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子長啥樣江底挖出50億文物後,顛覆所有人的想象

中國使用貨幣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四千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海貝進行貿易。貨幣的產生源於人們對物質的需求,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貨幣也在不斷的發展,從一開始的原始貨幣海貝發展成了人工貨幣,一開始的人工貨幣還是和自然貨幣混著使用的,當時的貨幣雜亂無章,隨著人工貨幣的普及,貨幣開始逐漸統一。在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之後貨幣也逐漸統一,在漢朝時期,白銀開始成為了貨幣的一種。到了明朝,白銀就成為了最主要的貨幣之一。

古代銀子長啥樣江底挖出50億文物後,顛覆所有人的想象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電影中,經常出現白花花的“銀子”,讓觀眾覺得,這銀子看起來實在是太誘人了,難怪有一句話叫作:有錢能使鬼推磨。那現實生活中,真正的銀子真的和電視劇一樣嗎?其實大家都被電視劇騙了,真實的銀子並不是“白花花”的,而是充滿褶皺、咬痕的。銀這種金屬並不是一種硬度很高的金屬,銀子非常的軟,容易變形。現代人檢驗錢幣的真假,只需要仔細看或者經過儀器檢驗一下就能夠辨別真假,而古代人檢驗錢幣的真假,是用“牙齒”來檢驗的,真的銀子比較軟,可以“咬得動”,而假的銀子是無法咬下去的,所以很多銀幣上都充滿了牙印。

古代銀子長啥樣江底挖出50億文物後,顛覆所有人的想象

明末時期有一個傳說,傳說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之一張獻忠,帶著一隊人馬來到了四川做“土皇帝”,張獻忠將川蜀之地的財富全部聚集到了自己的宮殿,後來清兵攻入四川,張獻忠自知不是清朝廷的對手,就讓下屬將自己的財寶全部“打包”帶走。有一部分帶在了自己的身邊,剩下的“白銀萬兩,黃金千兩”全部都讓他裝上了他的船隻。張獻忠想讓船隊帶著他的財寶順著岷江的江水往下游處走,然後自己帶著一支軍隊走陸地,最後在下游處匯合。

古代銀子長啥樣江底挖出50億文物後,顛覆所有人的想象

可是萬事不如意,張獻忠在走入鳳凰山的時候,被清軍包圍,最後葬身鳳凰山。張獻忠的財寶從那時起就失去了行蹤。在百年後,這裡出現了一個小村莊,捕魚村民在捕魚的時候發現了漁網底下的銀子,這時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發現了一個世界級的“寶藏”。考古學家來到這裡進行了考古行動,在岷江的江口發現了一個遺址。江口沉銀遺址經過了數年的考古挖掘,出水了42000多件文物,其中白銀就佔了大多數。

古代銀子長啥樣江底挖出50億文物後,顛覆所有人的想象

考古專家推測,江口沉銀遺址出水的文物價值超過了50億,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這些文物顛覆了考古學家們對張獻忠的想象。這個“土皇帝”的富有程度難以估計,超乎想象,根據考古專家的研究,江口沉銀遺址裡出水的文物僅僅是張獻忠所有財物中的一部分。這些銀子幾乎都非常的“不美觀”,上面不僅僅佈滿牙印,還充滿了黑色的汙漬,專家對這些出水的文物都進行了基本的清洗,但是也沒有將銀子上的汙漬洗掉。張獻忠之所以會帶著這麼多的財寶逃亡,是因為行軍是非常“燒錢”的,這些錢不僅僅是張獻忠的,還是他的軍隊的。

古代銀子長啥樣江底挖出50億文物後,顛覆所有人的想象

江口沉銀遺址的挖掘過程非常困難,在挖掘之前,考古學家還進行了一番“追捕戰”,在考古學家發現江口沉銀遺址之前,附近的村民早就開始下水尋寶了,為了追回這些文物,數年間民警抓捕了56個人,追回上千件文物,挽回了上億元的損失。這些文物是“來之不易”,它們的歷史價值更是珍貴無比,是研究張獻忠這個歷史人物的重要實物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