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施哪種鉀肥好?

李海林177


馬鈴薯,就是農民口中的土豆、地蛋,它是一種喜鉀的蔬菜,我在種土豆的時候都是用草木灰做底肥,結出來的土豆個大,鮮亮,還不肯生蟲,大田裡種土豆那得多施有機肥料和硫酸鉀肥,因為土豆是忌氯作物,對氯化鉀肥很反感,舉一個例子。



那年我村裡種土豆,有一家用的是含氯的知名品牌複合肥,秧子長的很旺盛,他想肯定土豆錯不了,但等到刨土豆的時候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會事兒,土豆少而又少,個頭不如雞蛋大,非常生氣。而別人用的是普通硫酸鉀型的複合肥,種出來的土豆個大又多,最後經人指點,那才明白,原來土豆,甘薯,芋頭,大姜等塊根塊莖類作物不喜歡含氯的肥料,它們是忌氯作物,所以說,種土豆一定要記著用硫酸鉀的肥料。

肥料是植物的糧食,沒有足夠的營養,任何作物都不能獲得高產,土豆是高產作物,對肥料的需求較大,特別是對鉀的需求最多,其次是氮肥和磷肥。鉀肥可促進光合作用,促進光合產物的運轉,促進土豆內蛋白質和澱粉的積累。當鉀肥充足時,土豆生長健壯,莖稈緊實,能減輕倒伏,使葉片增厚,延遲葉片的衰老,增強土豆的抗旱抗寒能力,對土豆的產量和品質大有提高。



如果鉀肥不足,土豆植株生長緩慢,甚至不長,節間變短,植株叢生,小葉葉尖,葉片向下捲曲,葉片變為暗綠,隨後發黃,最後全葉變成古銅色。

如果你發現土豆的葉片暗綠,那是缺鉀的典型症狀,此種症狀從土豆的下部葉片開始向上發展,下層葉乾枯,而頂部和新葉卻仍能正常生長。刨出土豆秧你會發現,它的根系發育不良,土豆個很小,內部呈灰色,澱粉含量降低。

土豆發生缺鉀的情況,你再土壤補鉀就晚了,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每隔5-6天噴一次,直到缺鉀的症狀消失,但是產量和品質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基肥施足硫酸鉀肥是最重要的。


悠然見東山


據測算,每生產1000公斤薯塊,需要從土壤中吸收2.25公斤氮,1.1公斤磷和5.1公斤鉀。因此,馬鈴薯是喜鉀作物,科學施鉀肥對馬鈴薯的生產非常關鍵。


現在市場上供應的鉀肥主要有硫酸鉀和氯化鉀兩種鉀肥。有人指出,馬鈴薯是忌氯作物,氯元素會影響馬鈴薯的生長。因此,建議馬鈴薯種植中應施用硫酸鉀肥。

也有人指出,氯是植物需要量較大的微量元素之一,需要量平均為植物乾重的0.1%。在馬鈴薯植株上,氯濃度高低順序的排列是:莖>根>上五葉>老葉>塊莖。缺氯會導致葉片褪色、葉尖凋萎,直至乾枯。另外,氯元素還能促進馬鈴薯生長髮育,促進莖枝生長。


還有馬鈴薯研究方面的學者就硫酸鉀和氯化鉀在馬鈴薯種植中做過專門的試驗和對比,科學試驗和大面積生產實踐結果表明,土壤中氯濃度在100毫克/公斤以下時,馬鈴薯生長茁壯,表現不同程度的增產,對塊莖品質無不良影響。因此,對馬鈴薯的“忌氯”要重新認識。

所以,薯界認為,在馬鈴薯的種植中硫酸鉀和氯化鉀兩種肥料都可以放心使用。


薯界是一枚薯產業的觀察者、報道者,每天會堅持寫一些有關“薯事”的各類問答和評論,歡迎關注、點贊、批評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