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何攻不下长沙?

作者烛鸣


长沙战役是太平军北上过程中的一场重大战役,起先只是由西王萧朝贵带领一支偏师乘湖南腹地清军防御薄弱,企图直取长沙,但由于刚开始进攻长沙的太平军兵力过于单薄,攻城过程中损失了西王萧朝贵,使长沙的攻势停滞了下来,随后清军不断调集重兵增援长沙,加固了长沙的城防。

之后太平军主力也陆续赶往了长沙,与清军展开了多次交战,经过近3个月的激战,最终天平军领导层认为不必在长沙继续与清军消耗,便撤围北上,长沙战役就此结束。

长沙战役的背景

公元1852年6月,太平军主力在广西全州突围之后,在蓑衣渡遭遇清军伏击,损失惨重,也失去了南王冯云山。

之后洪秀全、杨秀清带领太平军进入湖南,接连攻下了道州、永明、嘉禾、桂阳、郴州等州县,一时震动湖南。

清军听闻太平军全力进入湖南,便集中主力在衡阳、郴州一带企图阻止太平军的继续北上,至此太平军主力在衡阳、郴州一带与清军对峙。

当时杨秀清得知湖南腹地清军防御空虚,便派出萧朝贵带领林凤翔、李开芳领兵1000多人北上进攻长沙,由此拉开了长沙战役的序幕。

长沙战役前期

9月11日,萧朝贵带兵到达长沙,首先他们攻占了石马铺,之后攻占了黄土岭、妙高峰,将清军逼入了长沙城内。在援军陆续赶到长沙之后,兵力达到4000人,萧朝贵连日攻城7天,此时长沙的守军大约有1万人左右,萧朝贵部与清军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始终没能拿下长沙城。

在9月12日萧朝贵在妙高峰亲自督战,不幸被炮弹集中重伤不治身亡。由此太平军向长沙城第一阶段的进攻结束,初期攻城受挫。

▲萧朝贵战死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

长沙战役中后期

到了10月初,清军各路大军援救长沙,兵力达到了四五万人左右,包括清廷大员向荣、江忠源等人此时也齐聚长沙。集结了重兵的清军随即对城外的太平军展开了反攻,太平军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仍然死守阵地,打退了清军的多次进攻。

在得知萧朝贵战死的消息后,洪秀全和杨秀清于9月24日带领太平军主力离开郴州,于10月5日抵达长沙,随即对长沙城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接连大败清军,将清军逼入长沙城内。

10月11日,太平军主力对长沙城展开了猛烈的攻城战,接连激战到10月15日未能攻克长沙。此时郴州方向的清廷部队也赶到了长沙,洪秀全、杨秀清对清军追兵发动了进攻但未能成功。

两次重大进攻均遭失利,此时在长沙城南的太平军遭遇了腹背由郴州方向赶来的清军追兵、长沙西南和长沙城南方向清军的堵截,三面受敌,形势比较危机。于是便由石达开于10月17日带兵西渡湘江,占领江中洲岛,进而攻占河西岳麓山大片区域,将东西连成一片,打破了清军的围堵。

眼见太平军在河西地区站稳脚跟,向荣又气又急,于10月30日亲率3000士兵奔袭太平军水陆要地,结果中了太平军埋伏,向荣仅以身免。此后长沙城内清军再也不敢出战。

在石达开占据河西之际,10月下旬到11月底,太平军连续对长沙展开了多次进攻。在攻城战中,太平军采用了挖地道的穴地攻城术,即将地道挖到城墙边埋上炸药,将长沙城南魁星楼和金鸡桥一带的城墙炸塌数处,太平军从缺口涌入城内,经过清军拼死抵抗被击退。当时左宗棠也在长沙城中,他为湖南巡抚张亮基担任幕僚,经过他的出谋划策,清军迅速从城中富商筹集大量银饷,稳定了军心。当城墙被太平军炸塌后,他急中生智规定向缺口抛一块石头赏钱一千文,顿时石块从各处飞到了缺口处,城墙上的清军用石块砸向太平军,造成太平军死伤无数。

▲长沙战役后期太平军攻城形势

撤围北上

此时太平军已在长沙激战81天,既不能歼灭城外的清军,也不能攻下城池,清军援军也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如果长期在此作战,则有全军被包围歼灭的风险。

