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是誰?》:格式塔式的完整,頓悟帶領女性走出囚徒困境


《你以為你是誰?》:格式塔式的完整,頓悟帶領女性走出囚徒困境


引言:

在電影界,意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的作品,大多充斥著濃厚的故鄉情結,他的“回家三部曲”,運用寫實的手法,讓我們不斷的在過去和現在的時空中反覆穿梭,隱含著一種如影隨形對故鄉的眷戀,只是這種眷戀中,包含了更復雜的矛盾心理。

就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瑪蓮娜,與小鎮格格不入的她,讓人感覺到一種錯位和傷害,對故鄉的情結,也羈絆了她做為獨立、完整個體的存在。

在文學創作中,與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新寫實主義相對應的當屬“現實主義”,它力求用文字還原一個真實客觀的現實的世界,這造成了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大多具有強烈的批判性。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都是批判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代表作。而在短篇小說領域,契訶夫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與莫泊桑、歐·亨利並列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大多是通過展示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通過客觀的敘述,借用微小的社會縮影,來展現時代的問題。事實上,諾貝爾文學獎並不青睞短篇小說作家,這主要源於大部分人認為長篇小說比短篇小說更能看出作者的功底。

愛麗絲·門羅,恰恰是一位純粹的短篇小說作家,她被看作“當今北美最傑出的小說家”,也被譽為“我們時代的契訶夫”。在她的小說中,一直反覆出現著,類似朱塞佩·託納託雷的故鄉情結,她的作品大多是一些片段式回憶連接成的小說,不斷穿梭與人生某個階段和更久遠的過去,而對這些回憶的反覆思考,隨著時間和社會的變化,愈加純熟、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但是,門羅的小說並沒有契訶夫那麼強的批判性,她不帶任何評價的敘述,象徵意義的寫作手法,完美契合了契訶夫的那句“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她力求以儘量溫暖的筆調,理性的思考女性主義的發展和反覆,以此幫助我們洞悉我們微小的人性。

事實上,如果帶有強烈的偏見或情緒,我們會很容易被她小說裡的角色所激怒,這種不可拔除的無可奈何,卻是時代和個性交融的複雜結果。

普魯斯特曾經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寫到:就像凡德伊的七重奏一樣,其中的兩個主題—毀滅一切的時間和拯救一切的記憶對峙著。

事實上,也正是這種回憶,讓我們超越了時間,連接起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只有當我們讀懂了過去,才能夠面向未來。


《你以為你是誰?》:格式塔式的完整,頓悟帶領女性走出囚徒困境


一、《你以為你是誰?》:格式塔式的敘事方式,知微見著的留下更多思考空間

諾貝爾文學獎最終並沒有虧待這位活著的契訶夫,愛麗絲·門羅在宣佈封筆後,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耄耋之年的愛麗絲·門羅,獲獎理由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她也成為加拿大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你以為你是誰?》是愛麗絲·門羅的一部早期作品,也是加拿大總督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小說通過截取露絲三十年的生活片段,用十則串聯起的短篇故事,通過講述露絲三十年的成長曆程和世界變化,知微見著的描畫了女性的成長史畫卷。

露絲從小生活在小鎮漢拉提,母親在她還是嬰兒時去世,所以,她從小和自己的繼母弗洛、以及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布萊恩生活在一起。從小,她和漢拉提的一切都顯得格格不入,她沒有繼承父母的心靈手巧,無法忍受學校廁所的骯髒而寧願尿在褲子裡,學校的種種野蠻,讓她將正直和整潔看作無罪,弗洛的強悍和父親在家庭中的缺失和病弱,更是影響了她對婚姻生活的認知。

所以,當她拿到獎學金,她急不可耐的想要拋棄漢拉提的一切,與過去決絕。為了一種財富的虛榮,她和自己並不愛的帕特里克結婚,婚姻的不幸,導致自己有了幾段婚姻外的羅曼史,雖然生兒育女,卻不可避免的陷入離婚的境遇,對愛情的困惑,讓自己一次次陷入到本該避免的囚徒式困境。

她過去的世界,總是會不時的顯示出影響,以其固守的過去,對她現在的境況指指點點。而她所想要的,僅僅是作為一個不再需要虛假面具、不再需要扮演任何角色,作為一個獨立存在整體而生活,正是這種衝突,讓她時刻體驗著現在與過去的錯位感,也讓她陷入到一次次對當下的失去中。

露絲所感受到與過去世界的格格不入,是故鄉給自己在心底種下的種子,幼時受到的影響,改變了她的現在,並且,正在以一種無限的延展性改變著未來。所以,形成了一種過去、現在和未來串聯起來的感受。

露絲感受到的衝突和異化,既有新世界和舊世界的衝突,城市開放包容和小鎮固守傳統的衝突,現在與過去的衝突。更重要的是,也包括了在傳統男性氣質之下,女性氣質和心理發展所遭受的壓迫和困境。

韋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共同創建了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具有兩種含義:一指事物的一般屬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個別實體,即分離的整體,形式僅為其屬性之一。

