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封面:武漢會戰


歷史總是帶著某種驚人的耦合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前不久,網上傳出因為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東京奧運會可能沒法如期舉辦了。武漢和東京奧運會,時隔80年,又再一次這樣被我們關聯起來。


84年前,日本成功申請到了第12屆奧運會的舉辦權,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1938年6月,中日武漢會戰,國軍投入110萬兵力,日本出動了30萬兵力,整個會戰持續了5個月,最終國軍撤離了武漢。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日軍佔領武漢

武漢淪陷,國軍雖然慘敗,但是也算是遏制住了日軍的入侵兵鋒。而就在武漢會戰期間,日本軍部為了全力應對戰爭,宣佈放棄舉辦1940年的第12屆東京奧運會。武漢會戰和東京奧運會,兩座城市之間,時隔80年,又一次開始觸發我們思考戰爭與和平以及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武漢淪陷後,一個安化人,從浙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湖南。彼時,他所任教的浙江大學也已經踏上了坎坷的西遷之路。1938年,他辭去了在浙江大學的職務,憑藉自己所學,站在自己的視角,開始探尋救國之路。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任教浙江大學時,撰寫了《稻作學》一書

他是一個行動派,一個從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留學回來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學的是農學,在浙江大學當教授的時候教學和研究的都是農學。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整體工業化水平不高,更多的經濟收益依然依靠的是資源輸出。在工業資源沒有被大規模開採出來之時,農業資源成了重要的經濟收入。這其中,又尤以茶葉為最。他學在書齋卻能著眼世界,回到湖南就迅速走上了茶葉工作的崗位。


當時的國民政府很重視這位高級知識分子,給他安排的是一個產業管理者的崗位。彼時,他深諳茶葉產業的重要意義。於國人而言,遼闊的傳統銷區因為茶是百姓賴以生存的物資,而當地又不產茶,這一龐大需求不僅僅是經濟意義層面的,對於戰時穩定大後方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於世界而言,西方茶葉消費區對於中國茶葉的出口需求依然在,對當時的戰時經濟而言,非常重要。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他主編的《鄂南茶業》,這是少有的湖北茶史文獻

他在茶業管理崗位上獲知了彼時產業存在的問題,武漢淪陷之後,原本以漢口為集散中心的路徑被阻斷了。整個產業與國家命運一起,陷入了空前的巨大危機!


面對這一局面,他沒有選擇逃避,更沒有選擇迴避,以躬身入局的心態,親臨一線。


1939年5月,他抵達自己的故鄉安化。彼時的安化出產紅茶用作出口,出產黑茶用以銷邊。武漢淪陷之後,出口不復存在,銷邊茶路受阻。在紅茶與黑茶之間,他做了權衡,最後優先選擇了黑茶。


彼時的黑茶產業鏈相對比較複雜,原料掌握在山裡農民手上,技術和貿易掌握在傳統山西茶行手上,而真正成型的產品還需要在陝西進行二次加工。換句話說,安化雖然是黑茶產區,但當時生產不出一個完整的黑茶產品。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在安化築制傳統銷區喜歡喝的黑茶磚。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武漢淪陷,茶路阻斷,開創了安化築制磚茶的新紀元

他在安化月餘,試製了黑茶磚數片,將樣品寄送給了上級主管部門,一個月後就收到了回電。電文中充分肯定了在安化壓制茶磚的做法,同時對產品提出了細節的改進意見,最後還交代,要快速集資設廠,貸款收茶,組織生產。


先後拿到大筆資金的他,採購了大量的機械設備,將以前老茶行的手藝人組織起來,培訓成產業工人,高效率的將生產恢復起來了。


歷史上安化黑茶的茶葉也不完全是產自安化,但因為安化依託於資江水運,形成了一個重要的茶葉產製貿易綜合集散地,因此安化茶名聲在外。資江兩岸的東坪,黃沙坪,酉洲,唐家觀,江南坪,小淹等地茶行雲集。從東坪到小淹,資江順流而下,遇到順風順水的季節,很快就能運抵漢口。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位於白沙溪茶廠的運茶的碼頭遺址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三條運茶路徑,分別是抗戰前(右),武漢會戰後(中),長沙會戰(左)

80年過去了,如今我們站在資江邊,看滔滔江水從腳下流過。湍流的江心就是我們曾經安化黑茶的運茶之路。當時漢口去不了了,入洞庭之後,不能再順水而下了,轉而逆流而上,用小輪拖運抵宜昌,然後穿過長江三峽,抵達重慶,然後沿嘉陵江北上,過南充抵達廣元,以汽車裝載越秦嶺運抵西安。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資江航道

這條線路較之以往,難度更大。出安化之後,幾乎都是逆水行舟。很多路段還需要縴夫沿著兩岸用力才能行船。成本高了,效率低了,但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好歹把一條新的運茶線路給探索出來了。我很難相信他只是一個談理論的知識分子,這種對地理線路的判斷與實踐,需要智慧,需要博學,更需要勇氣。但這還不是最艱難的時候,上天似乎要刻意考驗他的堅韌性,就像是要考驗我們這個民族的堅韌性一樣。


1941年,戰事進一步擴大,長沙會戰以來,長江航道進一步受阻。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逆水行舟,江上縴夫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戰時黑茶之路”逆水行舟!