鉴于当时太平军的战略目标是沿江东进,专取金陵的方阵,太平军利用暴雨天气,乘着夜色由龙回潭、金牛岭撤出了长沙城外,往北而去。

所以综合来说,当时太平军确实攻不下长沙。前期来说,虽然由西王萧朝贵带兵进攻长沙,但当时也是一支偏师,清军主力在衡阳和郴州一线力图阻挡太平军进入湖南,对于太平军的战略目标来说,他们要经湖南去往湖北,然后沿长江一路东进进入南京。萧朝贵一开始的目标是乘着清军空虚进攻长沙,如果能拿下最好,拿不下的话也能吸引清军主力从衡阳、郴州一线回撤,这样太平军主力就能顺利进入湖南。

只是在战役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就是西王萧朝贵战死在长沙城,由此引发了太平军主力抵达长沙城展开了更为猛烈的攻城战。经过数日的攻城确实当时攻不下长沙城,为了避免主力被清军包围,也为了实现进去南京的战略目标,太平军最终撤围北上。


老威观史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曾于1852年与1854年两次攻打长沙,结果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反到成全了湖南在中国近代军界中“无湘不成军”的美名。

那么太平天国为何攻不下长沙?方城不妨来分析一下。

太平天国第一次攻打长沙

1852年6月,太平军在广西全州突破清军的包围转进湖南,先后攻下了道州、永明、郴州等州县,人数发展到数万人。

此时清廷惊慌失措,慌忙调集多路大军,聚集在衡州、郴州一带,试图对太平军进行南北夹击,将太平军消灭在湘南一带。

太平天国主持军务大事的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识破了清军的阴谋诡计,决定由萧朝贵亲率林凤祥、李开芳两员悍将及1千余名精锐偷袭兵力空虚的省城长沙。

西王萧清贵不愧为太平军一员有勇有谋的大将,他避实就虚,绕过由清军重兵把守的衡阳,于9月11日率军摸到了长沙南面,一举攻破了刚刚调防到长沙城南,还在连声嚷嚷着吃不惯湖南糙米,要吃油泼面的西安镇绿营兵七座营垒,打了陕西冷娃一个冷不防,斩杀9百余人。

长沙城外措手不及的清军,纷纷退到城内据城防守,坚守不出。只可惜此时太平军兵力不足,在扫除了长沙城外清军据点,占领了制高点后,只有4千余人的太平军(内含大量新兵),除了要分兵防守各处关防要隘,只能集中兵力猛攻长沙城南门。

清廷新任湖南提督鲍起豹素有威名,率军死战不退,太平军连攻十日不克。此时一路追剿太平军的广西提督向荣,率救兵赶到了长沙。用当年长沙城防御吴三桂时遗留下来红衣大炮,猛轰妙峰山上的太平军指挥阵地,结果萧朝贵身负重伤,不久不治而亡。

接到恶讯的洪秀全、杨秀清率太平军从郴州倾巢而出,誓为萧朝贵报仇雪恨。

而此时长沙城内清军也是越聚越多,人数达到了六、七万人。长沙城上、城下杀声震天,两军打的是不可开交。相持不下之时,烧炭工出身的东王杨秀清心生一计,他利用湘南投奔过来的哥老会里的矿工,采用挖地道,坑道爆破的方式,接连几次轰塌了长沙城墙,眼望大功告成。

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刚刚随湖南巡抚张亮基缒城而入长沙城的左崇棠,横空出世。他一面利用自己长沙城里的人脉,接连募集到大批现款,一面运用自己的经世致用之学,指挥清军掩埋太平军开挖的地道,堵塞城缺。危机时刻,左崇棠居然喊出凡是向城墙缺口扔石块拒敌的军民,每扔一石,奖励一千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太平军几次巧篑一溃,损失惨重。

经过81天的激战,太平军无计可施。面对从四面八方赶来增援的清军,洪、杨两位首领不得不下令全线撤军,转进湖北,太平军第一围攻长沙以失败而告终

太平军第二攻打长沙

1854年初,已占据南京的太平军,为巩固天京,发起了西征战役,试图占据皖赣,进逼湘鄂。

进入江西一路的太平军进展顺利,不久既抵达江西与湖南的边界。遂既太平军石祥祯(石达开堂弟)、林绍璋两将,兵分二路攻入湖南。先后攻陷岳州、湘阴、宁乡,试图先扫清长沙外围,然后北南夹攻长沙。

