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首考過7,閱讀聽力滿分是什麼樣的體驗?

雅思首考過7,閱讀聽力滿分是什麼樣的體驗?

首考7.5,感覺終於對得起的我的付出了,恐怕全世界都欠我一個最佳備考獎。

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的雅思背景,我的備考時間是五週,首戰拿下總分7.5,其中閱讀和聽力是滿分。雖然我之前的英語基本功還算可以,四級剛過600分,但是我覺得我在備考雅思和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對基本功薄弱的同學來說也適用。在此分幾個不同的階段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對“烤鴨”們有所啟發。對於自己的強項聽力和閱讀我會多分享一些我自己的備考方法;而對於口語和寫作,我的經驗也只適用於想拿6或者6.5分的同學,衝刺高分的同學可以略過。

備考前——你的心態調整好了嗎?

我覺得在備考前對於雅思考試應該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我自己總結的話就三個字——“不輕視”。基礎紮實的同學不要輕視考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準備,甚至直接裸考;基礎薄弱的同學不要輕視自己。雅思作為一個權威的語言考試,的確能較為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英語水平,因此,要相信在科學地學習和系統地備考之後,無論原先基礎如何,自己的英語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而這種提高最終會體現在雅思的成績上。

選什麼材料?

在報名考試到坐在書桌前正式開始看書之前,很多“烤鴨”似乎都有一段迷茫期——“要選擇什麼書?”。說實話我也經歷過,但是回過頭來發現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糾結,更何況對於備考時間緊張的同學來說,這樣的糾結就更加費時且費心。

我認為,備考材料“貴精不貴多,貴質不貴量”。市面上那些被反覆推薦的教材都是值得信賴的,與其糾結買這一本還是買那一本,不如早點確定材料、制定每日計劃,並且按部就班地執行。要知道,光可以接觸到的雅思真題就至少有40套了,每天一套以考代練、訂正查錯的任務量都已經不小了,真的不必買好多種材料,然後最後都是八成新。相信你自己選擇的教材,相信你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相信你堅持執行完計劃的成效。

備考

聽力

聽力其實考核的是兩點:聽懂大意和快速反應。很多同學似乎一門心思把精力放在了“一定要聽懂”上面,這其實對於基礎薄弱一點的英語學習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一開始就用“聽懂”來苛求自己的話,可能反倒會讓自己產生畏難情緒。我的看法是,無論基礎好壞,在備考聽力的時候先從“快速反應”入手,更符合循序漸進的複習策略,也更容易取得進步。

首先,眾所周知,雅思聽力有四個section,40道題目,如果從題型上來劃分就是選擇和填空。填空題在一套雅思聽力中所佔的比重基本穩定在50%甚至更高,因此能高準確率地完成填空題,聽力基本上就能有6分保底了。而對於填空的做題策略來說,“快速反應”要比“聽懂大意”重要得多,同樣是一道題目,聽寫一串數字、日期、地址要比選擇一個講座的主旨要簡單多了吧?

如果隨便找一套雅思真題聽力填空題的答案,你會發現好像那些詞都不難,甚至基礎好的同學全都認識,但是——你真的敢保證自己在native speaker的語速下一字不差地聽寫下來嗎?這裡有幾組容易混淆的聽寫,可以來自檢一下。double u和w你分得清嗎?and eighty連讀的情況下,eighty會讀成[ˈneiti],你第一時間反應得過來嗎,會錯當成ninety嗎?[ˈʃedju:l]是哪個單詞的音標?0.3讀作“point 3”或者“noughtpoint 3”你還能快速辨識出來嗎?

