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这项褒贬千年的政策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上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有很深的历史背景的,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看,这项制度可能是“无上神功”,也可能是“无用之功”。和亲,这项刘邦点燃的“科技树”直到今天也是争议很大。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认为:“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显而易见,司马光是站在大汉族主义的立场上,对西汉的和亲政策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近人王桐麟也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

和亲,这项褒贬千年的政策是如何产生的?

西汉和亲

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后来,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也利用和亲来达到其某种政治目的,和亲也逐渐成为我国各族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外交政策。

西汉初年,经过秦朝的残暴统治以及秦末战乱、楚汉相争,使中原地区的社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城镇被洗劫、人口锐减、工商业萧条、社会极度混乱。而且赋税繁重,官吏军阀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大量农民脱籍流亡,可以担负西汉朝廷或封君税赋兵役的在籍民户,只剩下原有户籍的十分之二、三。

和亲,这项褒贬千年的政策是如何产生的?

秦末十八路诸侯

而为了联合各地诸侯共同击灭项羽,刘邦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汉初全国共分为54个郡,其中朝廷直辖的只有15个,其他39个郡都是诸侯王的封地。异姓诸王的封土主要在关东,大致相当于战国末年六国故地。而西汉朝廷的直辖地只相当于战国后期秦国的土地,即关中、巴蜀以及河南的一部分地区。西汉朝廷的直辖地中还夹杂着大约一百四十多个功臣的封地以及封君的汤沐邑。而且异姓诸王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独立性,拥兵自重,独霸一方,难以调遣,甚至开始威胁皇权。西汉政权基本稳定之后,在萧何等人的谋划辅佐下,经过七八年的时间,西汉朝廷逐个将七个异姓王铲除。但刘邦又恐怕刘家江山根基不稳,为了不重蹈秦朝的覆辙,于是先后分封同姓子侄九人为王。

和亲,这项褒贬千年的政策是如何产生的?

异姓王割据

在秦末极度残破废墟之上建立的西汉朝廷,在经济上赋税徭役征收的范围及额度极低,政治上先后有异姓诸王及同姓诸王的牵制,所以此时西汉的经济基础及军事力量都很微弱。 而此时,冒顿单于指挥着匈奴大军,破灭东胡王,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河南王,据有河南地,北服丁零等五国,改变了其父头曼单于时期东胡强且月氏盛的被动局面,不但开拓了大片疆土,而且使赋税兵役的征收范围都得到了很大增加。不久以后,匈奴又占据了整个西域地区,使兵役赋税的征收面积更大,甚至可能获得东西方通商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下汉境抢掠骚扰。

终于在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33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却被围困在白登达7天7夜。刘邦和将士们无计可施,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给匈奴单于,匈奴阏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但是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的对比,使西汉统治者的威胁感并未减轻多少。

和亲,这项褒贬千年的政策是如何产生的?

白登之战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刘敬(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主张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冒顿单于只要活着,则即为汉女婿;冒顿死,则由外孙为单于,外孙敢于外公分庭抗礼者?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和亲政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