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桂平:螺蛳粉的诱惑,顶得住吗?


吃在桂平:螺蛳粉的诱惑,顶得住吗?

米粉,是广西人日常饮食的必备之物,广西人吃米粉那是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区内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闻名全国的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区内闻名的有“南宁老友粉”,“生榨米粉”,“宾阳酸粉”,桂平和钦州都青睐的“猪脚粉”,百色“凌云狗肉粉”,桂西北的“油茶米粉”,还有各个地方区域的“叉烧粉”,“牛腩粉”,“腐竹粉”,“猪杂粉”,“生料粉”,“隔山风肠粉”。。。都没吃过那都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广西人!

吃在桂平:螺蛳粉的诱惑,顶得住吗?

广西人吃米粉历史悠久,据说和秦始皇派兵南征有关。当年,秦始皇一统六国,派兵南征,遇到困难重重,因为那时候陆路交通不便,只有修通灵渠,连接了湘江河漓江,打通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才使得战备物质得以源源不断支援南伐。一路沿漓江南下出桂江到达浔江,一路西上桂平,柳州,南宁,白色。。。另一路东下广州。因为战线太长,征战的又都是西北人,驻扎留守的士兵习惯面食,面北思乡之下,对着就地征到的粮食物资之一,天天见到的南方的稻米突发奇想,磨粉做成面条的样子,以慰愁肠,慢慢地经过融合演变和历史变迁,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米粉,或圆或扁,成为岭南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美食小吃。

吃在桂平:螺蛳粉的诱惑,顶得住吗?

柳州人喜欢酸辣,一碗螺蛳粉道尽美食精髓。一勺浓浓的螺蛳汤,根据自己喜好随意加的酸笋,酸豆角,酸菜,萝卜干葱花,紫苏深得人们喜欢,桂平人也不例外,虽然说桂平人的口味总体偏清淡,但是,却从来不排斥重口味,要说清楚桂平人的口味,是在太难,一幅威记对联说明一切:

上联:咸一餐,淡一餐,咸淡又一餐

下联:甜食得,辣食得,甜辣都食得

横批:酸苦不惧

在桂平,螺蛳粉店也是遍布大街小巷,甚至远远的就能闻到那个酸笋的味道,如今,和猪脚粉抢天下的就有螺蛳粉和桂林米粉,在二师兄飞上天的日子里,人们只有选择其他粉吃了。螺蛳粉就是很好的选择之一,辣,酸,爽,足以慰风尘,抵御北风萧萧。

吃在桂平:螺蛳粉的诱惑,顶得住吗?

螺蛳粉,很多外地人其实是吃不惯的,准确说是吃不惯螺蛳粉里酸笋的味道。他们觉得臭烘烘的,其实,那才是螺蛳粉好吃的秘密所在!

酸笋制作:市场买回来泡好的笋,切丝,汆水,捞出沥干水;热锅放酸笋,盐炒干水分,烹醋,香料粉;停火,加入少量辣椒油拌匀,即可!

吃在桂平:螺蛳粉的诱惑,顶得住吗?

很多外地人都说柳州人不实在,明明叫“螺蛳粉”,上桌满满一碗却连一只螺蛳都看不到,对此,广西人只有微微一笑,因为,螺蛳的精华全部都化成那一锅鲜汤。说到螺蛳,外地人拿它来跟田螺相提并论,其实两个是不一样的,田螺大,螺蛳小;田螺圆,螺蛳尖;田螺壳薄脆,螺蛳壳厚硬;从生长环境来说,田螺适应能力强,脏水,清水,死水区都能生存,而且壳的表面经常有层绿苔或者看起来脏脏的,所以,在桂平民间,常用它来表达对一个人的看法或者当骂人的话来比喻:“成只田螺神咁。”意思就是说这个人懒脏得要命,屎上脚都不知道要擦一下,懒到出汁!而螺蛳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就比较高些,水清,水温低些的溪水石头缝里更适合它的生长。

小时候十分喜欢去摸田螺螺蛳,那可是童年众多的快乐之一,既满足了玩水的心愿,回家又可以包餐一顿,可是很爽的呢!相对来说对螺蛳还是喜欢一些,因为回家后洗的话当然是螺蛳好洗好刷了,

螺蛳粉汤料制作:

原料:香料,螺蛳,猪筒骨,盐,油,辣椒油,姜葱蒜

工艺:

1,螺蛳钳尾锥,刷洗干净壳汆水,捞出洗干净沥水,猪筒骨汆水去血沫;

2,烧油,下螺蛳翻炒,加猪筒骨,水,香料大火烧开小火熬-1-3小时;

3,停火加盐,辣椒油,即可。

特点:

香气四溢,食后口不干,齿颊留香,汤味鲜,回味甘甜!

威记觉得,放上一撮紫苏,那可以最好地提升出螺蛳汤里的鲜味,俗话说“一只田螺九碗汤,一只螺蛳顶三鸡”可想而知螺蛳汤的鲜美,至于您爱不爱,就看您能不能接受了!

有时候,发现美食,只需要您有一张好吃的嘴,而已!

头条独家首发! 出品!谢谢阅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