所以我給出備考聽力的第一條建議,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定要把握住填詞。不管電話號碼長還是短,英文名字見沒見過,2010年念成“two thousand and ten”還是“twenty ten”,都要能第一時間反應並準確無誤地寫下來。如果聽到一串數字或者一個你認識的單詞,你卻還要想一想,那就說明你可能高估了自己對這個單詞或詞組的認知程度。

而我這一階段的備考策略非常簡單粗暴:把所有聽力真題中出現過的填詞在native speaker的語速下全部反覆進行聽寫訓練,類似的材料已經有人整理過了,非常容易找到。剛開始快速聽寫的準確率可能比你預想得要低很多,但是隻要反覆訓練,最終能夠隨便抽五十個詞快速聽寫的準確率在90%乃至95%以上,你再去做一份真題聽力的時候會發現,你對於填空詞的把握能力會極大地提升,填空題做完可能都有將近20分甚至更多。

接下來就是“聽懂大意”了。同樣的,還是需要有一個反覆訓練的過程。如果備考時間不充裕,那麼首當其衝需要反覆精聽的,就是雅思真題的聽力材料。作為最具有參考價值的材料,我每一套都聽了不下三遍:首先做題的時候聽一遍,訂正的時候再聽一遍,最後存在手機裡晚上睡前或者晨起之後再聽一遍。而每一次聽的側重點都不一樣:第一遍,也就是做題的時候,最主要關注的肯定是“答案”。

對於剛才著重強調的填空題來說,需要在做題前快速瀏覽題目,對每個填空詞前後的詞句要非常上心,因為它們直接幫你定位了答案在聽力材料中的確切範圍;而對於更考察“聽懂大意”的選擇題來說,雖然很難總結出一套普適的法則,但是我認為有一個

非常核心的考察項——“同義替換”。

所謂“同義替換”就是把原材料中提到的某句話或者詞組,用另外一種近義的表達呈現在選項中,再加上幾個干擾選項,構成一道選擇題。對於選擇題來說,閱讀題幹並劃出題幹中的關鍵詞非常重要,因為它除了幫你定位之外,還直接告訴你需要替換的部分內容是什麼。

這需要一定的詞彙量和句法的儲備,但是還是有一些小技巧可以用上的,比如:(1)你如果聽到原文中的一句話和某個選項極其相似,甚至一模一樣,那麼它很大概率是個干擾項,可以直接排除;

(2)Section3的兩人對話,一般都有一個“套路”:A提出一個觀點,然後B先是假裝肯定一下,然後B提出一個新的觀點說服了A。然後一般都會有一道題目的選項會出現A之前提出的那個觀點,這大概率是個干擾項;

(3) 注意一些比較級、最高級、強調詞等等,即使你沒有聽懂那個人說話內容的大意,如果你能判斷出他的情感或者態度,那麼一般可以排除一些與他的態度相沖突的選項,比如悲觀的情緒肯定跟support有所衝突。

第二遍,訂正和糾錯,側重的就是自己做錯的那道題,以及其前後的上下文。在聽力材料上劃分出區域,標記上與之對應的每道題的序號。這一遍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自己為什麼做錯了,是關鍵詞沒聽懂?同義替換詞句不認識?講話人情感判斷錯誤?錯誤的原因最好能用筆寫下來,方便回顧和整理,更能加深對錯題的理解。訂正和糾錯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一個深刻的自我反饋,練習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第三遍,這一遍可以泛聽也可以精聽,重要的是要把握整體大意。這一遍可以拋開題目,利用碎片時間,注重聽力材料本身,在把握大意的基礎之上,可以注重一些語氣、語調。對於聽不不明白的詞句,可以反覆播放幾遍,再看材料,這樣可以加深印象。隨著做過的聽力材料越來越多,你對於之前做過的材料會漸漸陌生,但是你再聽一遍的時候應該沒有大礙了,這個時候你可以嘗試著給自己挖空,出題目,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作為出題人,這篇聽力材料有哪些不錯的考點。

