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最值得記住的十個人物(上)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最值得記住的十個人物(上)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最值得記住的十個人物(上)


從來沒有一部史書,能夠像《明朝那些事》一樣,生動有趣的娓娓道來。毛佩奇在給它作序時說道,原來歷史很精彩,曠野上,當年明月踽踽而行。

《明朝那些事》以編年體的形式記錄裡了從1344年到1644年,明朝三百年間的歷史。作品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運用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

《明朝那些事》記錄的歷史,說來是一部歷史,讀起來更像是人生。這裡有帝王將相的奮鬥史,有權臣的鬥爭史,有忠義之士的抗爭史,也有奸佞小人的誤國史,但不論是誰,歷史都已經過去,留給我們後人的是無盡的思考。

細細的讀下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來說,總會在書中找到很多喜歡的人物,對於我們的人生和認知產生積極的作用,對於我來說,明朝那些事裡最值得記憶的人物有十個,這一篇先請他們隆重登場。

1 朱元璋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最值得記住的十個人物(上)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史稱明太祖。他生於亂世,起於草莽,一生戎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布衣皇帝。《明史》中有這樣一句話評價朱元璋:“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

朱元璋生在農家,恰逢亂世,對於幼年的他來說,活下去是生活全部的意義。然而一系列的變故,戰爭頻發,家人死去,讓朱元璋做過放牛娃,出家當和尚,離家乞討三年,但也正是這些苦難的經歷,最終成就了他。

正如當年明月所說:“如果說在出來討飯前,他還是一個不知所措的少年,在經歷過三年的漂泊生活回到皇覺寺時,他已經是一個自信戰勝一切的人”,這是一個偉大的轉變很多人可能究其一生也無法完成,轉變的關鍵在於心,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朱元璋後來加入紅巾軍,逐步掌握軍隊實權,在應天府建立根據地後,採取高築牆、廣積良、緩稱王”的決策,休養生息,避過風頭,最終經過高郵、鄱陽湖等幾次關鍵的戰役,建立明朝。

當上皇帝之後,朱元璋鐵腕治國,制定嚴苛的法律制度,同時誅殺了一批跟他打下江山的功臣,似乎是為了穩固自己的江山社稷,然而在他身後一系列的情況都是朱元璋所始料未及的,如果他泉下有知,一定會氣的從墳裡跳出來。不過這都由不得他了。1398年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死於南京,在位31年,終年71歲。

2張居正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最值得記住的十個人物(上)


張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

酈波教授曾在百家講堂上講述“風雨張居正”的故事,通過25講,講述了張居正的一生,盛讚他是明代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政治家。可見酈波老師對張居正的推崇,有些歷史學家甚至說,正是張居正的改革,才給明朝後期續命幾十年,這也絕非誇張。

如果要總結張居正的一生,當年明月的評價,最有感情,於我們也最有啟發。

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一句話,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複雜的人。但在明代浩如煙海的人物中,最打動我的,卻正是這個複雜的人。十年前,當我即將踏入大學校園時,在一個極為特殊的場合,有一個人對我說過這樣一番話: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另一個叫理想。我記得,當時我礙於形勢,連連點頭,雖然我並不知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一晃十年過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這兩樣東西我還帶著,雖然不多,總算還有。當然,我並不因此感到自豪,因為這並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堅強,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於,我遇到的人還不夠壞,經歷的事情還不夠多,吃的苦頭還不夠大。

我也曾經見到,許多道貌岸然的所謂道學家,整日把仁義道德放在嘴邊,所作所為卻盡為男盜女娼之流。我並不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們,在生存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之間,他們選擇了前者,僅此而已,雖不合理,卻很合法。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歷經滄桑苦難之後,都會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直到我真正讀懂了張居正,讀懂了他的經歷,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選擇。我才找到了一個答案,一個讓人寬慰的答案。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不是好人,不是壞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張居正的一生,影響我們的還遠非這些。

3于謙

于謙,此于謙非德雲社的于謙,而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杭州府錢塘縣人。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最值得記住的十個人物(上)


《明史》贊曰:于謙為巡撫時,聲績表著,卓然負經世之才。及時遘艱虞,繕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謙亦憂國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偉矣。變起奪門,禍機猝發,徐、石之徒出力而擠之死,當時莫不稱冤。然有貞與亨、吉祥相繼得禍,皆不旋踵。而謙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卒得復官賜卹。公論久而後定,信夫。

人們不會忘記,正是這個人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保衛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無數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從小滿懷以身許國的志向,經歷數十年的磨礪和考驗,從一個孤燈下苦讀的學子成長為國家的棟樑。他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在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涯中沒有貪過汙、受過賄,雖然生活並不寬裕,卻從未濫用手中的權力,在貧寒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懼困難和風險,在國家最為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承擔天下興亡。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在這個汙濁的世界上,能夠乾乾淨淨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欽佩的。

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詩一樣,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這正是他一生的寫照。石灰吟

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而於謙不但才能過人,品德上也幾乎無可挑剔,所謂德才兼備者,千古又有幾人!

這一期分享我自己喜歡的三個人物,算是個引子,追隨當年明月,追隨明朝那些事,讓我們一起探究如何過好這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