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人认为田氏楷书不耐看?

铁笛仙1


客观地讲,田氏楷书确实不耐看。但田氏楷书确实功夫很深,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需要纠正一个概念:田氏楷书?我想这主要指的田英章的字,因为在我看来,大田和二田风格还是不同的,大田的字更富有诗书气,更多变化与灵活,小田的字多些匠人气。蕴章先生也说过:楷法莫学田。

田氏楷书属于打眼一看很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看久了你就会觉得千篇一律,很稳定,稳定到什么地方怎么写。

为什么会越看越不耐看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田氏楷书虽出自欧楷,但更多的是受到近代人的影响,特别是王维贤。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并不是说王维贤写得不好,人家写的很好,只是我将其与欧阳询比较。

2.田氏楷书非常标准化。不论是笔画还是结构,都是固定写法。就像生产车间生产的标准件一样,只有细微的误差(细微到肉眼看不清)。所以写出来字,仿佛模子刻出来一样。

3.田氏楷书舍弃了欧楷的一些特点:“绝”“险”体现不出来,更多的是有些迎合现代人审美习惯,好到近乎媚。

4.学欧阳询,一万人有一万张面孔。学田氏楷书,可以速成,人人都可以写一样的田氏楷书。

基于以上原因,田氏楷书确实是不耐看。但不能就此一概否定,也确实有借鉴的地方。

要理解这些,就要多看古人的帖,多写,走正路。田楷确实可以速成,但走正统路线学书法,确实需要毅力和坚持。

学习书法,唯有默默临帖,时间保证,你才配得上谈理解。客观地去博采众长,才能大有裨益。

一句话,书法有法,书法无期,唯有汗水不负努力!











袁文止戈


看看欧阳询的九成宫,随便找几个字(如图标划),1是错落,两字一高一低。2是大小,一大一小。3是避让,四个字两个小的让两个大的。写的非常有趣味。整个字面有突兀感,有画面感。这就是书法的章法。再看田字,有吗?他说学九成宫,把九成宫的东西都给学了了,只剩下“字一样大,墨一样黑”。毫无章法可言。田英章发了这么多视频从没见过他讲章法,在他的作品里也看不到章法。就连写行书兰亭序也是一个格子里一个字,田粉跟帖叫好,服了。



柴石阁主1


有人说:“田氏楷书不耐看”这句话是非常的片面。个人认为:田氏楷书,严谨规范,恪守法度,功力深厚,是正儿八经写书法的巨匠。

至于说“不耐看”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过于追求笔画完美;

(2)字体写法较单一,缺少变化,易引起视觉疲劳;

(3)一些人的“嫉妒”心理。

田氏书法能成为当今书法巨匠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田氏楷书在当今硬笔字帖内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这是真实的存在。

(2)  继承与简化了欧楷笔法,而舍弃了欧阳询的一些变化写法。

事实上,后人学前人,尤其是主学一人的话,越是善于总结善于学习的人,往往越是抓住重点而忽略变化。如果说欧阳询将二王楷书标准化,同时引入北碑风貌的话。田英章则将欧阳询楷书标准化,同时引入现代风貌。

 

田氏楷书浸润书坛几十载,功力深厚,是当今欧楷当中最具实力派之一,影响深远,是毋庸置疑的。








90后硬笔字


田氏楷书不耐看也不能看!那好比在看印刷字美术字,如听歌在听练习曲一样。总之田字太初级,小孩都能写!全国各处刻字店刻章的工人都能写。还有早些年做过美工的也都能写,这种字不算真正的书法,大展都入不了,谁学谁吃亏。











云雪书画


从技术层面上讲,田英章的毛笔字,书写技法不正确,近似于手写印刷体美术字的笔法动作,尤其很多笔画的收笔处,都是描画出来的,并不是写出来的!欧阳询绝对不会那样写的!

