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有些学生在家学不进去,觉得开学后努力学习就能赶上这种心理?

苹果芯芯


这个不在计划内的假期后会出现一个成绩断层,假期是学生拉开差距最明显的时候。


怡然29917629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对于有这种心理的同学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自欺欺人的表现。这种可能我是经过观察我们班73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每一次放假让他们带书回去,都会说:我在家学不下吖,回到学校我肯定很认真很努力拼了命的学……讲了一堆废话,就是不想带练习回家,结果他们回到学校之后呢,先花两天整理心情,再花两天适应课堂,然后又快到周末了,心绪又开始活络起来了,就跟周围的同学谈论周末相约去哪里?干什么?吃什么?唉,每周的班会课我都强调他们要赶紧把心思放在学习,从开学初强调到期末,然而顶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就混完一个学期了,有时候也感觉自己在他们面前挺受挫的,就像拳头打到棉花。其实,我们班大半同学话都说得很漂亮,他们立下无数的豪言壮语,却没有实际行动,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表现吗?


第二种,缺少学习氛围的表现。放假在家,没有老师督促,没有同学间的竞争,很容易让人松懈、理所当然的过着安逸的生活,但是回到学校,他又能把心思收回来,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我发现这种同学真的应了某位伟人的那句话:玩就要开开心心的玩,学就要认认真真的学!这种同学,他的头脑一般都很灵光,掌握知识的速度也很快,就是有时候过于盲目的自信,如果他们能够谦逊一些,对自己要求再高一点,我觉得他们今后的人生肯定大放异彩。以上纯属我个人的理解,说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默空文


大学的时候,有个室友基本是属于裸考英语六级,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她收到了一个漂流瓶(暴露年龄了[捂脸][捂脸]),内容是:想裸考,看你怎么死……我们当时听到她愤怒的念出来,我们真的要笑死了,那一次,她真的没考过。回到正题,就算是学霸也是花时间学出来的,而且大多数学霸花的时间比其他学生更多,自律能力比其他学生要强。现在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一般,又懒惰成性却还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人,开学后,学生的每一天基本都是排满的,作业都要做到晚上9点多10点才可能做完,你拿什么时间来赶你落下的这一个多月的内容?而且很多学科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你前面的内容没掌握好,跟上节奏都难,哪里还有精力赶之前落下的内容?!劝有这种想法的学生,赶紧端正态度,吃点学习的苦,以后的日子才不会那么苦!


左翼桃子


这种心态,在我还是学生时代时,一样一样的想法,就感觉,当时没有好好学习,等开学了,在认真就行,没关系,认为自己还有时间,现在不认真,以后一定会认真学习,这么多年再一回头,尤其是当了妈妈以后,发现这个问题,太可笑了,这就是对学习态度不认真的一种表现,总觉得以后我会好好的,认真的努力去学习,但是当下没有把握住,到头来,当下没有把握好,以后也不会把握好,人生没有倒回去一说,真的要活在当下,把当天的事情做好,所以现在我努力改正我之前的错误,尽量的不要让我的孩子也出现我之前所犯的错误,尽量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她不至于再过多少年,回想自己,和你我一样后悔。家长做好榜样,带好头,孩子会以父母为榜样,一样在疫情期间,所有的家长们,都做好榜样,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孩子认认真真的学习。把握住当下




豆妈omall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碰到这样学生不在少数,主要还是学生学习的自制力不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现在在进行的网络教学,更容易出现,所以希望老师和家长都要引起重视,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想法,要不然学习成绩只能越掉越远,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由于这次假期非常特殊,不像以前的寒暑假,主要是做做假期作业就行了,没有上新课,而这次是已经到了上学的时间,老师们都在根据教学计划及安排,在统一上新课,和以前在校上课是一模一样,只是授课的方式变了而以,而且这次耽误的时间过长,开学后老师是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重新上一遍的,你现在不认真学习,想通过上学后自己来补是有很大难度的,更何况老师又有新的内容和任务,所以你会越学越累,越学越没有信心。

其次,你在家养成了坏习惯以后,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过来的,何况你本身就缺少自制力,所以对你后来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

希望你一定要重视所有的教学活动及过程,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刻苦的学习,你才能学有所获。


疫情中的教育工作者


这种学生应该是有的,我觉得在某些角度看也可以理解。

首先,在家的学习环境、气氛不一样。在学校时,同班学生一同上学、做作业、讨论问题,这对每位学生的学习都有促进、激励作用,而在家独自学习就没有这种效果,因此就可能没意思,提不起精神,容易受到周围无关人事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

第二是有疑问时没有老师可供请教,也没有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效果无法保证。虽然有的家长或家里的其他成员可能有较高的文化科学功底,可以辅导孩子,但他们不知道把握恰当的标高,也不知道讲究巧妙的教学技巧,是不能与学校的任教老师相比拟的。再则,孩子习惯听学校老师讲课,对家长的在家辅导可能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情绪,也不便于双方无障碍的沟通交流。