已在湘编练湘勇,整顿军备二年的曾国藩,在咸丰帝的一再催促和责备下,率领湘军水陆两师,1万7千余人,前往岳州迎击太平军。

石、林二将因为敌众我寡,引兵退往湖北蒲圻去搬援军。曾国藩不知太平军虚实,也不敢跨境追击。

几天后搬来援军的太平军对湘军发起了主动攻击,两军激战于羊祠牌,太平接连击败湘军四营,重新占据了岳州。曾国藩率军来救也被太平军击败,湘军溃不成军,太平军乘胜追击,兵锋直逼长沙。

形势危机的曾国藩急忙向塔齐布、胡林翼求救,在湘潭城下林绍璋率军与塔齐布军展开激战。结果林绍璋被塔齐布打败,无奈之下,太平军由靖港、澧陵撒往江西。

一心为湘军挽回颜面的曾国藩,率水师40船,兵勇8百名,前往靖港追击撤退中的太平军,被太平军打的大败,幸得及时赶来的塔齐布击败了追击曾国藩的太平军。

由于曾国藩早先在湖南全境严厉打击各种会党活动,湖南境内各种反清势力基本被肃清。再加上曾国藩严苟的保甲制,连坐法,太平军在湖南得不到民众的支持,无法补充兵源,人单势孤,不得不全线退回江西,太平军第二次攻打长沙又遭失败。

后记:

首次率领湘军出战太平军的曾国藩,在经历了靖港惨败后,一度羞愧万分,在撤退途中投水自尽,结果被部下救起。

撒回长沙的曾国藩痛定思痛,对溃逃的湘勇,一经查实不再招用。并严格挑选,另募新勇。一切从实战出发,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强度。

他本人严守“兵不在多而在精”的古训,要求湘军人人遵守早起早食的营规,磨练意志品质。经过数月的整军训练,曾国藩所统率的湘军面貌焕然一新,有了与太平军叫板的实力。

1854年7月,湘军倾巢而出。首攻被太平军占领的岳州,斩杀太平军大将曾天养,连克太平军十三座营垒,一举肃清湖南全境的太平军残余。然后曾国藩率领湘军挥师北上攻打被太平军占领的武昌,湘军由此开始跨出湖南与太平军主动作战。


方城阙


太平天国的起义背景,是在清政府积弱之时的揭竿而起,攻打长沙城虽然初战告捷,但是萧朝贵壮烈牺牲

太平天国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兵开始,就一路摧枯拉朽,连连攻克600多座城池,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19世纪中叶的清政府积弱以久,内忧外患,整个社会已经出于末世征象,鸦片战争爆发后,更是在国外列强的威逼下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这种大环境下,近代意义重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洪秀全对着天,对着地,对着白云发誓要起义,同时他扣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加入这次轰轰烈烈的造反运动中来。

1852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的第12年,悠悠岁月已经过去十几年,太平天国总指挥——天王洪秀全,率领太平天国勇士们,从广西一直突围北上,一路杀入湖南,整个过程惊天动地,杀声震天。在短短两个多月,太平天国军众如烈火燎原,一路把腐朽给烧灼死去,永明、道州、江华、嘉禾等州县,尽入囊中。太平天国军勇在前面厮杀,清政府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一直在后面围追堵截,但是太平天国军师出有名,后来加入他们队伍的人猛增数万,本来这样的局面,怎么也算得上绝对优势,天时地利人和。

清政府以为他们会经过衡州北上,于是准备在湘南一带将他们一网打尽。但是洪秀全并没有如他们所愿,而是直接攻打了长沙。西王萧朝贵奉洪秀全之命,带领1000余名太平军勇士奔袭长沙。在长沙城南的石马铺,开启了为期3个月的长沙之战的帷幕。

这次战役初战告捷,开端很好,绝对是高开收益,激战半日,就破营七八里,毙敌900余人,阵斩敌将两名,算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击破城外守军,天平天国乘胜占领西湖桥和金鸡桥,占据制高点炮轰长沙城,虽然太平天国军士甚猛,但是毕竟人单力薄,守城的清兵甚多,集中兵力抵抗,一时也是僵持不下,清兵死守城门,做殊死抵抗,见久攻不下,萧朝贵身先士卒,举旗督战,不幸被炮弹打中,负伤牺牲。阵前牺牲主帅,人心必然跨掉,所以这萧朝贵的死,也让人心涣散。主帅已亡,清军副将邓绍良部趁机从湘潭开到长沙城外,像一把匕首插入太平天国军勇的背后。腹背受敌,攻城不利。

遭遇清政府的反抗,派重兵增援长沙,左宗棠临危受命,坐镇长沙

长沙城被太平军攻击,清政府焦急万分,立刻增援,派去的人已经到了四五万之多,这会要拼白刃战,估计都打不过,更何况政府军的武器装备不会比太平军差,这浩浩荡荡的军众,心理上都会有压倒之势,更何况真正的战斗了。

