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动不动就和亲?浅谈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

为何唐朝动不动就和亲?浅谈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

引言:唐王朝为了强化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边疆地区发展,制定了和亲政策。唐朝时期的和亲政策,具有开放性、主动性、进步性的特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唐代和亲共计28次,对唐朝的政治、文化交流、风俗习惯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深化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

为何唐朝动不动就和亲?浅谈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

和亲,也叫作“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它作为历朝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对历史发展有着或隐或显的影响。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唐代“和亲”历史作用十分显著。

一、唐代“和亲”政策的演变

(一)唐代和亲政策的渊源

陈寅恪评论李唐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李唐王朝具有鲜卑族的血脉,对夷夏观念比较淡薄,统治思想儒释道并行,所以对少数民族采取开放的态度。在唐代,公平公正的民族政策使唐代的和亲与之前的任何朝代都不同,唐代的和亲政策是在各民族平等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的。

为何唐朝动不动就和亲?浅谈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

(二)唐代和亲政策的形成

唐朝的和亲,多数情况下都是对唐朝的发展有利的,如唐朝和亲出去的公主都成为对方君主的正妻,而且能起到拉拢势力的目的。唐代和亲政策源自于唐高祖李渊。李渊曾在太原起兵时,就想过用和亲的手段向突厥借兵,以此增强自身的实力。

《资治通鉴》记载,刘文静劝李渊和突厥交好,以此加强兵力。在开国之初李渊就开始实施“安人静俗”的执政方针,采取积极的民族政策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三)唐代和亲政策的发展

在李世民统治期间,唐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和亲高达7次,很大程度上和亲政策得到了巨大发展。

针对和亲,唐太宗有自己的认知,贞观十六年(642),太宗就和亲问题曾向他的官僚讲:“若随其来请,结以婚姻,亦足三十年安静。”和亲与武力扩张不同,通过和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固民生、巩固边防。由此可见,唐朝

为何唐朝动不动就和亲?浅谈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

统治者的和亲思想主要是为政治稳定服务的。

二、唐代“和亲”政策的情况

唐太宗时期,唐王朝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在唐太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共有7次和亲,根据和亲的目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安抚为目的

第二种为了巩固边防

第三种是为了和平共处

第四种是为了瓦解少数民族政权

第五种是为了奖赏战功

唐太宗时期的和亲,不再是委曲求全、受制于人,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而是一种长远的主动建设性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唐朝初年的时候,中原政权日益强大,且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的战争中,而西南地区正处于发展期的吐蕃,此刻迫切需要来自唐朝的技术和文化,因此吐蕃人一边向唐朝展示武力,一边向唐朝要求和亲。

为何唐朝动不动就和亲?浅谈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

文成公主和亲前,唐蕃之间具有决定性的交战是松州之战。松州之战之前,吐蕃松赞干布并没有投降,更没有承认唐朝的宗主地位,所以唐朝李世民不允许和亲吐蕃。公元638年,即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向唐朝求亲,唐太宗对此断然拒绝,松赞干布并不放弃,他一边在大唐周边攻城掠地,一边继续向唐朝求亲,此时唐军已经将吐蕃军打败,吐蕃退出了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地。

战争取得了胜利,唐朝李世民才同意和亲吐蕃,把一个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代的和亲不仅是公主出塞,还有财务之间的相互赠送。在和亲过程中,财物交易金额比较大。唐太宗将新兴公主嫁于薛延陀首领夷男时,曾经以牛羊作为聘礼,而且聘礼的数目十分惊人。

《旧唐书》记载,唐朝公主出嫁的礼费需要500万贯。在正常年间,唐朝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安史之乱之后,由于政府的经济负担过于繁重,婚资太高有时会造成婚期延误。以公主和亲的方式分化、拉拢西部各政治势力,是唐朝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唐朝国力最强之时,正是和亲手段用得最频繁的时期,也只有在这一时期,和亲的政策效果才更明显。

