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提及三國,人們往往只感嘆劉備手下人才濟濟,高舉旗幟為了復興漢室。總將曹操的魏軍描繪成虎狼之師,總掛著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且不知歷史中的曹操並非羅貫中之手的狡詐之徒,今天我想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也想為這東漢末年,一代“梟雄”曹操來一場“洗白運動”。 首先呢我來引用一段易中天老師的話來為大家介紹曹操“曹操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一個人。他這個人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概,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上好像長了很多的臉,一會兒出現的是這張臉,一會兒展示給我們的是另一張臉。但是大家注意一條,不管哪張臉,都是曹操的,不會認做是別人的。能夠把這樣一個複雜的性格統一於一個人,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體現的是什麼呢?體現的是曹操的大氣。什麼叫大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個能夠容的,一個容量非常大的人,什麼樣的矛盾的東西到他這兒都統一了。”那麼為什麼在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雄之輩呢?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漢族人。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他目睹了元朝蒙古人對漢族人的壓迫,尤其是在元末時期。他能夠知道北方少數民族對漢人建立的宋朝的欺凌,也知道東漢漢武帝時期漢人將匈奴驅逐出中亞的輝煌歷史。蜀漢政權宣稱自己是大漢王朝的繼承,劉備也稱自己是皇叔,蜀漢也就成了驅除韃虜的東漢王朝在血脈上的繼承,而且蜀漢作為漢人政權又收服了南蠻,因此對蜀漢的支持,非常好的表現了元末漢人對蒙古族當權者的不滿。所以他希望把自己對正統漢室的王權立為標杆,把曹操這樣的“奸雄”立為自己對蒙古族憤恨,所以他是不客觀的,他寫的是小說,而不是歷史。 曹操是建安七子,用現在話說是個文化人,一輩子手不離書,從他的文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少不了的是氣勢磅礴,而正是他的大氣,讓文人所又看不懂,以文人的格局眼光,又如何能正確評判曹操這樣“軍閥”大詩人呢。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很多人說,曹操末年為什麼經過了赤壁之戰,不整軍待發重新進攻孫劉呢?這是因為,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記載,曹操一統北方後,大家是否忘記了匈奴呢?正是曹操一直秉持著一句話“非我本族,其心必異”曹操的眼光並沒有侷限在,誰能一統中國 ,他眼裡更多的是,如何能讓中國在華夏的土地,不受外族侵略,他何錯之有呢?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厚黑學》作者李宗吾提及曹操,他說曹操正因為他的不拘一格,“無恥之徒”才拿到了魏王之名,歷史上的袁紹不就是因為無恥的勁頭不足,最後沒奪得北方一統嗎?如果說這種政治的無恥有罪,那麼劉邦又是如何能當上皇帝,項羽又何至烏江自刎。 他處於的時代如果說剛正不阿,一心為漢,那麼我們怕是不會記得歷史上有曹操這號人物了吧,所以曹操的這個性格里面確實有奸詐的一面,但是我覺得他這種奸詐某種意義上也是逼出來的。那樣一個險惡的環境,他如果事事都說老實話,這還能夠克敵制勝嗎?他不能不撒謊啊,他甚至養成撒謊的習慣了。 那麼曹操的豁達大氣在哪兒呢?曹操和袁紹作戰的時候,袁紹找了一個文人,叫做陳琳,起草一篇檄文。什麼叫檄文呢,就是聲討書,因為古代作戰他講究師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誰誰誰你總要有個名目,有了名目以後你這個軍隊才叫做正義之師,袁紹就請陳琳寫一篇檄文。陳琳是個筆桿子,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痛罵曹操。從哪罵起呢,從曹操的祖宗罵起,這實在說起來是在中國文化當中一種很不好的東西,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父母親,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祖宗八代,動不動就是怎麼你祖宗八代,這是不好的一個傳統,陳琳也是這樣。那麼後來袁紹打敗了,陳琳做了俘虜,下面人把陳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說:陳琳啊,兩軍交戰,都要發表這樣的聲討書,這個很正常,不過呢,你罵罵我就算了嘛,你罵我父母幹什麼,我父母又沒得罪你,不好吧!陳琳說,對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說,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個人才,還做你的筆桿子吧。陳琳以後就成了曹操的筆桿子。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我想為曹操正身的原因是因為我欣賞他,為了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有時候不擇手段,但卻心繫國家。狡詐之徒,卻又寬容大氣。而恰恰是這種性格的人,才讓我們覺得他又可愛好笑。曹操的一生勝過,敗過,但是卻從沒擊垮過曹操,他笑看世間,即便晚年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所以有時候辯證的看這個世界,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你所想的不一定是對的,如果去看看曹操是怎麼做的,或許你會豁然開朗,如果站在他的角度,你會怎麼樣呢?如果用客觀的角度品歷史,你會怎樣評價曹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