清政府进入长沙的时候,其军事力量已经加强,清政府也并不是一块软豆腐,等清政府的主力奔赴长沙的时候,萧朝贵已经牺牲,群龙无首,其战斗力已经大大削弱,再加上太平天国的主力军尚不在长沙城,攻城的只是一个小分队而已。

饶是太平天国军被围困,但是其英勇善战的品质尚存,也没有让清政府轻易消灭,毕竟当时他们所占有的地理位置有极大的优势,是长沙城的制高点。

洪秀全和杨秀清闻知长沙告急,紧急驰援长沙城,进入长沙城,与原部队汇合,开始了战斗,清军溃败。在情急之中,广西都督向荣启动旧存5000斤大炮,自天心阁上发动炮轰,太平军一时失去掩护。清军在长沙城顽固抵抗。后因增援部队不断集结,太平军腹背受敌,只能退回营帐。

翼王石达开西渡湘江,战争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河西战场还没有打下来,东岸的长沙城南太平军继续发动进攻。这时战神左宗棠出现了。

左宗棠在太平天国围攻长沙城时,临危受命,投入到保卫大清的江山的阵营里。他建从长沙富商黄冕、贺瑗、孙鼎臣、欧阳兆熊手中筹措白银12万两,用以安定军心,城墙缺口时,他急中生智,令用石块填缺口,并规定凡向缺口抛石一块赏钱一千文。顿时石块从各处飞来,砸死砸伤太平军无数。在金钱的利诱下,谁能不尽心尽力,虽然计谋不算高端,但是却非常有效果。

太平天国的军士们攻打长沙城已经费劲心力,整整81天,既不能把清政府消灭了,也不能攻城,太平军觉得这样是空耗时间,所以决定放弃对长沙的攻击,转而撤出长沙城,一路北上,轰轰烈烈的长沙之战就此结束,历史上太平天国军攻打长沙就没有成功过,还曾遭遇到了曾国藩这个战神。

之所以久攻不下长沙城,一是有湘军顽强抵抗,二是长沙城不是太平军的主力战场,如果一味拖延时间,只会对自己更加不利

不管是北上的长沙之战,还是西征入湘打长沙,仿佛长沙就是太平军的魔咒,就从来没让他们顺意过。

那么为什么太平天国一到长沙就折戟而归呢?一是湘军集团在当地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并且是维护封建王朝的坚实堡垒,左宗棠、曾国藩等等当时可以算得上“经邦济世”之材。

从长沙之战来看,腹背受敌,久攻不下,主帅阵亡,这或许都是表面现象,究其原因,其实洪秀全并没有把长沙作为主战场,如果攻不下长沙城,久而恋战,对于后来的战争会延长时间,也不利于他北上。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在长沙立足,如果仅仅纠结于长沙之战,双方损失都不会减少,这是利弊权衡下的选择。

加上清政府对长沙投入的兵力和财力来看,如果洪秀全一味恋战长沙,主力一定受损,撤出长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长沙难打毋庸置疑,但是比起建立王朝这么大的事,长沙也不会作为最终的战场。

太平天国作为清朝的一支起义军,就像一记重锤打击在腐朽王朝的头顶,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传说还一直流传着。


逆风解语


长沙:两挫太平军的堡垒,湘军集团兴起之源【原创】


第一次攻打长沙:太平军准备不足

1852年5月,太平军进入湖南,西王萧朝贵充任先锋冲在最前面,拿下了郴州之后,萧朝贵部继续前进,攻拔了永兴、安仁、攸县、茶陵与醴陵。太平军打得的是运动奔袭战,讲究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当时,萧朝贵部不过2000多人(后来增补了新兵,约4000人)。

9月中旬,萧朝贵部逼近长沙,首先是在郊外的石马铺(清军在长沙外围的最后一道防线),击溃了一支部署陕西军,然后乘胜来到长沙城的南门外。

萧朝贵认为长沙易破,所以立足未稳,在一天之后就仓促发起了攻城,他的部队还没到齐,以1000多人(真正用来攻城的)的兵力攻打一个省会城市,近百万人口的城市,本身就是以卵击石。