自古以来,“效费比”就是考量事务可行性的基础,而“公主和亲”算是一个效费比相当优秀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因为战争毫无疑问是成本最高的方式。《册府元龟》的相关记载表明,唐朝与突厥的互市传统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对双方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和亲,对其政治文化文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何唐朝动不动就和亲?浅谈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

三、唐代和亲政策的历史作用

(一)政治方面的作用和亲政策对唐朝以及唐朝时期少数民族的政权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对和亲与否的问题上,更多表现在政治投资上。通过和亲与否,来表明对其政权的取舍,并以和亲的方式,谋取唐朝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以初唐、盛唐的强势地位来说,迎娶唐朝公主是件极为荣耀的事情,各方势力乐此不疲,如果求亲未遂他们还会非常恼火,“屡请不获,愧见诸蕃耳”,足见运作良好的唐朝和亲制度,在周边异族政权中有极大的影响力。唐太宗通过和亲之后的血缘关系,稳固边防的政治统治。作为封建统治者,唐太宗对周边民族的方针是“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从边疆民族的视角来看,唐朝与某个民族之间的和亲,可以有效调整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就历史发展规律来讲,任何两个民族政权之间的调整,都会引发其他民族政权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增强了文化交流就文化意识、社会形态、生活习惯、价值取向而言,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唐朝和亲政策的实行,给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对后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和亲政策的实施,疏勒、龟兹等乐器从西域传到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之后,积极宣扬中原的先进技术,向吐蕃人传授汉代的耕作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粮食产量;教授藏族妇女刺绣、纺织,推动了吐鲁番地区手工业的发展;文成公主还将中原的汉字传入西域,依据藏语的语言特点,创造出拼音文字。

为何唐朝动不动就和亲?浅谈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

(三)风俗习惯受到影响唐代和亲政策的实施,使和亲双方地区的风俗发生巨大改变。

文成公主进藏之后,藏民的穿衣风格发生改变,改穿汉装,即“服改毡裘,语兼中夏,明习汉法,睹衣冠之仪”。迄今为止,西藏地区还保留着许多唐代汉族的生活风俗和习惯。回纥迎亲使者众多,通常在丰州、太原、长安等地区停留,他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唐朝人们风俗习惯的影响。再者,来往使者多居住在城镇之中,久而久之他们对唐朝建筑风格以及建筑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民族的建筑形式,如回纥建筑中便出现了宫殿。回纥的妇人对唐朝的刺绣以及化妆比较感兴趣,在回纥部落还出现了汉族妇女的装饰。唐朝人也开始模仿回纥的生活习俗,例如:被武则天派去和亲的使者回唐之后,常唱突厥歌曲,跳突厥舞蹈,说突厥语。

(四)深化各民族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唐朝与少数民族进行的和亲,对其他各民族的交往具有重要影响,深化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有利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在社会形态、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和亲政策的推行,给后世带来了巨大影响。比如:默啜可汗曾扬言要带兵助力唐朝,这就说明突厥受到中原宗法制度的影响比较深刻。文成公主入藏后,积极推广中原的先进科技,向吐蕃人传授汉族的耕作方法,极大提升了粮食的生产产量;她还让汉族工匠为藏民安装落水磨,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教藏族妇女进行纺织刺绣,吐蕃家庭手工业得到极大发展。在与文成公主和亲之后,松赞干布派相关人员向其学习,根据藏语特点,创造了拼写文字。和亲政策的实行,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

为何唐朝动不动就和亲?浅谈唐代“和亲”的历史作用

四、结语

唐朝的和亲政策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增强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政权的稳定与发展。和亲制度是一种政治策略,有利于各民族间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深化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团结与繁荣。唐朝和亲政策的实行,给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对后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和亲政策的深入,疏勒、龟兹等乐器不再专属于西域,中原的农耕技术也不再专属于汉族,为双方的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争艳.唐代“和亲”的历史考察

[2]张传奇.和亲视角下唐蕃关系中的军事同盟性质

[3]范香立,郭晓燕.论唐代和亲视域下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4]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

[5]邓玉红.唐代和亲政策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