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比较负能量怎么办?

小幸运品生活


想要找到解决办法,先要知道生活在负能量较多的环境中,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

人的世界,是由自我、环境和他人构成 。所以人会被环境影响很深。当你总是处在一个抱怨、堕落的环境,要么跟着一起沉沦,要么就付出更大的意志力让苦难成就你。

而原生家庭,是我们的蚕茧,是形成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观最初的地方。当原生家庭出现问题我们会感知不到爱,缺乏幸福感,没有自我价值感,封闭自己,厌恶和其他人相处。

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认为:问题家庭都可能变得和谐,导致家庭的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后天获得的就能够去选择。

最怕的不是负能量,而是你已经察觉不到,认为它的存在是无关紧要甚至是正常现象。而当你已经察觉出原生家庭的负能量会对人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那么你就要相信通过努力会变得越来越好。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其实可以列举很多有关的人和事,但是希望人们可以去了解一下一些家庭治疗师的方法,比如我上面提到的萨提亚,从思想认知到行为都会有切实可行办法。

最后我想说:对于原生家庭的负能量,去改变它或者改变自己,但是不要变得和它一样。




我的一个亲戚真实例子,表姐和姐夫从结婚就开始闹,天天打,两人都有婚外情。我外甥女从小在夹缝中求生,两口子经常拿孩子撒气,表姐经常说怎么弄死她就解脱了,外甥女坚持说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抬起头!去年暑假。外甥女医科博士荣耀回来!表姐一家受宠若惊,表姐夫出去贷款人家农村信用社知道他是博士的爸爸赶紧放钱给他!那真是不一样了!所以!靠自己!


箐箐森林


说说我第一次遇到的负能量原生家庭的孩子的做法。

她是我的邻居,也是我从小作为榜样的人,不说长相,小时候的我们没那么在意外在。我们在意什么呢?对于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当然看重对方的学习成绩。她就是从小到大成绩都很棒的人。

但是她的家庭很糟糕。父母关系很差,为什么差我不清楚,只知道每天吵架,据说父亲对他们(对妻子和儿女)都很暴力,曾把儿子倒吊鞭打,当然我都是听说。她就在这种环境下成长。

那个时候其实我很少见她,她是个从小就展现超强社交能力的人,基本见到她就是看她在学习,不在家的时候就听说她在哪个老师家里,和老师的孩子一起学习。她经常住老师家。

她是非常支持父母离婚的,但是直到她上大学,她才有能力把这种支持变为现实。听说是她找了人,最终把她母亲脱离苦海,她跟着母亲,而弟弟跟着父亲。大学她把她母亲弄进学校做宿管阿姨,毕业后她离开杭州去宁波,两年后她贷款买了房,让她母亲离职去了宁波一起生活。

以上是她很简短的经历。

我再遇到她是在宁波,她买房那一年。和她一起住了一段时间,也是这个时候,我第一次听她说起原生家庭。

她说,她一直很自卑,即便从小到大在别人眼里她很厉害,不用靠父母就能一路在别人的支助下考进还不错的大学。

她说,她的大学专业选择很简单,她跟老师说她要去毕业后最能赚钱的专业。她吃够了没有钱的痛苦。

她说,你知道么,我小时候经常去竹林里哭,你们都不知道吧。我说我从来没想过你也会哭。她笑笑。

她说她第一次攒够了十万,全部取了出来,在她母亲面前,扔了一床,告诉她母亲这就是钱,我们可以慢慢数。

她带我见她的男朋友,算小开。第一次见面吃饭就教我怎么宴请如何点菜。那天遇到她的客户,我眼见她怎么去敬酒。那个时候,我还有一年大学毕业,看着他们俩,觉得他们真配啊,她是真的自己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不用靠别人也能活的风生水起的人。

那个暑假,她告诉我她买房了。我多讶异,一个毕业才两年的人,敢借首付贷款买房了,而我,还等着找一个可能只有一千块钱的实习工作。

再然后,听说因为买房的事情,他们分手了。她买房没有告诉她男朋友,男朋友觉得她太过大女人,也或许,觉得她太不受控制。她告诉我,她只是没有安全感,她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如果告诉她男朋友,男朋友一家人都不会同意她自己买房。

后来,她和从高中开始就一直追她的男生结了婚,住进了她自己买的房子,带着她的母亲。她辞了董秘的工作,自己创业,买了很多套商铺,在老家给她母亲买了房子。她母亲住进了商品房,衣食无忧,而她父亲,再婚后依旧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全村都造了新房就他家还是老房子,儿子不听话,靠不上。

偶尔聊起现状,也会问她,你为什么不帮衬下你弟弟和父亲。她说,你知道我花了多长时间去摆脱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伤害么?我不去管他们,才是对我自己最大的保护。他们依旧没有变,我去帮他们,永远没有底,那么我又会回到过去,变得痛苦不堪。你们看我现在多风光,可没人知道我心里其实一直自卑。我会做好我做女儿该做的事情,但是再多,我不会了。

也是那一刻,我才发现,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改变原生家庭给自己的伤害,真的,只能绝情,割舍掉原生家庭的联系(一段时间内)。她很绝情,所以现在她过的还不错。如果是我,以我的性格,可能会永远陷在其中,毁了自己,也永远没有机会去帮助我的家人。


思思如愿悦悦如初


原生家庭比较负能量怎么办?