长沙清军其实也没做什么准备,即便如此,也是六倍(一说为6000人)于太平军,依托地理,拿过来吴三桂时期的红衣大炮猛烈开火,太平军就够呛。

萧朝贵亲临一线指挥,结果被炮火击中受了重伤,回营之后就宣告不治。西王萧朝贵殒命时年仅32岁,他是太平军里最骁勇善战的猛将,林凤祥、李开芳、老将曾天养、黄文金(“五虎将”)都要次之,萧朝贵之死是太平天国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萧朝贵战死后近一个月,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才率领着主力大约12万增援到位,但长沙城里的清军也增援到位了,有和春、江忠源、左宗棠等一批名将在做防守,再加上从广西来的向荣部也追至了,所以,太平军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太平军经过一番准备,然后展开了进攻,选了好几个突破口,四次尝试用挖地道放炸药的方法,但突击队被清军堵在城外,根本打不进去,连城墙都无法逾越。洪秀全只得乘着夜雨撤围。渡湘江北上益阳,去攻打岳州。

第二次攻打长沙:太平军实力不济

1854年初,太平天国西征军在大将石祥祯(国宗)、林绍璋(时任春官又副丞相)的指挥下再次进攻长沙,但这一次他们遇到了未来的宿敌——湘军,被挡在外围,甚至不能靠近长沙的城墙。

水路:太平军在靖港大破湘军水师,急得湘军统帅曾国藩欲投水自杀。但是,太平军在陆路:在湘潭的作战,太平军遭受重大失败,林绍璋被击溃,猛将曾天养先胜后败,因失误而战死,很可惜。

胜利也都因此化为乌有,西征入湘的太平军只得再次撤围长沙。



长沙,两次挫败太平军的进攻,成为清廷抵御太平天国西扩的重要堡垒,在这些争夺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也逐渐地被清朝统治者所认可,成为当时一股新兴崛起的力量。


菊兰庑主人


太平天国,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课本没说的历史

15小时前 · 寒亭天成袁业物流经理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太平天国,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洪、杨的内讧。洪秀全玩政治是高手,他能洞察到清政府的腐败已失去人心,这个秀才也没有考取的童生选择用拜上帝教来招摇惑众,很快拉起一支队伍。

你可以说他论宣传能力不如冯云山,论军事能力他不如杨秀清、石达开,但他是第一个扛起反清大旗,他是不伦不类的洋教的创立者,他是有领袖潜质的人;后来,他利用北王韦昌辉灭了杨秀清,又灭丁韦昌辉,笼络了人心;在石达开负气出走后,他又慧眼识英才,重用族弟洪仁轩、陈玉成、李秀成,他还是有些见识的人。洪秀全、杨秀清和中国历史上曾经共同创业的人一样,逃不过“四同"的结局: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

他们共同断送了太平天国的大好基业。洪杀掉杨及手下数万人,最直接的后果是太平天国失去了有崇高威望和卓越指挥才能的领导人。事实上,杨秀清已是实际上的掌门人,且调度有方,指挥入定,平武昌,扫南京,太平天国进入强盛期。韦昌辉本就和杨秀清不睦,得天王旨意,趁机挥舞屠刀,要知道这几万人可是身经百战的天国精英哪!杨秀清一诛,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互不买账!

谁来替代杨秀清也成了问题。韦昌辉被诛,是罪有应得,但洪秀全自杨秀清野心膨胀后,对手下不再高度信任,派洪仁发等“八戒哥"来掣肘,弄得执政的石达开很不爽,最后负气出走。在大渡河畔因王妃产子耽搁三天,最后全军覆没,这个天国老字辈中军事才能不压于杨秀清的人才又陨落了,当年他可是打得曾国藩大败要跳鄱阳湖的!天国上层定都后的穷奢极侈,不思进取,丧尽民心。

天王、东王大修王府,每次出巡动辄要坐几十人抬的大轿,天王的王冠竟有七八斤重的黄金制成,天王竟然有上千的王娘,夜夜新郎。而天国普通土兵夫妻不得同房,天王丧尽天良!天王定都天京后,没趁清廷准备不足,趁势大举北伐,以定天下。清政府对金田起义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太平天国自永安建制后,一路势如破竹,虽萧朝贵、冯云山陨命,但直取南京。

当时,八旗兵已腐朽,曾国藩等汉族将领练兵还未成大气候,如大军挥师北伐,胜败尚是未知数!太平天国砸烂孔庙的做法绝了天下读书人的望,把天下读书又都推向了对立面。而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拥护的纯农民战争鲜有成功的先例。太平天国的政策并没有让天下农民得利,洪仁轩的资政新篇也只是画只烧饼给天下农民吃吃,农民对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应有的热情!

