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目前,葡萄多采用大棚種植,以前期促成後期避雨的高效栽培模式解決了不利氣候因素的制約,不但避開了不良天氣的影響,而且能提早成熟,填補了市場空白。產品早熟優勢突出,經濟效益顯著。然而在種植大棚葡萄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多種病蟲害,如黑痘病、炭疽病等。不同類型的病蟲害,發病的原理也有較大差異,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病蟲害採用多種防治措施。

本文分析了大棚葡萄常見的病蟲害,重點闡述了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期為大棚葡萄病蟲害的科學防治提供參考。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1 大棚葡萄常見病蟲害

1.1 主要病害

大棚葡萄病害主要有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黑腐病、灰黴病、霜黴病、白粉病等。

1.1.1 黑痘病

黑痘病染病初期,葡萄上方會出現針頭大小的褐色斑點,之後會不斷增加,最終形成2~4mm大小的病斑,斑點的中間呈現灰白色,邊緣呈現暗褐色。染病後期,葉片上的斑點變為灰白色的中心,斑點的邊緣呈現為紫褐色,部分葉片斑點出現凹陷,呈鳥眼狀。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1.1.2 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能侵染果、枝蔓、葉和卷鬚等部位。被侵染處發生褐色小圓斑點,逐漸擴大並凹陷,病斑上產生同心輪紋狀近圓形線紋,並生出排列整齊的小黑點,這些黑點是分生孢子盤,潮溼天氣分生孢子盤漏出粉紅色膠狀分生孢子團 。病斑可擴展到整個果面,病果逐漸幹縮成僵果,有時整穗幹縮成僵果。葡萄炭疽病一般在6月侵入發病,7~8月為發病盛期,近成熟期發病加重。謝花後半月(約6月10~15 日)出現病果,成為全年的第一次發病高峰。8月10日前後,由於果實大量成熟,每逢悶熱雷雨天氣,該病進入發病盛期,是全年為害最嚴重的一次。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1.1.3 白腐病

染病的葡萄果梗和穗軸在發病處先產生淡褐色水浸狀近圓形病斑,後期病粒及穗軸病部表面產生灰白色小顆粒狀分生孢子器,溼度大時由分生孢子器內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團,病果易脫落,病果乾縮時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發病初期呈水浸狀淡褐色病斑,形狀不定,病斑多縱向擴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顆粒狀,後期病部表皮縱裂與木質部分離,表皮脫落,維管束呈褐色亂麻狀,當病斑擴及枝蔓表皮一圈時,其上部枝蔓枯死。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葉片發病多發生在葉緣部,初生褐色水浸狀不規則病斑,逐漸擴大略成圓形,有褐色輪紋。葡萄白腐病在28~30益,大氣溼度在95%以上時適宜發生。高溫、高溼多雨的季節病情嚴重,雨後出現發病高峰。在北方,自6月至採收期都可發病,果實著色期發病增加,暴風雨後發病出現高峰。近地面處以及在土壤粘重、地勢低窪和排水不良條件下病情嚴重,雜草叢生、枝葉密閉或溼度大時易發病,偏旺和徒長植株易發病。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1.1.4 黑腐病

葡萄黑腐病主要發生在果實、葉片、葉柄和新梢上。果實被害後發病初期產生紫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後,邊緣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發病果軟爛,而後變為幹縮僵果。葉片發病時,初期產生紅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近圓形病斑,中央灰白色,外緣褐色,邊緣黑褐色,上面生出許多黑色小突起,排入成環狀。新梢受害處生褐色橢圓形病斑,中央凹陷,其上生有黑色顆粒狀小突起。黑腐病菌主要以子囊殼在僵果上過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過冬,夏季以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有適宜的水分和溼度即可萌發侵入。孢子發芽需36~48h,在22~24益時萌發需10~12h在果實上潛育期8~10d分生孢子生活力很強。8~9月高溫多雨和近成熟期發病嚴重。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1.2 主要蟲害