假使有一種經驗的現象,它的每一成分都牽連到其他成分;而且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即因為它和其他部分具有關係,這種現象便稱為格式塔。

《你以為你是誰?》就是完整的利用了格式塔式的寫作方式。

“格式塔即任何分離的整體”,十個小故事,分割了露絲三十年的人生變化,卻共同構成了整體的露絲;“人的心理意識活動都是先驗的完形”,則構成了露絲不同的“頓悟”時刻;“主張從整體出發,考察理解部分”,則是幫助我們從露絲三十年的整個生活中,觀察十個小故事對她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造成了哪些影響,也幫助我們理解了,在她人生不同時刻,所出現的問題的原因和結果。

這種格式塔式的寫作手法,不但沒有讓我們看到一個個孤立的故事,反而讓我們在一個個分割的片段中,不斷的重溫過去對現在的影響,同時,也不斷的讓我們陷入這些片段性的過去,如何改變了露絲人生軌跡的思考,每一個故事,都帶給我們一種更新也更深的空間和時間性理解。


《你以為你是誰?》:格式塔式的完整,頓悟帶領女性走出囚徒困境


二、露絲:傳統父權社會下女性氣質的伸張和發展,導致真實自我在愛情中身份喪失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性別刻板印象”。它印證了社會對於男女特質的不同認可。

例如:認為女性外表應當較小柔弱,男性高大威猛,女性容易情緒化,男性理智自信,女性應該相夫教子,男性應該外出打拼。這些男女特質的分化,導致了更深遠的自我成長和婚姻問題。

夏洛蒂·勃朗特曾經在《簡·愛》中,塑造了一個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角色簡·愛,她不向自己悲慘的命運低頭,憑著自己的努力,最終收穫了愛情和幸福生活。

簡·愛是一個違背傳統父權社會下對女性身份定義的角色,就像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所寫,傳統婚姻中,女性往往作為一種附屬品而存在,她們改變自己命運的方式只有嫁入豪門,相夫教子、安穩度日,丈夫去世,就進入修道院,女性完全是以一種依附性的關係而存在。

事實上,簡·愛是一種完全理想化的存在。在《你以為你是誰?》1978年完成之前,女性還難以從固守性別角色中逃脫出來,她們往往帶著一種對男性的屈從和反抗的矛盾心態。

在露絲的印象中,生活在貧困小鎮的她,繼母弗洛是一個強悍的家庭婦女,她就像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的烏爾蘇拉一樣,支撐著家庭的正常運轉,而自己的父親只有在自己需要被“教訓”的情況下,才扮演起自己的角色。弗洛雖然強悍,但是即使是面對一個病懨懨的父親,她也恪守著自己被賦予的女性特質,可是,露絲對父親病懨懨的狀態卻是厭惡的,父親強壯的缺失性意味著保護的缺失。

而露絲上小學時,看到的學校男生種種破壞和野蠻行為,讓她在高中時,一度產生了性別錯位,誤以為喜歡上了科拉。

這些經歷,都對她和帕特里克的婚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她因為對原生家庭的自卑和社會對婚姻的定義,和自己並不愛的帕特里克結婚,只是為了能夠獲取一種前所未有的虛榮滿足感,兩人巨大的家庭落差,讓兩人婚後經常陷入到爭吵之中,帕特里克為此家暴她,自己卻遲遲不肯離開,只是要維持傳統定義的“女性應該嫁入豪門”和不想放棄被嫉妒的感覺。

同時,這背後也有更多的無可奈何,因為她無法依靠自己來維持一種和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一旦離開,自己就會回到窮困潦倒的生活狀態。


《你以為你是誰?》:格式塔式的完整,頓悟帶領女性走出囚徒困境


對於性別角色定義和尊重真實自我的衝突折磨著她。

她渴望甜食,偶爾會說出一些粗魯的話,當兩人發生身體關係時,她被迫裝出反應,她在這段關係中只能被動順從,可是,帕特里克卻沒有絕對的男性角色的權威。

她看到乞丐新娘那欲說還休的順從,那種無助和感激。這就是帕特里克心目中的露絲嗎?這就是她會成為的人嗎?她需要的是那位國王,皮膚黝黑、個性敏銳,透著熱情、聰明和野性的氣質。他那兇猛的慾望會讓她春心蕩漾。

她對自身作為女性特質的順從感覺恐懼,同時,卻又沉迷於男性特質的侵略性影響之下。她無法逃脫社會傳統定義下女性的定義,也無法逃脫對男性的定義,既想要反抗,卻又想屈從。

由此,她難以形成一個整體,她時刻面對著身體慾望和文化的衝突,她只能在維持這段婚姻的同時,尋求婚姻外的刺激,來滿足身體對於男性的定義。

婚姻裡大多數人可能都會經歷同樣的過程,事實上他們似乎也認識到大部分有這種經歷的人,直到發生了足夠的、幾乎致命的傷害,才最終分開。

這種維持性的婚姻,這種矛盾,直到堅持到無法再堅持她才選擇放棄,因為放棄意味著和這個社會傳統的對抗,也意味著和自我的對抗。

事實上,這種性別刻板印象不僅僅困惑著作為女性的露絲,也困惑著作為男性的帕特里克和克里夫德。帕特里克為了證明自己的男子漢氣概,背離自己選擇歷史的初衷,通過家暴證明自己的男子漢魅力;而作為小提琴手的克里夫德,則是通過滑雪,來彌補自己缺失的男子漢形象。

