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啃老”是出于懒惰还是无奈?怎样避免或减轻?

有个小男孩每天爬树、摘苹果、荡秋千,小男孩很开心,大树也很开心。可是,小男孩渐渐长大,不再与大树玩耍了,大树很失落,好容易盼来男孩,男孩每次却都是带着需要而来,大树把自己的苹果、树枝、树干渐渐给了男孩,最后一无所有,只剩下一个干树墩,依旧尽力挺直身躯让男孩坐下来休息。

这是一个温暖而悲伤的绘本故事《爱心树》,作者是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也是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

“他走在纽约的人行道上,挎着一个旧邮包,鼓鼓囊囊的包里塞满了歌谱。他脚穿破旧的牛仔靴,身上穿的是不知洗过多少遍的牛仔裤……”这样一个身材魁梧、衣着邋遢的光头佬,从未学过绘画,却以绘本震惊、感动了全球。《爱心树》于2003年第一版隆重发行,迅速风靡全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时隔17年,至今仍是绘本世界的典范,书中用简单的文句、朴实的插图娓娓道来一个富有哲理、温暖人心而又充满悲凉的故事。

《爱心树》:“啃老”是出于懒惰还是无奈?怎样避免或减轻?

与其说它是一个故事,不如说它就是很多现实家庭的真实写照。

有这样一个群体,虽已成年,但仍未“断奶”,要依靠父母,有的衣食住行靠父母,有的抚育下一代靠父母,有数据显示,在中国这类群体目前已占据了60%的家庭,他们被成为“啃老族”,也叫“尼特族”,其中“尼特”是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音译。

一向自认为且被身边亲戚朋友公认为孝顺的我,却也在“啃老”。刚大学毕业时,我在事业单位工作,因为当时单身,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虽然当时工资1000元,不过单位有住有吃,自己一小部分就够用了,其余的包括年终奖我都毫无保留的给了老妈。工作三年后,看到身边的同事同学迈入婚姻的殿堂,我以为人生不同的年龄就有不同的使命,所以稀里糊涂也结了婚,一年多后有了大宝,因为赶上了单位集资买房,当时也没用付太多房款。但当大宝两岁多时,我们到了深圳后突然发现房价竟然是老家的八倍之多,卖了老家的房子,父母拿出自己的积蓄,又和亲戚同学朋友借了一圈,才凑上首付。房子装修也是父母支援,典型的一种啃老。

现在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经济上我们不需要父母资助了,但作为上班族,照顾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小宝还小,和父母住在一起,还需要父母付出精力,每天帮忙照顾,这种状态要持续五六年到孩子上小学。这又是一种啃老。


《爱心树》:“啃老”是出于懒惰还是无奈?怎样避免或减轻?

啃老族形成的原因不仅有主观上的懒惰,还有客观上的无奈。

1、有些人从小被宠溺,承受不得委屈受不得苦,长大后会容易眼高手低。

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或者一旦对工作不满意就跳槽,越跳槽可比性越多,越有落差,造成没有稳定的收入。而父母赋闲在家,也乐得孩子在身边,“啃老”就这样两厢情愿的形成了。

2、高房价让我们难以自食其力。

结婚有孩子后,按中国固有的观念,有自己的房子才算安了家、扎了根,但这种人群往往工作年限还短,没有足够积蓄。如果想等自己攒足积蓄再去买房子,对大多数工薪阶层而言是不可能的,因为房价总是比工资上涨得快很多。我身边就有这种朋友,来深圳很早,当时的工资水平是一个月工资相当一平米的房价,首付是远远不够的,朋友很独立,希望自己攒攒钱再买房,可是现在过了十几年,工资翻了三四倍,但房价涨了十倍,买房的目标竟然越来越遥远。

3、上班族时间和精力有限,迫不得已需要请老人帮忙照顾孩子。

大宝上小学时我坚持自己接送,可几次出差就已将现实打破,还记得有几次我出差广州,当天晚上赶回时到学校七八点钟,学校保安笑说“还以为你不要孩子了呢,才来接”,保安师傅说看到孩子一个人趴在学校大厅地上写作业所以喊他到了保安室。不过大宝在这种条件下对作业和学习真没用我们操心。但小宝现在才上幼儿园,没办法也不忍心那么小去磨练她,只能老人受累,帮忙照顾。想不啃老都难。

《爱心树》:“啃老”是出于懒惰还是无奈?怎样避免或减轻?

怎样能避免或减轻“啃老”现象呢?

1、对于“巨婴”主观原因形成的“啃老”,我们要从娃娃时代抓起。

重视孩子的亲子教育,“三岁看老”不无道理,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和适应性。

现在社会对亲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亲子教育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育的方式方法,最常见的比如孩子一两岁可以独立进食,家长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两三岁喜欢劳动,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做家务、擦灰扫地,不但培养孩子的勤劳品质,还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发展,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也有长远的意义。

独立、有自信的孩子长大后才经得起工作和生活的风风雨雨,不会遇到困难就急于寻求父母的庇护。

2、高房价这一客观原因形成的“啃老”,一方面靠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靠孩子们练就本领,尽快适应社会。

我们发现,国家近年对房价的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经深入人心,高房价的源头控制住了,相信啃老的现象即使不能消失,也能一定程度有所减轻。

近年来高校也比以前更与社会接轨,并且有相应的补助政策。孩子们有很多机会,不但可以勤工俭学,也可以尝试创业,趁年轻可以不断试错、纠错,真正踏入社会时也会更多几分底气。

3、上班族对后代的照看上,还是个难题。

除非产假能有三年,工作地点有托儿所……记得我小时候,妈妈上下班用自行车带到单位,送到单位托儿所,所以从三岁以后都是跟着父母,祖辈不用照顾孙儿,可以安享晚年。几十年的今天,生产力发达,信息业蓬勃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快车道,现在环顾我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如果没有老人帮助带孩子,父母只能牺牲自己的工作,工作上请假和在家办公格外多。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可以享受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能照顾好孩子。

《爱心树》:“啃老”是出于懒惰还是无奈?怎样避免或减轻?

最后,我想用彼得·席格《圣经传道书》结尾:寻找有时、放手有时,保持有时、舍弃有时。

希望长大成人的孩子们能独立掌控好自己的人生,能成长为一棵棵茁壮的苹果树;希望忙碌一辈子的父母们能适时放手,有清净的心享受美好的夕阳红,在年迈时仍旧可以是枝繁叶茂的苹果树。

《爱心树》:“啃老”是出于懒惰还是无奈?怎样避免或减轻?


@心有暖阳丁丁,让我们心有暖阳,一起关注和探讨孩子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