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為什麼如此青睞白刃戰?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

深度

摘要:如果要問在二戰中哪個國家的軍隊最喜歡白刃戰,肯定是日軍無疑。那麼為什麼日軍這樣青睞白刃戰》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


二戰中日軍為什麼如此青睞白刃戰?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


如果要問在二戰中哪個國家的軍隊最喜歡白刃戰,沒有任何懸念,肯定是日軍無疑。那麼為什麼日軍這樣青睞白刃戰?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

日軍喜歡白刃戰是有其獨特的文化傳統的,日本所推崇的武士道就是強調勇敢,悍不畏死。那麼白刃格鬥無疑是最能體現武士道精神的作戰樣式。

另外,日本國力不足也是導致高度重視白刃戰的客觀因素。雖然說日本在二戰前夕已經勉強可以算是工業國,但由於資源匱乏,綜合國力還是很羸弱。在戰場上要像美國、德國那樣完全依靠火力和機械化來取得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特別是日俄戰爭中最後依靠白刃戰來確定勝局,更是給日軍上下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對刺刀衝鋒戰術達到了迷信的地步。

1909年日本陸軍修改《步兵操典》,明確將白刃突擊定義為決定戰鬥最終勝負的方式。

而日軍對白刃戰的痴迷和狂熱,到二戰期間更是達到了頂峰。日軍單兵制式步槍著名的三八大蓋,槍身本來就長,再配上超過半米長的30式刺刀,全長達到了1.7米,是所有參戰國步槍中長度最長的。“一寸長一寸強”,如此之長的三八大蓋自然是白刃拼刺的利器。甚至後來給九六式輕機槍都裝上了刺刀,機槍上刺刀,也真虧日本人想的出來。在整個二戰中,日軍刺刀產量高達680多萬把,穩居世界第一。日軍對刺刀的鐘愛,可見一斑,以至於有人說,如果“大和”號戰列艦能夠開到陸地上來的話,日本人也一定會給它裝上刺刀的。


二戰中日軍為什麼如此青睞白刃戰?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


日本明治維新後就開始在陸軍中引入了西式刺殺術。1894年,由武道家津田教修通過對西式刺殺術進行改進,創造了日式的銃劍術。在日語中“銃”就是槍,銃劍術也就是在槍上裝刺刀的拼刺技術。

1915年日軍將銃劍術列入《陸軍劍術教範》,作為軍用格鬥術的重要課目。

日式銃劍術招數主要分為直突、脫突、下突、返突四大類。直突為直接突刺敵人腰部以上位置,目標通常為喉、胸、肋。脫突就是雙方刺刀相交時,佔據中線壓制對方刺刀後順勢刺入敵人上半身。下突則是突刺對方下腹部、腹股溝及襠部,返突是以強力撥開對方來襲刺刀,乘虛而入刺進對方身體。

連續刺突為一系列虛實結合的連貫突刺動作。這一套招數看似簡單,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卻非常實用,攻擊全部針對人體要害,招招致命,刺入點也經過精心設計,強調避開容易卡住刀刃的肋骨,直入人體致命位置,可謂是招式簡潔、兇狠凌厲。


二戰中日軍為什麼如此青睞白刃戰?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


有人會說中國的大刀是能夠剋制日軍刺刀的,在抗戰初期就出現了29軍大刀隊大勝日軍的傳奇,據說29軍本來就普遍裝備大刀,還聘請了馬風圖、韓豪俠、李堯臣等武術大師教授刀術,創設出專門破帶刺刀步槍的“破鋒八刀”在軍中推廣。所謂“破鋒八刀”其實就是一招:出刀的時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來、刀背磕開步槍,同時刀鋒向前畫弧,正好砍到對手腦袋,奧妙就是在揮刀的同時盪開對方刺刀步槍並順勢砍劈。結果29軍大刀隊在1933年長城抗戰中大顯神威,嚇得日軍紛紛訂製鐵脖圈,以保護自己腦袋不被砍下。大刀隊的威名隨即被媒體傳遍中華大地。

但真正的實戰情況如何呢?長城抗戰中29軍500名大刀隊夜襲日軍,最後僅50人生還,而他們砍死的日軍實際上還不到100人。真正在長城抗戰中,中央軍17軍的戰績遠遠超過了29軍。如果29軍的大刀隊真有如此厲害,那麼為什麼七七事變後,日軍發起總攻,僅僅幾天數倍於日軍的29軍就一路潰敗,沒幾天就丟掉了北平和天津?

