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老舍的《离婚》是与钱钟书《围城》相媲美的佳作,故事主要围绕旧时北京城五对夫妻展开。

张大哥一家爱做媒,为人圆滑社交广,无奈儿子张天真是个败家子;李先生和李太太是父母包办婚姻,李先生受过高等教育,追求的精神世界的爱情,厌恶李太太的世俗;马太太是李先生心里的“白月光”,漂亮安静有见识,马先生却放荡不羁,和情人私奔了;吴先生因吴太太生不出儿子模样抱歉一门心思要娶小,迫于吴太太“块头”大,超强战斗力,只能忍气吞声;邱先生表面正直却偷偷在外面养小,邱太太是大学生却不能生育,她自命不凡,性格要强,经常把自己是大学生能独立挂在嘴边,实则格局很低,只能依靠男人生活。

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先生们的同事小赵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胚子,一肚子坏水,自私自利,为了往上爬不惜买卖妇女给上级行乐。张天真被误当成共产党被抓进了监狱,张大哥天都塌了,好心的李先生求小赵把张天真弄出来,小赵一边收李先生的钱一边要张大哥把女儿嫁给他才帮忙,张大哥舍不得把女儿给小赵又想救出儿子,陷入痛苦之中。

张大哥的朋友丁二长期受张大哥的恩惠,给小赵传话张大哥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前提要先救出张天真,在小赵把张天真救出来后,丁二把小赵杀了逃到李先生家中。马先生后来回到了家中,李先生希望马太太反抗,但是马太太最终原谅了马先生和马先生一起生活,李先生厌恶身边人性丑陋,也恨自己窝囊,无力改变一切。辞职带着丁二回了老家。

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虽然故事篇幅不长,人员简单,但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无尽沧桑。


1、向生活妥协的婚姻。

这本书名虽然叫《离婚》,其实到最后,谁也没离。就连吴先生后来真的找了个小老婆,吴太太闹得吴先生工作没了,家中不得安宁,最后还是在“离婚?说着容易,吃谁去?我也想开了,左不是混吧,何必呢!”的自我安慰和无奈中妥协了。

而从开头就一直表示想离婚的李先生,也在看到了马太太的妥协后彻底死了追求的那点“诗意”的心,和李太太回到了乡下。在书中的每对夫妻身上都能看到对婚姻的妥协,女的是妥协,男的也是妥协。

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妥协的无奈使人从心底产生一种悲凉感,似乎结婚就是一件苦差事,甜蜜?不存在的。日子就像钝刀子割肉,极疼,还必须得忍着,天天割,时时割,逃无可逃。

离婚吗?除非有一个马太太那样漂亮知书达理的伴侣,否则还不至于舍了眼下的生活,毕竟,一个人过和同床异梦比起来都差不多,同床异梦至少还有儿女在。

从书中移至生活,放眼周边,谁的婚姻不是妥协呢?也许婚姻的本质就是妥协,都是向生活妥协,男人的妥协就像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说的: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致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男人比女人更有资格不妥协,但是白玫瑰就是红玫瑰,红玫瑰也是白玫瑰,折腾到最后,其实都一样。

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造就的。指出女人是被男人造就的。男人既是当事人,又是法官,能审判女人。因为这层关系,女人大多依靠男人,就不得不妥协。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叫《永不妥协》,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讲述一个没有法律背景的单身母亲,历尽艰辛,以永不妥协的勇气和毅力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 。女主角这种“永不妥协”的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向教育都是教我们遇到不平等不正常的事情要保持“永不妥协”的态度,而婚姻,平淡的茶米油盐生活却又能力逼着人不得不妥协。

然而,这就是现实。

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2、对儿女深沉的爱。

《离婚》除了道尽婚姻的无奈与沧桑,更描述了父母对儿女深沉的爱。张天真在家时,张大哥看儿子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两人一说话火药味十足。

但当天真被抓走后,张大哥连工作都不想要了,一切都不想搭理,生活陷入绝望。小赵提出要张大哥把女儿嫁给他才救张天真时,张大哥对李先生说话的表现是:突然立了起来,几乎是喊着“他要秀真!要我的命!”,“活着为儿女奔忙,儿女完了,我随着他们死。我不能孤孤单单地活到七老八十,没味儿!”