葡萄主要蟲害有根結線蟲、葡萄短鬚蟎以及透翅蛾等。

1.2.1 根結線蟲

根結線蟲侵入葡萄幼嫩根尖組織,在吸收根或生長根上形成根結,侵染嚴重時根系幾乎無吸收根,地上部生長緩慢,樹勢衰弱,產量低。

1.2.2 葡萄短鬚蟎

葡萄短鬚蟎主要為害葡萄的嫩梢、葉片、果穗等。葉片受害後,由綠色變成黃色,然後變紅,最後焦枯脫落。葉柄、新梢受害後,表面變為黑褐色,質地變脆,極易折斷。果實受害後,果面呈鐵鏽色,表皮粗糙龜裂,果實瘦小且含糖量降低、酸度較高,影響果實著色和品質。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1.2.3 葡萄透翅蛾

葡萄透翅蛾主要為害葡萄。幼蟲為害嫩莖髓部,把嫩莖食空後,轉而為害其他枝條。受害部位膨大成瘤狀,枝蔓易折,葉片變黃,果實脫落。

2 病蟲害防治方法

2.1 物理防治

葡萄種植園要避開前茬作物為番茄、黃瓜等線蟲良好寄主的地塊,防治根結線蟲。春天葡萄出土上架後,及時刮除老皮並集中燒燬,消滅越冬蟎。在害蟲的成蟲盛發期,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透翅蛾、吸果夜蛾等害蟲的成蟲,減少果園卵量,這樣既能消滅害蟲,又能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小面積果園還可設置糖醋液誘盆,誘殺吸果夜蛾等害蟲。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2.2 化學防治

目前葡萄病蟲害的防治,仍然需要進行藥劑防治,為了達到經濟、安全、有效、無汙染的防治目的,在農藥品種選擇、防治時間、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上要科學,在不同時期確定不同的防治重點,針對不同病蟲,採用不同的防治措施 。

2.2.1 不同時期防治重點

休眠期至萌芽露綠期以防治越冬病菌、蟲卵為主,在冬季修剪後對樹木噴一次1:1:200 石硫合劑。在葡萄芽萌動露綠時,用好破口藥,噴一次1:0.5:200石硫合劑,減少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房枯病等多種病害的菌源。展葉期至花期,以防治黑痘病、灰黴病為主。幼果速生期至硬核期,是多種病害和透翅蛾的重發期,也是病蟲的防治關鍵期,防治重點包括黑痘病、灰黴病、白粉病、霜黴病、炭疽病、透翅蛾等。漿果著色到完熟期主要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白腐病和房枯病等。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2.2.2防治藥劑

防治黑痘病、炭疽病用 43%好力克懸浮劑1500倍液或 40%杜邦福星乳油8000 倍液或 75%杜邦易保水分散顆粒劑1200倍液噴霧。防治霜黴病用 72%杜邦克露可溼性粉劑700 倍液或 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灰黴病用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 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白腐病用50%白腐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房枯病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1000倍液噴霧。在透翅蛾卵孵盛期用25%滅幼脲懸浮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如幼蟲已蛀入蔓內可用25%毒死蜱乳油加水20~30倍用注射器注入蟲孔內,用膠布封蟲孔殺滅 。

葡萄病害的防治可根據果園病害發生情況,突出重點,選擇對症藥劑防治,在多種病害同時發生時,可將上述藥劑混合使用。另外,在花期不要使用波爾多液和銅製劑,以免造成藥害。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2.3 農業防治技術

大棚葡萄的抗病蟲能力與自身的樹勢具有密切關係,因此為了能夠充分保障葡萄樹的健康,需要注重宣傳農業防治技術,進一步提高農民的農業防治技術水平,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保證葡萄的產量。