如果備考時間充裕,覺得只聽真題不夠的話,建議選擇BBC系列的一些補充材料,而不是VOA和CNN。原因很簡單,因為

雅思考試是英式英語而不是美式英語,平時積累也儘量向考試看齊,這樣提升的效果更快。

在選擇補充材料的時候,建議選擇一些時間在幾分鐘,英式發音的,兩人對話和單人播音都聽聽。聽力材料的題材建議選擇生活化和科普性質的,不建議選擇新聞題材的,因為雅思的學術聽力並不會有新聞播報,而且新聞材料的難度一般都比較大。

閱讀

我覺得備考閱讀“以考代練”就足夠了,如果每一天能有一個小時專門練習閱讀理解,那直接用一個小時連續地完成三篇閱讀;如果時間比較零散,那就在20分鐘內完成一篇閱讀。

要強調一下掐時間的重要性,因為我認為做雅思閱讀,“節奏”是非常重要的,我對於3篇閱讀的時間分配一般是15分鐘、20分鐘、25分鐘,但是也不排除第一篇閱讀就信息量比較大,所以建議嚴格按照每一篇20分鐘的時間來模擬練習;如果超時了,還沒有做完,也先把第一遍做的分數統計出來,再花時間繼續完成。

同聽力一樣,做完之後的訂正非常重要,只有知道自己犯錯的原因,才會不斷提高。我會將錯誤的題目以及它在原文中的依據用熒光筆標記出來,並且在旁邊寫上出錯的原因,譬如“定位不準”、“題幹理解錯誤”、“原文中有生詞”等等。在這裡順便提一下如何“背單詞”這一老生常談的問題。

雅思考試是需要一定的詞彙儲備的,但是我覺得如果你背誦過六級詞彙表,你並不需要特地在“背單詞”上花費很大的功夫,你只需要在平時的聽力材料和閱讀材料中把你不認識的“有用詞彙”整理出來並每日記誦就好了,所謂“有用詞彙”可以理解成“你用得上的詞”,對於那些拗口的專業名詞一概跳過。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這個過程可以和訂正結合在一起;第二,這樣背誦的單詞是有“語境”的,你更容易理解它的意思以及它是如何被使用的。而對於那些詞彙量儲備不夠的同學,可能得從底層築基,每天進行詞彙的背誦,但是完全不必被那些“雅思詞彙量要求7000+”的說法所嚇倒,真正核心的“有用詞彙”並不會比四六級詞彙多出很多,那些出現頻率極低的詞可以不用費腦細胞去記憶。

在我看來,做閱讀理解的核心能力在於“找關聯”——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文章與題目。拿“段落標記”題型來舉個例子:為每個段落選擇一個選項,這種題型看似好像只是考察文章段落與題幹之間的關聯性,說白了就是把段落大意總結成一句話的選項。

乍一看這好像有點類似“同義替換”,但如果單單是對每個段落逐字逐句地精度,然後去跟一句濃縮的總結語找關聯,其實是一種效率不高的做法。要充分地利用文章的內在關聯來幫助自己更高效地解題。

雅思的學術類文章通常是邏輯性比較強的文章,那麼對於段落來說,它的內在結構極有可能是總分,分總或者總分總的,也就是說當你企圖理解一個段落怎麼總結成一句話的時候,段首和斷尾的句子要格外注意,而段中”For example“之類的闡述,你完全可以一覽而過。

另外,你還可以利用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關聯,如果文章的段落結構非常清晰,你可以比較肯定地將某幾段劃分在一起,那麼這幾段的總結應該是意思並列或層進的;如果你看到某個段首出現了轉折詞(However等),那麼這一段和前一段的段意應該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對比,那麼就提示你關注是否有意思相對的某兩個選項。

既然是要“找關聯”,那麼一定首先需要一個對象,你才能為它找到與之相關的另一個對象。這裡首先能夠明確的對象,就是題幹中的關鍵詞,所以我強烈建議做閱讀題時要先讀題,並且標註出題幹中的關鍵對象(一般是實義詞,實義詞中按重要性排序:名詞>動詞>形容詞),帶著這些關鍵對象,以及題目要求你為它們找的關聯去閱讀文章,這樣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