张太太也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姑娘,说什么也不能给个骗子手!不能!能保住我的一对眼珠,他说要什么也行。都给了他,我们娘儿几个要饭吃去,甘心!”

就像李先生想的那样:没有儿女,张大哥的生命理想根本地被别人破坏,而自己无从另起灶炉,他只能自己钻入黑暗里,想不起别的办法。

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由人推己,何尝不是如此呢,儿女是我们生命理想的根本,真是我们眼珠的存在啊!为了他们我们能付出一切,没有他们一切都没有意义,为谁奔忙呢?活着都没劲!这么个小小的人儿就能主宰大人的生死。

3、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是人心。

《离婚》时代背景是旧时的北京城,那时候有老李这样的厌恶权势,又无力改变现状的人;有张大哥那样既圆滑又事故左右逢源的人,有他儿子那样的败家子;有李太太吴太太那样把丈夫看成长期饭票的人;有邱太太那样自命清高时时想管住先生的人;还有像小赵那样挖空心思,讨好上级,做违背良心事情的人…

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从衣食住行物质生活到精神文化,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倍,然而人还是那样,依然很多厌恶权势又无力改变现状的人;依然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有很多败家子;依然很多女人依靠男人;依然有像小赵那样的恶人到处作乱…

感觉一切好像都变了,又好像没变,如果把现在的我们和那个时代的人互换,好像只有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已,无奈的人依然无奈,作乱的人还是作乱…

纵观中外历史,竟全部都是这样,不禁觉得唏嘘,同时又觉得生活、人心既然本就这样,改变别人真的不如改变自己啊!

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4、各人的小心思都是有意思,是生活。

我特别爱看描述市井生活的书籍,感觉真实接地气,回味无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贾平凹的《自在独行》,李娟的《羊道》三部曲都是我的至爱。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人物的各种小心思尤其吸引我,这些小心思使人物变得鲜活,我从这些小心思中或多或少能找到些自己的影子。

《离婚》也是这样的一本书。

比如,即使是粗俗无知的李太太,误会李先生和马太太乱搞,在院子里指桑骂槐的把马太太大骂一通,知道是误会后处理起来也是有“策略”的,骂完以后她禁止两个孩子去马太太家,知道是误会后,怂恿儿子去马太太家玩,儿子说“昨儿你不是不让我去吗”李太太说“那是跟你说着玩的呢,你去吧”。

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在两个孩子到了马太太家玩了一会儿,李太太故意在屋门口叫儿子“该家来吧,别尽给大婶添乱,大年底下的”。得到孩子不想回家以及马太太说的“在这儿玩吧,我不忙。”马太太和气的话语后,书中描述李太太还要“细细地化验化验”:冲马太太屋子喊道“吃过了饭,大妹妹?”再次得到马太太和蔼好听的话后,李太太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这一来一回的小心思,把人的眉眼都生动的刻画在了眼前,多有趣味!

还有李张马吴邱太太的“太太团”,因为丈夫工作的事情今天我和你突然亲热得像对亲姐妹,明天你和他断绝邦交,这些小心思,把平淡的生活变得又真实又有意思。

老舍《离婚》:从离婚中看婚姻,看尽婚姻中的妥协对儿女深沉的爱

试想一下,平时我们不就是这样嘛,而且,其实人要没些小心思,大家的劲都往一处使,思想都一样,是多没意思的一件事啊,正是这些小心思,每个人才会不同,才有各自的性格,也才有意思,这些都是生活,生活本该如此啊!

老舍的书,读起来永远令人十分愉快,《离婚》在平淡的生活和质朴、幽默的语言中描绘人性和社会,读完觉得人生百味,回味无穷,据说《离婚》是老舍最满意的作品,真的有其满意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