说明他取法有问题,并没有完全忠实原作,不但误读曲解了欧楷的书写技法,而且将核心技术——笔法动作篡改了,只学了一部分外形。

可惜了,田英章花费了几十年的心血专门研究欧楷,到头来,只写了一手毫无艺术含量的“漂亮字”,而连执笔法、运笔法这点书法基本功都没有弄明白,什么叫写字,什么是书法,在他心里似乎没有明晰的概念,书法字外功几乎是零。

从艺术层面上看,田英章的字体当中,看不出来有什么情趣、意境。就连起码的笔断意连、呼应顾盼、一气呵成的迹象都没有,写一画停一下,再写下一画,整个过程不流畅,像儿童摆积木式的。节奏感、韵律感、力度感……更是不见踪影。

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无论是写什么内容,通篇千百字全是一个味道,像打印出来的,字字僵尸,十分刻板,缺少活灵活现的气息,一点情感元素都没有,那叫什么创作? 纯粹是抄写文字。

如果单纯的讲字体漂亮,田英章的毛笔字,真没有馆阁体看着舒服。他的职业是书写员,按理说,他应该擅长写经体、状元体,为什么偏偏爱上了刀刻的碑文体? 不可思议。可能是缺乏毛笔小楷功夫,又排斥其它字体的缘故吧。

所以说,他的书法不叫书法,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毛笔字。别看名气大,技法很一般。

之所以他的字不耐看,主要是他书法理念有问题,导致误入歧途,练得一套旁门左道功夫,根本没有进入书法艺术厅堂,一直在书法门外徘徊了这么多年,自以为是,固不自封……

只有那些田粉们,认为田英章的毛笔字太完美了,好极了,甚至说: 当今无人能与田比肩。因为,这些人根本不懂什么是书法,完全是一种盲目崇拜名人心理,就像被非法传销洗脑了一样,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只信广告、不看实效!

希望田粉们,你们喜欢田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要把田英章吹捧的太高,更不要过于迷信,他连一个欧楷竖钩都解读错了,还自圆其说“跪笔弹锋”,是什么大师? 殊不知,当今书法界,比他写得好的人多的是,只是人家不炒作而已。

以上是我的看法,纯属学术之论,实话直说。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附: 本人习字小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3e571f2dac26b74e1966e0722a7308c1\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首先,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田氏楷书。然后再说一下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对他并不认可,最后我们来说一下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田氏楷书,就是田英章老师和田蕴章老师他们俩书法艺术的一个总称。我们都知道田英章老师和田蕴章老师,他们的书法艺术是直接承袭了他们家族的书法传统。所以从骨子里他们就是比较传统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学上最为直接的来源就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对于田英章老师来说,他在学习欧阳询书法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田英章和赵孟頫的书法因素,使得欧体更加秀美端庄。

而田蕴章则在欧体的基础上,熔铸了颜真卿的书法。让欧体书法向更加厚重敦实的一方面发展。

这是我对田氏书法的认识,也对田氏书法所进行的一个简单的介绍以及对田英章老师和田蕴章老师两位书法家进行一个风格上的对比。

说清楚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说不耐看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不耐看的说法就有很大的问题,所谓的不耐看,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我们如何去定义一个东西到底耐不耐看呢?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东西,耐不耐看,它取决于哪些因素?首先可能一个事物越精彩,越吸引人,他就有可能是耐看的,但是什么样的事物对于人来说是精彩的?

