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工业企业面临气候转型风险

本文章英文原文最初于2020年2月17日发布于:Fitch Ratings: Industry Faces Climate Transition Challenge

惠誉评级认为,2020年工业企业面临气候转型风险,该风险表现为,碳减排成本将上升且相关监管政策可能加快实施。

惠誉在一份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工业脱碳将是下一个监管重点。工业碳排放量中约有半数与水泥、钢铁、氨化肥及乙烯的生产有关,而这些生产活动使用的原料和燃料是主要的排放源。生产活动减排是一项颇具挑战且成本高昂的任务。通过政治高压来推动减排可能会令相关生产企业和资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迄今为止监管部门的关注重点是发电减排。与能源公用事业公司相比,工业生产企业向客户转嫁上升成本的能力将有限。生产企业可通过将各种技术的减排成本与碳价和能源价格的潜在上涨进行比较来确定最可行的投资。从长期来看,与气候有关的支持性监管政策将令低碳投资的资金成本下降。

资本支出和技术方面的决策会对相关企业面临的能源价格和碳价上涨的风险产生显著影响。中国、欧洲及日本的钢企普遍使用碳密集型碱性氧气转炉,因此尤其易受上述风险的影响,且适应减排大环境的成本将上升。少熟料水泥是最有效的低成本碳减排技术,但采用该技术需要进行相关监管和行业改革。相比之下,新技术的资金成本较高,但有望因政策支持而下降。

边际碳减排成本的变化受到经营地区监管政策的显著影响。在瑞典等电网构成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国家经营业务所受到碳减排成本上升的冲击将较小。总体来看,使用价格可负担的低碳电力、生物质等原料、熟料替代物及废金属会对碳减排成本产生影响。但是,这些资源的全球分布并不均匀。

低利润的贸易敏感性大宗商品的大型出口企业受能源价格及合规成本上升的影响尤其明显,且将这些成本转嫁给客户的能力较差。这些企业中有很多都处于具挑战性的市场环境且面临利润率压力;此外,“碳泄漏”现象亦日益明显- 碳泄漏是指一些产品(尤其是高耗能产品)的生产转移到碳排放监管较宽松的国家或地区。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