对手的强悍。曾国藩的政治统筹能力,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等一大批忠于清廷的军事奇才,使得洪秀全的天国风雨飘摇。曾国藩式的团练,使湘军等上下一心,同乡、师生及利益影响使他们抱团取暖,一荣俱荣、一毁俱毁。湘军、楚军、淮军成为天国的噩梦。

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运动,席卷全国十几个省,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但洪秀全建都后比清政府更腐败,内讧不断,私欲膨胀,导致了太平天国只能走向天国!

650阅读

搜索

孙中山评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第一美女

蒋公对太平天国的看法

揭秘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最漂亮的女人

历史真实的洪秀全


做莫回头看


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兵开始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结束14年间太平军从满清手中一共攻克了600多座城池。最后一支太平军(李文彩部)直到1872年4月才在贵州大塘被满清歼灭。在太平军攻克的城池里面不乏大型的省会城市比如武昌、南京、杭州等。但是在1852年9月和1854年初太平军却2次受挫于长沙城下。

1852年5月太平军进入湖南,西王萧朝贵率部进至嘉禾、蓝山、桂阳州(今桂阳)和郴州(今郴县),随即奉命率部克永兴、安仁、攸县、茶陵与醴陵。9月中旬,围攻长沙,他亲临指挥,9月12日其中炮受伤,回营后牺牲。年仅32岁。萧朝贵是洪秀全的妹夫(萧朝贵的妻子洪宣娇是洪秀全的妹妹),其战死后洪秀全和杨秀清为了帮其复仇率120000太平军猛攻长沙城3个月结果仍未能成功。之后太平军撤围北上攻克岳州。

1854年初太平天国西征军在大将石祥祯(国宗)、林绍璋(时任春官又副丞相)的指挥下再次进攻长沙,太平军先在靖港痛击湘军水师,急得湘军统帅曾国藩几次投水自杀。但是,太平军在湘潭的作战却遭受重大失败,伤亡10000多人,其他各地的胜利都因此化为乌有,西征入湘的太平军只得再次撤围长沙。


熊二的每一天


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兵开始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结束14年间太平军从满清手中一共攻克了600多座城池。最后一支太平军(李文彩部)直到1872年4月才在贵州大塘被满清歼灭。在太平军攻克的城池里面不乏大型的省会城市比如武昌、南京、杭州等。但是在1852年9月和1854年初太平军却2次受挫于长沙城下。

1852年5月太平军进入湖南,西王萧朝贵率部进至嘉禾、蓝山、桂阳州(今桂阳)和郴州(今郴县),随即奉命率部克永兴、安仁、攸县、茶陵与醴陵。9月中旬,围攻长沙,他亲临指挥,9月12日其中炮受伤,回营后牺牲。年仅32岁。萧朝贵是洪秀全的妹夫(萧朝贵的妻子洪宣娇是洪秀全的妹妹),其战死后洪秀全和杨秀清为了帮其复仇率120000太平军猛攻长沙城3个月结果仍未能成功。之后太平军撤围北上攻克岳州。

1854年初太平天国西征军在大将石祥祯(国宗)、林绍璋(时任春官又副丞相)的指挥下再次进攻长沙,太平军先在靖港痛击湘军水师,急得湘军统帅曾国藩几次投水自杀。但是,太平军在湘潭的作战却遭受重大失败,伤亡10000多人,其他各地的胜利都因此化为乌有,西征入湘的太平军只得再次撤围长沙。





建水小宝哥


一、骄兵必败!

太平天国的西王萧朝贵认为,“长沙烂城,一攻即破”,“惟以长沙为易与,心轻之”。

正因为这种心态,萧朝贵仅率不足3000轻骑出动,又分据永兴,实际北上的仅有1000余人,约占当时太平军能战总兵力的1/10。

这点兵连城都围不起来,在怎么打?结果只能把进攻的重点放在长沙城的西南方向。结果守城军队就可以通过灵活机动性做到有效防守。

二、攻城战变为奇袭战

另外当时打长沙其实属于一场奇袭战,但这奇袭战奇本身就具有危险性,特别是对于攻城来说,一旦陷入僵持状态,对本来就准备不充分的太平军来说,情况会变得十分危险。

三、对地形考察不明

攻打长沙竟没带向导,竟没派兵把手战略要地蔡公坟。结果清军援兵赶到后将其占领,至此就将太平军隔绝与城南一地。曾国藩的机要幕僚赵烈文就认为:“长沙不陷,实赖此也”


