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諷刺女校長楊蔭榆,僅用四個字就點出了楊蔭榆的不幸婚姻

魯迅出生於1881年,成名作《狂人日記》。魯迅和文壇很多人都論戰過,和魯迅同時代的著名作家很多都被魯迅罵過。魯迅罵得最狠的人是楊蔭榆,但楊蔭榆不是作家,而是教育家。

楊蔭榆出生於1884年,比魯迅小三歲。楊蔭榆曾留學美國,學成歸國後致力於教育事業,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楊蔭榆思想保守,認為學生只能安心讀書,不能參加愛國運動,不能反對當時的北洋當局。

魯迅諷刺女校長楊蔭榆,僅用四個字就點出了楊蔭榆的不幸婚姻

魯迅和楊蔭榆意見相左,而楊蔭榆開除過幾個進步學生,其中一個就是許廣平。許廣平和魯迅什麼關係,熟悉中國近代歷史的人都知道。

筆就是文人的武器,魯迅寫了一篇雜文來諷刺楊蔭榆,文章標題就是《寡婦主義》,魯迅嘻笑怒罵皆成文章,在文章中用寡婦來比如楊蔭榆,極盡諷刺之能事。

“寡婦主義”這四個字一針見血地點出了楊蔭榆不幸的婚姻,楊蔭榆雖然不是寡婦,但是她是一個離異婦女,正如魯迅文中所說的獨身沒有情愛滋潤的女人。

魯迅諷刺女校長楊蔭榆,僅用四個字就點出了楊蔭榆的不幸婚姻

雖然楊蔭榆出身書香門第,可是家裡子女多,母親愚昧無知,嫌她不漂亮又倔強就不喜歡她,把她嫁給一個弱智少爺。楊蔭榆費盡艱辛逃婚出來,一生致力於學業和事業,沒有再婚。這可能是她對親情和家庭失去了信心,不願意組合家庭吧。

打人不打臉,就算對楊蔭榆不滿,也不應該用她不幸的婚姻來諷刺她。這一點魯迅先生實在是不厚道,沒有君子之風。

魯迅諷刺女校長楊蔭榆,僅用四個字就點出了楊蔭榆的不幸婚姻

《寡婦主義》的部分原文如下:

這裡所謂“寡婦”,是指和丈夫死別的;所謂“擬寡婦”,是指和丈夫生離以及不得已而抱獨身主義的。

至於因為不得已而過著獨身生活者,則無論男女,精神上常不免發生變化,有著執拗猜疑陰險的性質者居多。歐洲中世的教士,日本維新前的御殿女中(女內侍),中國曆代的宦官,那冷酷險狠,都超出常人許多倍。別的獨身者也一樣,生活既不合自然,心狀也就大變,覺得世事都無味,人物都可憎,看見有些天真歡樂的人,便生恨惡。尤其是因為壓抑XING(欲)之故,所以於別人XING的事件就敏感,多疑;欣羨,因而妒嫉。其實這也是勢所必至的事:為社會所逼迫,表面上固不能不裝作純潔,但內心卻終於逃不掉本能之力的牽掣,不自主地蠢動著缺憾之感的。

如果楊蔭榆不是婚姻不幸者,這段話倒也無妨。可惜她偏偏是是一個婚姻不幸的獨身女子,這段文字是不是“打人打臉”,提醒別人的不幸,從精神上打去垮對方?

魯迅諷刺女校長楊蔭榆,僅用四個字就點出了楊蔭榆的不幸婚姻

在魯迅病故後,有人想用他丟下發妻和女學生同居生子的事來攻擊他,卻被胡適先生阻止,胡適反對用私生活攻擊人。但魯迅為什麼要用“寡婦主義”來諷刺楊蔭榆這個婚姻不幸的女人呢?

魯迅僅用四個字“寡婦主義”就點出了楊蔭榆婚姻的不幸,到底是太聰明,還是太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