家庭,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正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也是我们无法做决定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性格。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父母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有时候还是在村里人们面前,小时的我就知道哭害怕,大了以后有了羞耻心,就不爱出门,天天闷在家里,性格非常内向,从不会主动和人交往。也不能怪他们,父母都是最最普通的农民,除了辛苦挣钱养家糊口,也没有说教育孩子为人处世的经验了什么的,这话该怎么说,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合适,人际关系该怎么来往,好像除了吃饱穿暖他们就没有这些方面的意识。这样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自己到了社会上是什么情况,大家可想而知。

所以当我慢慢一点一点明白学习了很多东西之后,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会把我所知道的一切慢慢都教给她,给她一个虽不富裕但温暖的家,不会让她经历我所经历过的不好的事情,做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平安快乐的长大。



老妇聊发少年狂


小时候,我们总爱玩一个游戏,它的名字叫——过家家。生活里有个家,游戏里再造一个家。

我们一辈子,都逃不开一个“家”。

原生家庭我们都无法选择,父母感情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还记得有位长辈对我说过:人的一生,七分命,三分运。

运可以靠努力改变,命却是天生的。

可是慢慢的随着年岁渐长,我才真正读懂这句话。

有时候你的命运,从你一出生就注定了。

一个不幸的家庭,可以拖累你的一生。那些童年遭遇的忽视,冷漠,打骂,控制,都会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一生无法抹去。但,我们仍要在成年后,努力去降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而另一些人度过创伤的过程则是:

1. 接纳自己那些极端负面情绪的存在

比起压抑情绪,这些人选择承认自己在面对创伤时所感受到的种种情绪,允许它们存在。如果说不痛,肯定是假的,可以选择去承认和面对这些情绪,找到应对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去找最好的朋友陪伴学会倾诉等)

2. 回忆并思考问题,从中得出答案去尝试

比起自责,我们可以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去看到自己曾为解决困难做出过哪些尝试,哪些是奏效的(可以被之后继续使用的)——这可以帮助他们为今后的人生挑战做好准备,也有利于他们积极地去理解创伤。

3. 构建新的依恋关系。

如果生在一个冷漠、缺爱的家庭中,长大后容易形成缺乏安全感、自我中心、过于内向的性格。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一段爱情、友情等亲密关系,能够重新塑造自己的依恋关系,弥补童年时的缺失。如果你没有尝试过被爱的滋味,那就尝试去爱一个人。

4. 尝试与过去和解

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想要有效降低或者摆脱,最好的方法是回到根源,去面对,去化解。

父母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你要知道他们也是普通人,也难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带去负面影响。有时候并不是他们所想的这样去做,他们也有他们的无奈和烦恼时候,也许你该做的,是与父母来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放下过去,寻求和解,才能走向未来。

5. 建立独立的人格

你需要有独自生活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安抚自己的情绪,照顾自己的人生,让自己逐渐摆脱对原生家庭的依赖。你要知原生家庭可能会一直影响你,但是真正过一辈子的还是你自己,你可以做出调整有自己打不倒的意志想法。

一句话,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刀枪不入。

正如东野圭吾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也许我们一生无法挣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人生的能力。

我们始终拥有选择。

作家八月长安曾说过:最容易令人感到温暖和惊喜的是陌生人,因为你对他们没有期待;最容易令人感到悲哀和寒冷的是亲人,因为你爱他们。

对啊,因为爱,所以那么容易就被伤害。

真心希望每一个被原生家庭所伤害的儿女,都能有勇气去挣脱束缚、摆脱困境,努力向上去拥抱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悄然改变着我们人生的方向,也塑造着我们的未来。通向幸福之门的钥匙,其实就在你自己手上。

当你因沉湎过去的伤痛而无法自拔时,请看一看,你手中的牌,还握在你手里。接下去,该怎么打,全由你自己做主。

有人说,人生最无可奈何的事情有三:逝去的时间,离你而去的人,和无法选择的出身。

这三件事情中,我们有一件就已经足够了。

做一个成熟的大人!好好珍惜现在的人、过好现在的每一分钟。

对于有些人,活着的感觉,像一座山峰连着一座山峰,一场战役连着一场战役。似乎比一般人更难,有时觉得看不到尽头和希望。但如果你停下来看看自己,你会发现这些攀登和战斗的过程,已经在你身上留下了“好的结果”。