或者说,对于个人来说,是足够具有吸引力的呢?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所以耐看不耐看,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标准,它并不能帮助我们客观的去认识田英章老师和田蕴章老师的书法,很多人认为他们的书法不耐看,即便有很多人认为他们的书法不够精彩,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看法罢了,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参考意义和参考价值。

对我们来说,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是那些足够客观的东西,是那些足够给我们启发和启示的东西。用耐看和不耐看这样的一个标准来评价艺术是非常武断和鲁莽的,也是非常不明智的。

我认为田英章和田蕴章老师,他们的书法没有任何问题,所谓的问题只是他们现在在网络的效应下,被人们说的越来越多,他们的书法也被人们传播的越来越广,就像我们日常所能够看到的印刷字一样,当人们产生审美疲劳,自然就会对他们的书法产生一定的情绪。

但是这样的情绪并不能代表他们的书法艺术就是低的,也不能够代表他们的书法水平就是低的,而是要真正的去看他的艺术到底在实践什么,或者说他的艺术到底有什么样的成就。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欢迎你与我一同讨论,坚持对书法和艺术的严肃思考。


松风阁书法日讲


这很正常,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也都是双方面因素共同制约产生的。

首先,这世上再好看的东西都有人厌恶,再恶心的东西也有人喜欢。

前一阵子疫情凶猛的时候,有人说病毒是蝙蝠传播的,接着就有人翻出来一个美女吃蝙蝠的视频,我看了一下,说实话很震惊,那么恐怖的东西居然能整只活着煮熟吃掉,还边吃边说,味道很好,很筋道!


田英章1981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此后十年特调国家人事局担任《国务院任命书》书写员。能在国务院执笔,那在古代就是翰林院的御笔,基本上就代表了国家对楷书书法的倡导方向。

事实上绝大多数书法专业人士都认为田英章楷书规范精致、温润典雅,并且田英章书法在中国学习书法的老百姓心目中也有很高的艺术地位,据说从事田英章楷书教育的人数就达到数十万之众,可谓桃李满天下,但很遗憾,仍然有很多人对他的楷书嗤之以鼻,故意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说欣赏者水平有严重问题,他们难以理解田英章书法的内里乾坤及书法化境。

第二,田英章也是人,是人都会有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田英章书法当然有其书法局限性,比如比起欧体楷书更少险绝之气。但时代不同,个人人生境遇各异,完全像欧阳询可能还会被认为拾人牙慧,寄人藩篱。所谓“觉得田楷不耐看”正说明看多了,看腻了,这也很正常,人之常情,苏东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假如每天吃三千颗呢?他还愿意作岭南人吗?

田英章楷书是学习欧体楷书的捷径,请各位不要对田英章楷书抱有偏见,毕竟也没见过几个比田英章写得更好的人。


永书101


关于书法,我赞同田蕴章教授的说法,即:书法是书写汉字的法则。唐代欧阳询有36法,清代黄自元有间架结构92法,明代李淳有大字结构84法,还有“永”字8法等。书写的法则有三:一是准确,要让人能看得懂;二是简捷,要顺畅,点画之间安排合理,写起来迅捷;三是形美,看起来美观。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頫)等。楷书法度严谨,写不好便会板滞,失去灵性,“活”不起来。不“活”则无“韵”无“意”可谈。而往往注重了“活”的一面,则会变得“滑”而“不正”,失去楷书的严谨性。田楷在“滞”与“活”的方面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但与欧、颜、柳、赵等楷书相比,还不在一个层面上。


寞笛


有些人不代表大众观点……这个问题你应该去问“有些人”,让他们说明原因……我们都认为很耐看!从来没听田氏说谁的字不耐看,也没见过田氏到处网上黑别人!所以,“有些人”是以黑别人为职业,博取大众眼球……时间都浪费到这上边,很少去潜心研究书法,审美和眼界都在不断下降,说不定有一天也会黑王羲之[呲牙]




赵子方书法


世上没有不会跑的足球明星!

世上没有不会楷书的书法家 。

写字好不一定是书法家,

但书法家必须要楷书好。

有楷功力的‘难看’为拙如徐谓,

无楷功力的‘难看’为丑如沈鹏。

同样到达泰山顶摘取皇冠!

有徒步到达山顶的,

乘车的能说明吗?

书法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

不能因书法行政官员不会楷书

而否定苏轼张怀瓘楷如立,

推行沈鹏‘因人而异’论,

为其吹捧就更不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