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经济:2020年催生的一次狂欢

2020年,疫情将不少行业置于危墙之下,也给另一些行业带来生机。在疫情之下,人们困在家中无所事事,为无聊消费成了很多人的消遣方式。看人睡觉、看猫睡觉、看建房子,“无聊经济”逐渐开发出多种变现方式。

无聊经济:2020年催生的一次狂欢

“无聊经济”这个词汇首先来源于电梯广告,说的是人们在乘坐电梯的时候,因为实在无聊,广告的动态视频也会给人们带来愉悦,而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无聊经济这个词汇年龄不大,但是却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碎片化APP的创新和普及,逐渐成为解释很多现象的一个思路。比如,人们为什么会刷短视频不能自拔,为什么某些很简单的小游戏会风靡网络?更深一步,为什么随着短视频的普及和火爆,淘宝等购物APP的打开率和打开时间变低了?这些现象,用“无聊”来解释,逻辑就会很通顺。

其实无聊经济根源上是因为大量生产力从流水线上解放,更多的无聊时间无处消耗,于是微信公号、抖音头条就成了最好的产品形式,将碎片化的内容推送到无聊的你面前。无聊经济就是时间管理上的“懒人经济”。

看人睡觉,看猫睡觉,看狗吃东西,在线为挖掘机挖土打call……除了这些极端点的案例,还有一些看似不止于特殊时期,还可能成为未来常态的无聊消费形式诞生。比如云唱K、云蹦迪、云体育课、云广场舞等等。

无聊经济:2020年催生的一次狂欢

为什么无聊经济会火?一方面相较于各种对“无聊时间”所包含的注意力经济的掠夺,这些为“消除无聊感”而探索的商业模式就看起来温和许多。当然,二者之间并非有着非常严格的界限。掠夺人们注意力的各类产品和内容,其宣传口径仍然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等。另一方面,“消除无聊感”的各类商业模式也需要想尽办法展现自身的魅力而赢得用户的“无聊时间”。二者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并不依靠用户付费,后者在于用户主动为消除无聊而付费的商业活动。

那么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同一个问题,随着疫情结束,人们陆续回到工作、学习岗位,线下娱乐也恢复运转之后。短平快的无聊经济是否也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失?这个问题可以从两面回答。

一方面,对于“云睡觉”这种占据大量用户时间,本身也距离商业场景较远的内容来说,一定会随着复工、开学的到来,不会再有现在这样的人气场景。但其实,“云睡觉”这类“无聊经济”中陪伴需求,在疫情之前其实已经大量存在了。

人们可以花费数十小时来围观主播用多少根皮筋可以挤爆一个西瓜、围观大胃王吃掉数十倍于常人饭量的食物。“治愈无聊”本身有着强大的心理需求和现实因素。

无聊经济:2020年催生的一次狂欢

另一方面,无聊经济产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进化性。正如一家知名夜店老板的感叹,线下店里一晚上最多可以容纳三千人,但线上直播一晚上可以最少容纳一个工体的观众。即使疫情之后,这些门店营业恢复营业,封印已久的人们会重新回到线下消费,

但是线上直播依然可以成为夜店、酒吧等娱乐场所常态化的运营手段。通过线上粉丝的人气来为线下门店引流,让这场“无聊经济”引发的流量效应持续变现。

最后要注意一点:无聊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聊本身也是很中性的。作为普通人——要么我们用自律去利用好无聊时间,提升自我价值和单位产能,形成财富的比较优势积累;要么就要去利用好“无聊经济”创造新的价值渠道。

消费者们必然会为“消除无聊”而产生的消费行为作出更主动的规划,而不是被动地被商业平台收割注意力红利。如此看来,提供优质、有创意,能够让用户“无聊时间”增值的内容产品,将成为无聊经济永恒的主题。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