永远不要放弃,带着伤,带着爱,带着不灭的期待,砥砺前行,为自己而活。

活得漂亮、活得通透、活成你心中最好的样子。

在既定的出发点,去找寻更顺畅的路途。

这就是我们对抗命运的最好方式。











只求荣幸c


知道原生家庭是负能量,我认为还是一种乐观的情况,就怕不知道原生家庭是什么模样,在以后自己组建家庭之后,继续原生家庭的负能量。

好多人不知道原生家庭这个词,我的专业跟这些无关,所从事的行业和心理学也无关,导致我周围的人不理解原生家庭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去了解原生家庭负能量产生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进行分析,来避免以后自己组建的家庭会产生类似的负能量。

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回想自己的原生家庭所带给自己的成长环境,分析这个环境有哪些优缺点。

我的方法分两步走:

一、我在微信上关注了一些公众号,这些公众号会讲一些育儿的知识、教育孩子的方法、夫妻的相处模式,通过学习这些东西,回忆自己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求教父母或者自己做错一些事情时父母的处理方式,还有父母的相处等等,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自己得到跟公众号上的差别,毕竟公众号上那些知识比较专业一些。

二、线下自己读一些和原生家庭相关的书籍,我在看海灵格的《谁在我家》,目前读的不多,一般都是抽时间阅读,谈不上什么心得。

虽然原生家庭比较负能量,但是父母爱自己的子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眠食诸希珍贵1



语过添乱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要摆脱原生家庭的负能量,开辟新的生活!因为人就是环境的产物,原生家庭每天的耳濡目染,就能把一个先天还不错的孩子生吞活剥。

原生家庭里,人极度缺乏爱和呵护(特别是女孩儿),以致于走进社会,得到异性一点关心,就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不敢放手。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

每个人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会使他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

人很容易就沉迷于某种念头或者情绪无法自拔,但当我们鼓起勇气开始面对,开始看清我们的父母,也就看清了我们自己。

当某天我们真正准备原谅父母的那一刻,我们才真正饶恕了过去的那个自己。

最好的答案,可能是原谅;最好的方法,可能需要你亲自来重塑雕像,不再依托任何人。

当你不再抱怨原生家庭的种种,当你明白自己性情中有些负面的东西来源于哪里,当你学会了与这些负面的东西和解并且慢慢去修正,当你学会了理解和原谅,开始用心去改善这一切,让事情朝着一个乐观的方向前进,这样,一个新的生活,新的自我才会产生。






人醒梦亦碎


家庭无法选择,就好像父母无法选择是一样的。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拥有什么样的父母,拥有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没有选择权,因为孩子不懂事,也不独立。但是随着长大,有了认知,有了对比,发现其它小朋友的父母怎么那么有耐心,别人的父母竟然称赞自己,这个时候,孩子心里就有了对比,或者说有了倾向。孩子是最直接的,谁对他好,和谁在一起高兴,就会经常和谁在一起。和自己家庭的父母亲人在一起不高兴,可能就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在家里多待。其实当家庭负能量的时候,我们很难改变父母,更难说服父母。但是要知道,天下父母亲,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好,所以别期望改变父母了,自己可以改变。比如尽量减少和父母独处,当父母发脾气或者说道的时候,想办法出去一会儿,或者回到自己的卧室,或者去亲戚朋友家里待一会,这样都可以转移注意力,暂时脱离负能量环境。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如果父母还是发泄负能量,那如法炮制,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正面冲突或者正面对抗,你赢不了父母,除非你想让父母伤心,况且你还得依靠父母供你吃穿上学呢。等你经济独立的时候,也许选择余地更大一些。不过,当你经济独立的时候,你就已经成年了,父母也已经老了,那个时候,你已经完全可以左右自己的生活,不被原生家庭的负能量影响了。说明一点,当你长大的时候,千万吃一堑长一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特别是在对待父母的时候,不能因为他们负能量让你不高兴,你就同样负能量让他们不高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康怡每日健康


原生家庭负能量指的是夫妻双方各自的父母,比较负能量指的是应对各种社会事件都是比较消极悲观吗?

我们应该正确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关系。当我们的家庭还是原生家庭时,子女应当孝敬父母,父母应当关心子女的生活。当我们有了新生家庭后,在这个新生家庭中妻子与丈夫二人要结合为一体,应该尽量在精神和物质上从对原生家庭的依赖或影响中走出来,注重新生家庭中夫妻二人的合一,更多地尊重新生家庭中的丈夫或者妻子的意见。

中国人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近代的婚姻家庭治疗理论,就是要解读这本难念的经,其中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的观念,是十分有效的角度。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人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家庭去。--摘自百科

确实,我们难以拜托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渐渐变成了自己讨厌成为的样子,在这里指的就是我们虽然有时候不想成为父母那样的,却又会变为那样的。因为,彼此朝夕相处了几十年,怎么可能不互相影响呢?

随着我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强大,我们能够达到自我控制,不让潜意识操纵我们,不可避免有时会。只有意识到,我们不可能摆脱影响。

我们可以达成和解,要原谅与和解,才能真正的放下。如果一味的排斥与厌恶只会让负面情绪也蔓延到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