王厨


道光二十二年7月24日这一天,中国签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份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让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两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产亏空,不断地增加赋税。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的白银足足有1000万两,再加上国外的工业产品大量流入中国,原来的家庭生产手工业成本高,价格也高,这就让很多农民和手工业破产了,内忧外患酿成了道光末年,从广西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因为湖南是广西的邻居,所以变成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初期和清军激战的战场。

咸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852年的4月份,太平军从广西攻入湖南,一路是势不可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太平军就拿下了湖南的道州、永明、江华、嘉禾、桂阳,郴州等等各州县,不仅摆脱了清军的围追堵截,而且队伍是越打越大,人是越来越多,这一路上都是讲参加太平军的老百姓。

这会清朝关军战斗力啊实在是太差,清军这边的将领就分析,太平军这帮乌合之众肯定会经过衡阳,一路向北,咱们就调集大军在衡阳和郴州一带南北夹击,把太平贼军一举消灭在湖南。可是太平军也不傻,他们发现清军举动之后,立刻决定趁着清军调兵遣将的时候,省城防备空虚攻打长沙……

这一年的七月份,太平军西王萧朝贵带着1000多人拿下来,攸县、醴陵,奔袭长沙,并且在7月27号打到了长沙城南的石马铺,展开了三个月的长沙之战。在萧朝贵趁着清军还没站稳脚跟,第二天再次发动突袭,激战了半天,太平军破营七八里,斩杀清军900多人,还杀掉了清军总兵和副将,太平军占领了长沙城外的黄土岭,金盆岭和妙高峰等各处要塞。黄土岭这个地方的地势比较高,在清朝末年是战略要地。那会儿的妙高峰也比现在要高一些,它是被日本的侵略军投下的炮弹硬生生地炸矮的,因为日本人从1938年到1944年,4次疯狂的进攻长沙,有三次被挡在了长沙城外,妙高峰就是当年长沙城南的主战场,有很多誓死捍卫长沙的官兵就战死在妙高峰!

当太平军占领妙高峰这些要塞的时候,驻守在长沙城的清军还傻乎乎的以为太平军准备攻打衡阳呢。

刚刚打进湖南的太平军那是来势汹汹,新任巡抚张亮基还在从常德来长沙的路上,所以长沙城的防御是帮办大臣罗绕典和鲍起豹负责的,这两位官员,不能说不用心,但是防御太仓促,太平军攻势很猛,在击破了城外的清军之后,太平军占领了近城各处,控制了坚固的民房和制高点,开始炮轰长沙城。这会的长沙城上空枪炮火箭如密雨流行轰声如雷,震动数十里。

城里的清军实在没办法,干脆把善化县城隍庙里的定湘王神像抬到了城楼里,想借助神力保佑长沙城,还别说这招真管用,但是跟神像没关系,主要是因为太平军的兵力太少,长沙毕竟是湖南省会城市,很难展开四面围攻,战局久攻不下。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这一不留神被炮弹击中,重伤身亡,所以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的遗体就安葬在靠近妙高峰下的老龙潭,后来被清军挖出来给毁了。

这一片的长沙城,突然遭到太平军袭击,清朝当局非常震惊,急忙调集各路兵马增援。到那年的八月底,长沙城内的清军已经有四五万人了,文武大员有帮办大臣一位,巡抚两个,提督四个,总兵八个,还有副将等十几位,这么多将帅聚在一个城里面确实少见,清军的防御力量大大增加了。

太平天国这边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在郴州得知长沙受挫,8月10号率全军奔袭长沙,22号先锋就到了,当天就和原来的攻城部队会合,对长沙发动了猛烈进攻。几千名太平军兵分几路直逼长沙城外,并且从东面抄后路对清军守将进行反击。情急之下,清军提督向容冒险启用了旧存的5000斤大炮,从天心阁发炮,轰毁了近城的民房,这就等于让太平军失去了掩护,不能在逼城进攻了。

8月28号,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率本部也赶到了,太平军兵分三路攻打城南,清军也分三路抵抗,这会儿的长沙城是漫天炮火,一片焦土,战斗非常激烈,幸亏清军的增援及时赶到。太平军战败之后,退回营地。就在这个时候,清军加强了城外东南的一个布防,从天心阁一直到新开铺这一带扎营。正前方向容和各营将士深挖战壕,准备接下来的鏖战。