中國軍隊裝備的主力步槍中正式,為了拉近和三八大蓋在長度上的差距,特意配備了加長刺刀——刺刀全長575毫米,僅刀身就有428毫米。但即便如此,中正式連刺刀的全長還是不如三八大蓋。要是大刀真能完勝刺刀,還搞這種加長刺刀幹什麼,直接配大刀就行了,而且大刀的生產也簡單的多。實際上,1939年之後,中國軍隊就已經基本淘汰了大刀,而全部裝備刺刀,畢竟牛皮吹得再響最終還要面對戰場上血淋林的現實。


二戰中日軍為什麼如此青睞白刃戰?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


為了驗證大刀對刺刀到底誰更強,近年武警浙江省總隊直屬支隊就曾組織40名官兵進行了一次模擬實戰測試(相關視頻可以在網上搜到)。40名官兵分為兩隊,每隊各20人,一隊持木棍,長度和和三八大蓋一樣,1.675米,最前端50釐米包了海綿,一是為了安全,二是三八大蓋的刺刀也就50釐米長。因為在實戰中,無論是被大刀砍中或被刺刀捅到,基本都是馬上喪失戰鬥力了,所以這次測試的規則是點到即贏。

結果,單人對戰,刺刀完勝。2名大刀手對1名刺刀手,平局。群戰,20名大刀手對20名刺刀手,不到一分鐘,大刀隊就全軍覆沒,而刺刀隊僅有3人被砍中。


二戰中日軍為什麼如此青睞白刃戰?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


由此可見,刺刀在白刃戰中的威風。不過,要在白刃戰中取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對士兵心理素質要求極高,如果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當亮晃晃的刺刀頂到面前的時候,絕對是會腿腳發軟的。所以日軍會讓新兵刺殺俘虜和平民來練膽,這既說明日軍的殘暴,同時也說明日軍對白刃戰確實是很有心得的。

說到日軍的刺刀突擊,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就是自殺式的“萬歲衝鋒”。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日軍最標準的刺刀突擊,是用擲彈筒和重機槍壓制住對手的火力,然後再進行刺刀衝鋒。如果不是戰鬥力特別強悍,作戰意志特別頑強的精銳部隊,面對日軍的白刃衝鋒,十有八九是會崩潰的!

面對裝備差火力弱的中國軍隊,一旦進入白刃戰,沒有立即崩潰就已經算是精銳了。而在白刃格鬥中,中國軍隊不僅缺乏拼刺訓練,而且由於營養不足,士兵在體格體力也明顯處於下風,所以在白刃戰中傷亡交換比一比七,一比八都是很常見的。

還別看不起中國軍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東南亞戰場發動刺刀衝鋒,英軍也是經常望風潰敗的。而所謂戰鬥民族的蘇軍,白刃戰的表現同樣——弱爆!在張鼓峰之戰中,日軍和蘇軍一次白刃戰的傷亡是4:110,交換比是1:28!人高馬大,體力佔優的蘇軍還不如中國軍隊呢。


二戰中日軍為什麼如此青睞白刃戰?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


日軍白刃戰只有遇到美軍才碰得個頭破血流,不是美軍的白刃戰更厲害,而是美軍的火力太太太強了!在不考慮空中掩護的情況下,日軍步兵中隊的擲彈筒無論數量、還是射程、威力都無法和美軍步兵連裝備的60毫米迫擊炮相比,而且美軍一線步兵連還可以召喚縱深炮火。75毫米山炮、105毫米、155毫米榴彈炮都是隨叫隨到,壓制不住美軍火力,那麼刺刀衝鋒就成了美軍炮火的活靶子,即便付出巨大代價好不容易接近了美軍防線,美軍步兵連的自動武器裝備數量相當多,不僅有機槍,還有大量的衝鋒槍,就是步槍也都是可以連發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火力密度和強度都相當大,而且美軍普通士兵裝備手槍也很普遍,日軍要進行白刃戰,首先要面對雨點般密集的子彈,刺刀再快也沒有子彈快啊!

所以,日軍白刃戰面對美軍就再也難以施展威風,尤其是在很多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日軍只能無奈地發動“萬歲衝鋒”,那就更是給美軍送人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