,刚刚时行起来,一切都那么美好和新奇,虽然的确凉不透气儿,但新的东西就是美好的,总会流行一段儿时间。

三,的确良的成份其实就是化学纤维,有时候掺一些棉纱进去,就是混纺了。

无论是七八十年代还是现在,这种混纺材料都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新型面料克服了以往纯棉布和的确良这些东西的缺点,而综合了这些材料的优点,生产出来透气性强,上身感觉又特别舒服的新型混纺面料。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及其丰富,不再看重表面光鲜,而更讲究返璞归真,喜欢蚕丝,纯棉,竹纤维等等这些天然的材料了。但这些天然的材料依然存在不耐磨,容易脱色的毛病。如果加上化学纤维,成为混纺材料,这些缺点就能克服了,还能兼有了透气舒适的新优点。

四,事物总在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中逐步提升。我们的衣物面料也是如此。现在的面料越来越多样化,但却离不开天然的和化学的两种本源。

虽然看起来的确凉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其实这种化学面料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与时俱进,总是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任由大家选择罢了。

的确凉起源于广东地区的“的确靓”,流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却会长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只不过它也会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

的确良衬衫你也穿过吗?你现在喜欢穿不易皱的混纺?还是易皱舒服的纯棉麻或者天然的蚕丝呢?下边这样的牛气你也有过吗?


表里乡村


的确良三个字,仿佛是上个世纪很遥远的名字,而实际上,也真的是上个世纪的一种布料。那种夏天穿在身上薄薄的,相对于当年的老粗布来说,花纹漂亮布料细腻,穿在身上不打褶子的布料,就是的确良。想当年,谁要是能穿上的确良布料做的衣服,那是相当牛气的。在那个买布需要布票的年代,的确良不光好看,价格也贵,所以一般人穿不起的确良。



我穿的第一件的确良花衬衫,是奶奶为我买的布,多少年过去了,我的记忆依然清晰。我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本来就有限,再加上我从小体弱多病,每年去医院就像走亲戚一样,一年当中起码要去拜访几次,所以家里根本没钱给我买衣服。只有奶奶最疼我,奶奶总说,小闺女就应该穿的漂亮一点儿。所以奶奶从来不给孙子买布料做衣服,却花几块钱扯几尺布料,给我做件花衬衫。我记得那件的确良花衬衫,是一件白底紫色小花布,穿在身上,我美的晚上都舍不得脱下来。



千万不要小瞧那几块钱,当年的几块钱,那可真是价格不菲,一个村子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舍得花几块钱买的确良布料,当年的确良,还有一种叫做涤卡的布料,都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布。因为的确良和涤卡都比纯棉布结实耐穿。那时候,对于农村人来说,只要结实就行,至于说舒服不舒服先不管,结实就是头等大事。最好是一件衣服,家里所有的孩子从老大开始,一直到最小的孩子挨个轮着穿。应该说这一点儿,的确良确实没有辜负农村人的希望。



为什么七八十年代那么流行的的确良,现在怎么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咱暂且不说现在各种各样的布料,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就先说说谁家还会为了一块布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结实不结实是其次,除了穿在身上要时髦新潮,大方得体以外,主要看穿着是否舒适,对皮肤是否有利。现在想穿什么布料,商家都会满足顾客的需求,的确良早已是过去式了,只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虽然的确良也曾经辉煌过,但终究还是只能代表一个过去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