太平军方面的几万人马屯扎在长沙城南是背水而战,三面受敌,所以洪秀全,杨秀清觉的得改变一下战略方案,分兵西渡先占领河西,作为进攻长沙和继续转进的阵地。九月初五这一天,翼王石达开率领数千名太平军从朱张渡、南湖港、猴子石渡过湘江,占领了水陆洲,就是咱们现在的橘子洲。然后又进占龙回潭、岳麓山这一带,直接搭造浮桥,把这两岸连成一块。而此时的清军只顾着坚守城池,实在没想到太平军会转战河西,所以急忙派兵渡江,但是遭受到了石达开部队的顽强抵抗,十次进攻都被打退了。

9月18号,向荣亲率3000人攻上了水陆洲,可是埋伏在洲上树林里的太平军又设计勾引清军,向荣中埋伏了,手下的将士们是丢盔弃甲,非常狼狈地逃回去。与此同时,河东的太平军继续发起了进攻。从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太平军在城南魁星楼和金鸡桥一带挖了十几条地道,里面填满了火药,先后在魁星楼悦城和天后宫发起了三次爆破,直接把城墙炸了一个五丈到七丈的缺口,这一下从缺口处是大举杀入长沙城。

此时的长沙城是全城沸腾,一片混乱,百姓、将士四处分散,人心惶惶,很多清军将士干脆放弃抵抗,脱掉军装混入百姓堆里从北门逃跑。但清军江忠源等督兵在城里是拼死抵抗,迅速把城墙的缺口给堵住了。当时还在巡抚张亮基府里当幕僚的左宗棠想了一招,他筹集饷银十二万两,让人家用石块堵住城墙缺口,他说,只要谁抛石一块,赏钱一千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因为左宗棠这一招才稳固了城防,要不然,太平军攻入城内,会有多少长沙百姓死于非命啊!

10月19号,太平军攻打长沙已经81天了,此时的太平军既不能歼灭城外的敌人,也不能合围破城,而清朝援军却不断地赶过来,太平军的形势非常被动。这时洪秀全改变计划,决定撤出长沙。之后太平军接连攻占了宁乡,益阳,岳阳,杀入武昌。

长沙城,由此成为太平军入湘征战以来唯一一座没被攻破的城池。


看经典品百味人生


太平军自广西起义后发展并不顺利为打开局面选择转道进入湖南,在湖南一路北伐的过程中军队的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作为先锋官的西王萧朝贵为立下奇功决定突袭长沙,然而因部队实力有限最终没有成功,此后太平军曾数次逼近长沙但都没能破城。

西王萧朝贵不仅偷袭长沙失败而且意外殒命

1852年8月西王萧朝贵带领林凤祥李开芳等千余人离开太平军大本营郴州直奔长沙,由于太平军进展迅速在9月初就逼近了长沙外围。西王萧朝贵趁长沙外围的清军和浏阳乡勇准备不足就率先发起进攻,清军惨败太平军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火药,浏阳乡勇见太平军大胜四散而逃,溃军逃到长沙城内,太平军顺利进抵长沙城下。

此时的长沙城内有赶往赴任的云贵总督罗绕典及湖南原任巡抚骆秉章和新任巡抚张亮基,此三人积极组织湖南乡勇广筑营垒抵抗太平军的进攻。太平军顺势拿下长沙城外的制高点妙高峰并用火炮炮轰内城,但由于太平军实力单薄始终未能破城。

9月12日在妙高峰指挥战斗的西王萧朝贵不幸被清军炮弹击中,最终不治身亡,年仅32岁。

为保长沙城清军四面来援,太平军久攻不下

咸丰帝得知长沙被太平军围困后,迅速调集周围的部队驰援长沙,9月下旬清军兵力达到了五万之众实力远在太平军之上。10月初太平军主力在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带领下到达了长沙,在回合了长沙城外的太平军后向长沙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和春、江忠源部被太平军击败,江忠源还险些因坠马而死,清军向荣部用大炮猛轰太平军驻地才挡住了太平军。

由于清军援兵的不断赶来,太平军两次围攻长沙均失败了。此时自郴州尾追的清军张国梁部也到达了长沙外围,为了围歼太平军主力,清军开始扎营结垒深掘战壕围困太平军。此时的太平军形势变得异常被动,杨秀清审时度势开始放弃长沙准备北上直取武昌,就这样持续了81天的长沙之战结束了。

此次长沙战役需要总结的地方很多,在西王萧朝贵奔袭长沙站稳脚跟的情况下,洪秀全及杨秀清主力还在郴州未能及时跟进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而西王萧朝贵的战死不仅让太平军损失了一位先锋奇才,还使得杨秀清集团不受约束逐渐一家独大,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