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受尽欺凌,长大出家为僧,临终他却只说了8个字


少时受尽欺凌,长大出家为僧,临终他却只说了8个字

鲁迅曾说: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古怪的人,一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了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

这个古怪的人就是苏曼殊。

苏曼殊是民国著名作家,他是一位僧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位翻译家、艺术家和诗人。他擅长诗画,精通梵文、英文、日文,是将拜伦和雪莱翻译到中国的第一人。

苏曼殊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其中有很多都充满了悲情色彩。关于他的生平,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诗来形容。

《过松若町有感示仲兄》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从诗中可以看出,苏曼殊并不愿意把自己的身世作为谈资与人分享。而且作为学习佛法的僧人,也并没有淡定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反倒会毫无缘由地哭和笑,控制不了自己的百结愁肠。

少时受尽欺凌,长大出家为僧,临终他却只说了8个字

其实这一切都跟苏曼殊幼时坎坷的经历有关。

苏曼殊出生于日本,他的父亲苏杰世身为广东商人,一直在日本经营进出口生意。由于家里女多男少,人丁不太兴旺,父亲苏杰世便看中了日本小妾的妹妹,苏曼殊就是这样来到了人世。

可是苏曼殊出生后,母子俩并未受到优待。母亲因为名不正言不顺,被娘家人带回了家。而苏曼殊作为中日混血儿,又是私生子,在家里的境况更是悲惨。

由于苏曼殊从小被人歧视,幼小的心灵长期遭受摧残。加上父亲生意失败,又常年不在家,苏曼殊的日子更加难熬。12岁的时候,体弱的苏曼殊生了一场大病,家人眼看着他不能活了,便把他扔至柴房,让他自生自灭。

所幸苏曼殊大难不死,活了过来,并且剃度做了一位寺庙里的小沙弥。长大后,还俗的苏曼殊东渡日本去读书,历经艰难,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少时受尽欺凌,长大出家为僧,临终他却只说了8个字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僧人,却毫不忌讳他喜爱女人。“情欲奔流,利如掣电”,是他形容自己看见美丽女子时的感受。

有一次,苏曼殊在车站看见准备上另一辆车的美女,便不加思索地跑过去要同她说话。可是还没跑到,眼看着车已经开走了。情急之下,脚在地上一绊,摔掉了两颗门牙,满嘴鲜血直流。

就算这样,也阻挡不了苏曼殊对女人的热爱。后来他又爱上了其他女子,还经常出入烟花之地,可这一切只限于精神恋爱,没有任何肉体上的纠缠。连陈独秀也夸奖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清白的人。”

可是在遇到那个叫菊子的女人之后,苏曼殊却再一次循入空门,出家为僧。菊子是一个日本女子,是母亲带着苏曼殊去外婆家的时候认识的。两个年轻人互生情愫,却被苏家人强烈反对,菊子也在遭受家里人痛斥和毒打后,跳水自尽。

悲痛欲绝的苏曼殊与家里人断绝了来往,再次选择披上袈裟,从此游走于尘世与青灯古佛之间。

少时受尽欺凌,长大出家为僧,临终他却只说了8个字

苏曼殊告别人世时才35岁,这位民国才子的传奇一生也只能在他留下的诗画著作中找寻答案。

人生无非就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苏曼殊的一生任性而又自律,矛盾却又自成一格,可是到最后,他终究还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尘世间所有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都化成了他手中的笔下春风:

“一切有情,皆无挂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