在這些婚姻關係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無論是露絲,還是面臨自己兒子強迫女性發生關係的喬瑟琳,它們都只是在一段婚姻中扮演著社會分配的角色,她們屈從與社會分配給他們每個人的角色,在這些角色之下,卻還隱藏著一個真實、反抗的自我。

事實上,造成露絲在愛情中反覆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自己作為女性特質,在傳統父權社會下的伸張和發展。這些女性特質,是在向著男女排除性別、共同擁有的“人”的特質發展。因為,性別的分工,是晚於人出現的,是社會規則強迫性的分化。


《你以為你是誰?》:格式塔式的完整,頓悟帶領女性走出囚徒困境


三、開放包容的世界和固守傳統過去的衝突,衍生出複雜的故鄉情結

梅瑞狄斯說:“過去是我們臨終的母親,並不是已經死亡的事物。我們的未來不斷使他出現在我們的心靈中。”

對於露絲來說,漢拉提和自己的繼母弗洛代表的是固守傳統的過去。三十年的時間,經歷了戰爭的洗禮,也沒有讓漢拉提變的開放包容起來。

雖然小鎮的街道越來越寬,也越來越繁華,可是,這個小鎮卻沒有隨著時代前進,他們固守在過去。就像露絲的繼母弗洛一樣,他們將自己從變化中剝離,守著一成不變的傳統。

紀德在《田園交響曲》中,表達了對牧師自欺欺人人性的厭惡,可是,想要獲得幸福,獲得一種統一感,這種自欺欺人的本性卻看起來彌足珍貴。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裡寫到:“誰最會欺騙自己,誰就能活得最快活。”

所以,當面對開放包容的世界和固守傳統的過去時,露絲想到了彌爾頓·荷馬和自己的高中同學拉爾夫·吉萊斯皮。這個和古希臘詩人荷馬重姓的人,被很多人認為智商低下。

如果要把彌爾頓·荷馬介紹給一個外來人,人們會說他這個人是“部分缺失”。露絲從那個時候就開始想,他們說的到底是哪一部分缺失?

實際上,彌爾頓缺失的是一種謹慎的直覺,一種社會約束,他的智商低下的表現,只是一種正常人喝醉了後的表現,就像是某種從早年開始,彌爾頓·荷馬就選擇不去擁有的東西。

這種感受是露絲希望具備的,清醒對她而言成為了一種自我傷害,她希望能夠像彌爾頓·荷馬一樣,面對漢拉提,完成整體的統一。同時,這種傷害也對拉爾夫·吉萊斯皮造成了影響。

所以,拉爾夫·吉萊斯皮學會了偽裝,學會了隱藏真實的自我,他模仿彌爾頓·荷馬,模仿的惟妙惟肖。他用一種面具,一種角色,來面對內心和這個固守傳統過去世界的衝突。

對待露絲也是同樣如此,漢拉提對她而言,意味著過去,這個過去她拋不掉,她也不想拋掉,它總會在一個不經意的時刻跑出來攪亂她的生活。

她無法面對這個曾經給自己帶來陰影的世界,濃厚的故鄉氛圍,就像是一個人更廣闊的原生家庭的罪,逃離會帶來痛苦,守著同樣痛苦。

她過去甚至不清楚故鄉對她意味著什麼,每一個階段讓她有了不同的頓悟。最終,漢拉提對她而言,就像弗洛一樣,既是溫情的港灣,也是傷害的陰影。不管採取何種方式,她只能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瑪蓮娜一樣,唯有面對這座蘊藏著傷害和庇護的小鎮。


《你以為你是誰?》:格式塔式的完整,頓悟帶領女性走出囚徒困境


總結:

無論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還是紀德筆下的《背德者·窄門》,他們筆下的主人公要麼是反抗現實的英雄,要麼是勇敢坦承自我的悲劇浪子,可是,無疑主角的身份都是男性。

愛麗絲·門羅的《你以為你是誰?》則為我們打開了女性自我尋找的視角,同時也是女性意識崛起的成長史,她們渴望像男性一樣主導自己的生活,追尋自我成就的深層內涵。

但是,愛麗絲·門羅並不是激進的,她洞悉了客觀性描述才能帶給人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改變。

事實上,當女性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她們並非像露絲父親說的“女人的腦子不太一樣”,她們和男性一樣,也會面臨相同的困境,甚至這些困境對女性更不友好。

而這些順從和反抗,就像格式塔心理學一樣,總是階段性的,不同的階段對過去有著不同的解讀,也有著不同的思考,而正是這些對過去的思考,帶領著女孩走出現在的囚徒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