2.3.1 科學施肥

大棚葡萄種植過程中,需要分析土質根據種植地的情況合理選擇化肥,注意科學控制氮肥施用,適當補充鉀、鋅等肥料,合理使用葉面肥,充分保障葡萄枝蔓的健康成長。注意葡萄的徒長情況,使得葡萄樹內碳氮比相對合理。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2.3.2 合理控制產量

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對葡萄新枝的數量進行合理控制,對葡萄樹體上的老副枝進行修剪,及時去掉不必要的花芽,使葉果比合理,儘量減少葡萄樹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損耗 。

2.3.3 定期清理果園

葡萄樹修剪結束後,及時清理大棚內的樹枝、殘果,剝除老翹的樹皮和樹斑,對樹幹進行塗白,保障葡萄的正常生長。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2.3.4 合理控制棚內的溫溼度

大棚內環境相對封閉,所以大棚內的溫度、溼度都相對較高,一定程度上為病蟲害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因此,為了能夠保障葡萄的正常生長,可以在大棚內的地面上覆蓋一層透氣的地膜,然後在大棚內安裝通風設備等相關的降溫方法,從而降低大棚內的溫度和溼度。

2.3.5 塗抹石硫合劑

通常果農在修剪結束以及萌芽前期,對葡萄的樹體以及枝杈塗抹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的病蟲害。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2.3.6 合理修剪

在葡萄採收結束之後,需要對葡萄進行適當的修剪,並且還需要及時的去除副梢,同時開展綁蔓摘心工作,對林間的通風情況進行適當的改善,從而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 。

2.3.7 適當延長採摘期

當葡萄處於成熟期之後,去掉遮陰網,在夜間對大棚覆蓋草簾,充分保障大棚內的溫度和溼度,為葡萄的最後生長創造條件,適當延長葡萄的採摘期。與此同時,對於不同成熟期的葡萄還需要進行合理的搭配栽種,使得不同時期的葡萄都能儘快上市。對於同一種品種的葡萄,可以對其播種期限進行科學調控,延長採收期 。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2.3.8 套袋

大棚葡萄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套袋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同時還能提高葡萄品質。套袋材料可以選擇紙袋,成本低,還能保障葡萄表面的光滑。

2.3.9 注重燻棚處理

通常燻棚要在葡萄萌芽的前一週進行,同時還需要間隔一週之後再燻一次。燻棚的材料可以選擇殺菌劑,或者殺蟲劑,保證第二年葡萄的健康生長,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2.3.10 加強檢疫工作

最好選擇無毒葡萄幼苗或者脫毒幼苗,可以有效消除病蟲害的傳播媒介。採用植物檢疫技術,能夠很大程度上阻礙病蟲害的傳播,減少農藥副作用,保護大棚周邊的生態環境。植物檢疫能有效制止或限制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傳播和擴散,對阻止各地未曾發生的植物病蟲害侵入,具有積極作用。例如葡萄根瘤蚜、美國白蛾和葡萄根癌病菌都是我國的主要檢疫對象,由於實施了嚴格的植物檢疫制度對這些危險性病蟲害控制效果較好,到目前為止,尚未造成大面積危害。

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管理模式效益高

2.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對樹體無害的生物及其產品防治害蟲的方法。通俗地說,就是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鳥治蟲。能用於生物防治的生物稱其為害蟲的天敵。天敵主要通過直接捕食害蟲或寄生在害蟲的身體上來消滅害蟲。葡萄蟲害較為常見的捕食性天敵有捕食性瓢蟲、草蛉、食蟲蝽象、捕食性蟎、螳螂、食蚜蠅、蜘蛛、鳥類等。寄生性天敵有寄生蜂、寄生蠅、寄生菌等。 目前,葡萄害蟲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即利用自然界的天敵來消滅害蟲,釋放人工詞養天敵消滅害蟲,使用菌製劑消滅害蟲。目前以第一種方法為主。

以上就是關於大棚葡萄的病蟲害防治的全部知識點,種植戶可多做參考,感謝大家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