但是,如果说到学校后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赶上,那可不见得。要是耽误的时间过长,落下的课程较多,就像现在抗疫时期,已经延期开学一个多月,许多省市还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到校上课,在这种情况下,复学后即使再努力,短期内想完全赶上恐怕会有点困难。所以还是建议在家时要想办法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不懂时可通过电话或视频向老师同学求教,力求跟上原定的学习进度,不要把希望完全放在复课后的努力学习上。


禾水广隶


有些学生在家学不进去,觉得开学后努力学习再赶,这种做法不可取。

有时候学习是需要氛围的,周围都是看书的人,自己也就想学了,这个不可否认,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专门跑去图书馆占座学习的人。

但是不能因为在家学不进去就等开学,因为时间不能耽误,当你停下脚步的时候,别人已经在路上了,而且距离会越拉越大。

等你开学再努力学,问题是别人也会继续努力,而且新课程会开始加入,到时候不知道会不会压力好大,旧账没补上,又拉下新账,到底顾哪一边?

今天等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们权当这些坐等开学的学生是自己的拖延症又犯了。什么等开学之后再努力也只不过是为现在的不努力找借口,怕只怕开学后也不努力,或者努力了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到时候岂不是追悔莫及。

如果家里缺少学习氛围,可以改造环境,一个整洁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学习。除了住校生,其他学生毕竟在家学习的时候也不少,寒暑假都有的,每一次都是对能否在家学习的考验,并不单单只这一回。

莫等闲,调整好心态,静下心来认真对待这次超长假期吧。





乐观达家


我认为主要有两类学生会出现这种心理。

第一类,依赖老师的孩子

这类学生的表现是,拿老师的话当圣旨,父母说一百句,不如老师说一句。这些孩子在老师面前是一个听话、老实、不捣乱的好学生;在父母面前却是一个叛逆、顶嘴、任性的问题孩子。

小桐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也是一个老实听话的学生,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怎么教她就怎么学。有一次桐桐的妈妈辅导她一道数学题,结果她说:“妈妈,你说的不对,老师不是这样教的。”

妈妈就问她:“老师是怎么教的呢”。

桐桐就把老师教的方法大概说了一遍。听完以后,妈妈觉得这两种方法异曲同工,都可以。于是又用自己的解题思路分析给桐桐听,没想到她非常抗拒,居然蛮不讲理地说:“你又不是老师,我干嘛要听你的。你知道吗,如果不听老师的话,老师要批评的。”

平时在家也经常给妈妈说:“我们老师让……做,我们老师说……”

正因为孩子有这种心理的存在,导致他觉得在家学习,没有老师在旁很不习惯,虽然线上教学,隔着屏幕,而且看不见老师的面孔,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自己仍然无法静心听课和复习。所以会盼着赶快开学,到了学校有老师的辅导,有自己的服从,学习就能赶上,不会落队。

第二类,懒惰的孩子

这类学生的表现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一小时是一小时。只要没到逼不得已的情况,是不会主动学习的。这种孩子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经常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他们觉得拖延一下并没有什么问题。网课下课后不抓紧时间写作业,心理会想:“学了半天了,先休息会,玩会游戏再写作业也不晚”,谁知玩了一局又局,闯过一关还想闯下一样,时间慢慢过去了,自己也累了。这时心理又会想:“先睡会吧,反正作业不用交,到时哪位同学上传作业后抄一下,很快的。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原因在家长。

曾经听过一句话:“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那么家长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好榜样?有没有放下手机、放弃追剧、舍弃娱乐,陪孩子一想看书、读报、与孩子讨论问题?还是只会命令孩子,不听话就训斥,再忍不住就动手?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他的心理上会觉得不平衡,学习起来没有劲头。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要坚持正面引导,多表扬、少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安心做好每一天,不要虚度光阴,只有不断坚持,孩子才能摆脱依赖,告别懒惰,学习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你说呢?

如果觉得有些道理,请关注#善学#,点赞、留言探讨,谢谢!


善学


一个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是因为除了是灵活的脑瓜之外,他找到了解决世间学习的方法:就是在学与不学之间处理得很好。我更趋向于学霸是学习中找到了快乐,从而自觉猎取各种知识,而从不为玩找借口。

由于人的固有惰性,总喜欢自我安慰,为失败找借口,学习是一个要环境,要主动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家不学,到开学再学,显然是范了量到质的错误,不过错误是可纠正的,如果从不学到在校才学并学有所成,那绝对是人才,就怕在校也学无所成,那就是渣了。

所以,希望还是要规律学习的好!


地牛一味康


有些学生在家学不进去,觉得开学就能赶上的心理,其实说白了,都是一种借口。

只要想学习,不管在哪里,都能学习。而相反的,则是在哪儿都学不好。

学习是自己主观意识上的事情,这跟在哪儿学习的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只要自己对知识有追求,想要去探索,想要知道如何获得答案,自然会努力去学习。至于在哪里学习,那是不受影响的。

最近在看《文心》这本书,书中的乐华因为家里困难,交不上学费,无奈离开学校,去钢厂做练习生,而他是一位非常好学的孩子。即便在钢厂嘈杂的环境里,他也能在心里默念并背熟同学们给他寄来的课文。乐华利用每日睡前的时间努力学习,他并没有因为环境变了,而改变自己对学习的追求。

所以,不要去找任何借口作为不想学习的理由,只要想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