尤其是針對判斷題這種類型,它往往是每一小題考察一個小點,而這些與之關聯的原文內容散佈在整篇文章中,如果不先讀題,那麼可能要反反覆覆讀幾遍文章才能定位到這些細節。

最後講一個判斷題中比較“玄學”的問題:False Or Not Given?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我個人理解的話:一切以原文為準,題目中提到而原文中沒提到的內容,就是Not Given;題目中出現了與原文中明顯相矛盾、無法共存的內容,就是False。

我印象深刻的一道真題就是,原文中說歐洲捕魚的主要種類是A,B和C三種魚類;而題目給的是歐洲捕魚的主要種類是B。這道題的答案不是False,而是NG。

我對這道題的理解是:當你不確定是False還是NG的時候,你先把題目中提到的那個現象或者觀點當作是真的,再看看它和原文的相關內容放在一起是否矛盾。就拿這道題來說:“主要來源是A、B、C”和“主要來源是B”是可以共存的,因為原文並沒有提到A、B、C的具體比例是怎樣的,所以無法說題幹是False的。

口語

口語、寫作和聽力、閱讀不一樣,聽力和閱讀考察的是英語輸入,而口語和寫作考察的是英語輸出,這是需要“肚子裡有貨”的,所以口語和寫作的6分要比閱讀和聽力要難一些。

對於口語幾乎零基礎或者基礎薄弱的同學,我的建議是從跟讀開始,每天找五句英文的原聲例句進行跟讀,熟讀至滾瓜爛熟的地步。這樣的做的好處有二,一是跟讀的過程能夠培養你的發音、語調、語氣,也就是你說英語的感覺。

“口音”其實不是一項考核的內容,所以無論你是學的英音,還是美音,還是有克服不掉的口音,這都沒有什麼關係,因為考官的第一印象是你能否feel comfortable about speaking English,而不是你的口音是否純正。

堅持跟讀的第二條好處在於,這本身就是一個積累口語素材庫的過程,建議在熟讀完一天的五句話之後把它們分類整理好,這句話可以用於什麼樣的主題?環保、就業、衣食、歷史、氣候還是興趣愛好等等,這些都是雅思口語的熱門話題。

在滾瓜爛熟地跟讀完一句話之後,其實你已經差不多可以背誦出來了,那麼它已經屬於你了,這時你再有意識地對這些句子進行話題歸類,並且在談到一個話題的時候有意識地去搜尋你腦海中的這一句句話,那麼這樣下來你已經不至於無話可說了。

除了保證每天的跟讀和整理之外,一定要有針對性地去搜索你所報考雅思的這一季考了那些口語話題。雅思官方通常會在1、5、9月份進行一些新口語題目的補充,俗稱“換題季”,所以一般是不建議新“烤鴨”報名這三個月前兩場考試的。每一季的口語題目趨於固定之後,就可以在網上或者論壇裡搜索到那些被考到多次的高頻話題,有很多樂於助人的“烤鴨”也會分享自己的考題和經驗。

針對這些被反覆提到的高頻考題,建議每天至少準備一個考題。並不是要對每一個考題寫一篇文章然後一字不差地背下來,但至少要知道自己的口語素材庫裡有哪些句子是可以用來闡述這個話題的,然後把這些適用的素材串起來講兩遍。如果你覺得針對這個考題,自己可講的素材太少,那麼你就要針對性地為了這個話題再補充幾個詞句了。

口語要講得有邏輯和豐富是一件要求很高的事情,而且大多數人缺乏練習的語言環境,只能在碎片時間多多“自言自語”。建議多去收集當季的考題信息,多去想想自己的素材庫裡有哪些用得上的句子。在真正考試的時候如果遇到相同或者類似的話題,儘可能地多說幾句自己準備的素材,答題時間長一些,那麼6分還是有保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