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一域必谋全局,从“子贡存鲁”谈起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就是我们无论考虑任何问题。都一定要从大处着眼,看大方向,看大趋势。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究竟应该如何谋篇布局?《史记》记载的子贡存鲁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1)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田成子打算篡位,但对国内敌对政治势力有所顾忌。

田成子计划通过向外发动战争,攻打鲁国,来借此机会削弱国内反对派的军事力量。

孔子获悉这个消息,认为鲁国是自己的祖坟所在地,是父母之国,所以他就跟学生商量,计划救鲁。

(2)子贡见齐相

子贡主动请缨。子贡出使齐国,见到了齐相田成子,说您在国内多次想要加分封,但是一直都不成行,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内的反对派的力量太强了。

现在去攻打鲁国很不明智,因为鲁国是个积弱之国,齐国攻打鲁国是必胜的。

但是由于打弱国军功并不大,得胜无助于你在国内立威。

但另一方面你在国内的竞争对手反倒有可能因为这次战争而获得军功,增加政治势力。

事实上可以考虑伐吴,因为吾国是强国,齐国去伐吴国,不一定能胜,即便胜了也会是一种惨胜。

在这种情形下,无论胜败,其实都有助于田成子借此整合国内的各派势力,借这样的一个惨烈战争来削弱反对派的影响力,增强自己在国内政坛的影响力。

田成子认为子贡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他讲齐国的军队已经派往伐鲁的路上,如果这个时候再将他们调往去攻打吴国,这未免太儿戏了。

子贡表示自己可以去说服吴王救鲁,如此齐国便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田成子答应了他这个要求。

(3)子贡见吴王

子贡随后出使吴国,见到了夫差,说明了齐国现在正在计划攻打吴国。

如果齐国把鲁国给灭了,那么齐国无疑会更强大,这样站在吴国的角度就会增加一个新的强敌。

如果这个时候吴国愿意去救鲁伐齐,不仅能够成就吴国仁义之师美名,还能够让小国臣服,看到希望,觉得还是有大国愿意出头匡扶正义。

而且能够借助齐吴大战增强军事力量,使得周边大国震慑。

但夫差认为吴越之间是世仇,越王现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虎视眈眈。

如果吴国出兵去伐齐的话,背后越国如果偷袭怎么办呢?所以吴国的计划是先去打越国,之后再去救鲁国。

子贡告诉夫差,吴国去打越国时,如果齐国把鲁国灭了,齐国就会因为军事力量增强而变成了吴国的强敌。

在积弱的鲁国面临灭国危机之时,吴国没有去救鲁,而选择是去打越国,这样让周边的小国看到了,也会觉得吴国不是仁义之师。

如果吴王担心越国会偷袭,那么自己有信心去说服越国和吴国一起出兵。这样吴越之间的利益也就捆绑在了一起。夫差答应了子贡的请求。

(4)子贡见越王

随后子贡去见了越王,表示现在齐国要去攻打鲁国,自己在去说服吴王救鲁时,吴王想要先打越国。

越王很吃惊,就问子贡怎么办?

子贡就告诉他,吴国连年征战,夫差好大喜功,国库空虚,民怨沸腾。

在这个时候吴国去伐齐救鲁,越国应该出兵助吴,不仅能够火上浇油,加速吴国内外部的矛盾,而且也能够通过臣服吴王这样的举动,弱化夫差的意志,使其麻痹大意,骄傲自大。

齐吴大战,如果齐国胜了吴国,越国正好在背后可以反戈一击,将吴国灭国。

如果吴国胜了齐国,那也必然元气大伤,越国可以联合晋国给吴国以致命的打击!越王非常感激,愿意全力配合。

(5)子贡见晋王

子贡最后去见了晋王姬午,告诉他齐吴会有大战。

如果齐胜吴,越国会去攻击吴,晋国自然不必担心;但如果吴胜齐的话,吴国必然进而攻晋。晋王非常慌恐,忙问那该怎么办?

子贡告诉晋王,晋国只需要枕戈达旦,相机而动。

(6)尾音

那么这个事件最终结果呢?

吴齐大战于艾陵,吴国大胜齐国,齐国国力受损,从此一蹶不振。

吴国果然继续进军晋国。吴晋会战于黄池。晋国以逸待劳,大胜吴国,越王趁吴国大败之际。进军吴国都城,吴国灭国,夫差自杀。

最终的结局是鲁国得以保存,齐国被削弱,吴国灭国,晋国进一步强盛,越国称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