這個時候,他那股霸得蠻的勁頭又被刺激起來了。他決定,不再沿長江運茶,在安化裝船以後,直接沿資江逆流而上,在安化煙溪上岸裝車,運至漵浦,在漵浦用小船走兩百多里水路運至大江口,由大江口沿沅江運至沅陵,從沅陵再換小帆船沿酉水再度逆水行舟,經永順,在保靖裡耶的魯班潭裝車運往重慶,抵達重慶之後,依然是沿嘉陵江逆水北上,從廣元越秦嶺到達西安。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從長江到嘉陵江,一路逆水行舟(彭先澤手繪)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三峽上的縴夫

反反覆覆的裝船卸船,反反覆覆的裝車卸車。當時沒有我們現在的這些自媒體,不然當陝西,山西,甘肅,青海,新疆,蒙古等地的群眾拿到來自湖南安化的這片茶葉時,他們也會感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茶之路,由一段段流域,一段段山間公路組成,縴夫唱和的號子,一輛輛隱蔽的運輸車在山間穿行。抗戰時期的交通線有很多,最著名的是“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但我們知道,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隱蔽的運輸線路。這其中包括雲南山裡馬幫行走的隱蔽線路,還有就是1939年那個逆行的安化人開闢的“戰時黑茶之路”。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彭先澤鋼筆手繪從廣元-西安-蘭州的“戰時黑茶之路”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現如今拓寬後的秦嶺公路

注:1941年,通過“戰時黑茶之路”有10萬片黑茶磚運抵蘭州。


這些黑茶之路的開闢,源於武漢的淪陷。在“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上犧牲了很多負責戰時運輸的同胞與國際友人,在“戰時黑茶之路”上有多大的犧牲,我們至今已經無法估計。但是當你站在資江邊,你能感受到來自資江的壓力。滾滾滔滔的江水,一路逆行。如今,從安化上游的平口坐船到縣城東坪,路途上就需要用去近3個小時的時間。對於80年前逆水運茶的帆船,這段路意味著什麼,很難想象。


而這還只是出發前的這一小段水路,沿嘉陵江逆行,幾乎是走完了整個水域的航道。運抵廣元,還不是目的地,還要面對來自古蜀道的挑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翻越秦嶺的那條公路一直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秦嶺隧道打通之後,那段路往往都是一些尋找刺激和探險的越野愛好者才會偶爾涉足。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彭先澤

疫情之下,想想當年這位逆行的安化茶業人,我內心不再去想困不困難的問題,面對這樣一個人,我覺得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做事情的決心。把不可能,變成可能,80年前這個安化人已經做到了。此刻,我正站在他的雕塑前。這個雕塑是白沙溪茶廠為了紀念他而鑄造的,並且安放在了自己的文化博物館裡,旁邊放著關於他的介紹,廠裡負責網絡直播的小姑娘正對著屏幕,向網上的粉絲介紹他。他的名字很多安化人都知道,叫彭先澤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彭先澤雕像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相關手稿,攝於白沙溪茶廠

整個文化博物館就從他的故事開始講,從1939年開始講,圍繞安化黑茶,裡面裝進了非常豐富的內容。那幾頁手稿上寫下的愛國小詩,那幾張用鋼筆繪製的運茶路線圖,以及雕塑上那雙深邃的眸子,其實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茶業人有關家國情懷的故事。這也許就是白沙溪的精神內核。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安化通往西北的這條茶路一直都在運轉。當年紮根陝北的革命前輩們,在與陝北老鄉的人情世故往來中,沒少把磚茶作為隨手禮。出身在那個時期的革命二代,都有喝磚茶熬煮奶茶的習慣。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

出生在陝北的李大姐,不忘曾經的味道

2018年冬,在北京新疆大廈,我有幸與當年偉大領袖的女兒李大姐共進午餐。東道主安排了豐盛的宴席,在點飲品的時候,李大姐的秘書刻意為她點了一杯鮮榨的果汁,李大姐沒有拒絕,但是她自己卻要求喝奶茶。新疆大廈熬製的奶茶就是按照牧區的傳統,加奶加鹽熬煮而成。在整個用餐過程中,李大姐的那杯果汁一直沒動過,面對敬酒的朋友,她喝了少許葡萄酒,然後就是喝了3大杯奶茶。


宴席結束時,我專程去了熬製奶茶的操作間,我們熟悉的牛皮紙包裝,茯磚茶的磚字還是繁體字,這茶就來自湖南安化。


李大姐說,她小時候在陝北就喝過這種茶。


注:

1940年,通過“戰時黑茶之路”輸出黑茶磚114.95噸;

1941年,通過“戰時黑茶之路”輸出黑茶磚229.05噸;

1942年,通過“戰時黑茶之路”輸出黑茶磚644.4噸;

··· ···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