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六位國君:五人登基稱帝,一人稱王不稱帝

隋朝一個光彩奪目的大一統帝國,它宛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隋朝輝煌的時候很璀璨,敗亡的時候很迅速。隋朝立國不到40年,有三位獲得正史承認的皇帝,外加兩位沒有獲得正史承認的皇帝,還有一個沒有帝號的隋王楊政道。筆者今天的文章,就說一下隋朝的五帝一王六位君主。

楊堅是隋朝開國皇帝,他的父親名叫楊忠。楊忠自稱出身弘農楊氏,但是遭到了史學界的質疑。楊忠的結髮妻子,名叫呂苦桃。大家看到這個女人名字,就知道她是小門小戶出身。楊忠與呂苦桃晚年得子,生下了嫡長子楊堅。

隋朝的六位國君:五人登基稱帝,一人稱王不稱帝

楊堅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楊堅的童年,在寺廟裡長大。楊堅娶了一個好老婆獨孤伽羅,生了一個好女兒楊麗華。楊麗華嫁給了北周宣帝宇文贇,楊堅因此成了國丈。宇文贇死後,楊堅欺負女兒和外孫這對孤兒寡母。楊堅逼北周靜帝禪讓,建立了大隋江山。

楊堅把四分五裂的中夏大地歸於一統,結束了魏晉以來數百年的亂世。楊堅把一個突厥打成了兩個突厥,被突厥可汗上尊號曰“聖人可汗”。楊堅建立三省六部制,科舉考試等一系列影響我國曆史一千多年的制度,可謂是萬世良法。

楊堅的諡號,是大隋文皇帝。經天緯地曰文,楊堅當得起這個諡號。楊堅是我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或許可以沒有之一。楊堅給接班人楊廣留下了一個“開皇盛世”的基業,就帶著美譽離開了人世。楊堅的死,有人說是死於楊廣謀殺,有人說他是善終。我認為,楊堅只能說疑是善終。

隋朝的六位國君:五人登基稱帝,一人稱王不稱帝

獨孤伽羅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楊廣是一個雄才偉略的皇帝,他是一個極致的理想主義者。楊廣一心想要建立一個“奄吞周漢”的“大業盛世”,為此不顧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上馬了十三項“共禹論功”的大工程。

楊廣的大工程,人們對大運河比較熟悉。在真實的歷史上,楊廣下詔修建的洛陽城、永濟渠、長城等工程,隨便幹成一樣,就足以“共禹論功”。楊廣步子邁得太大,結果摔倒了,再也沒有爬起來。

楊廣吊死江都之後,他的表弟李淵,給他的諡號是隋煬帝。竇建德給他的諡號,是大隋閔皇帝。洛陽的皇泰主,給爺爺的諡號,是大隋世祖明皇帝。在我看來,隋煬帝過於貶低楊廣,明皇帝過於美譽楊廣,還是閔皇帝的諡號比較適合楊廣。

隋朝的六位國君:五人登基稱帝,一人稱王不稱帝

楊廣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淵打進長安城,擁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隋朝第三位皇帝。楊廣被殺之後,宇文化及擁立秦王楊浩為隋朝第四任皇帝。洛陽的元文都等人,擁立越王楊侗為隋朝第五位皇帝。三個小皇帝裡面,楊浩是楊廣的侄兒,楊侑和楊侗都是楊廣的孫子。

楊侑是隋煬帝的孫子,他的父親是早死的元德太子楊昭。楊廣南下江都的時候,讓楊侑留守長安。李淵打進長安之後,效法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擁立了傀儡皇帝楊侑。

楊侑是弱化版的漢獻帝,李淵是強化版的曹操。兩個人演了一出“三辭三讓而後受之”的把戲,就完成了以唐代隋的歷史進程。

隋朝的六位國君:五人登基稱帝,一人稱王不稱帝

李淵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楊侑退位之後,想當一個山陽公。只可惜,楊侑沒有劉協的運氣,李淵也沒有曹丕的度量。楊侑退位之後,不明不白就死了。史學界普遍認為,是李淵謀殺了楊侑。

宇文化及殺了楊廣,也不敢稱帝。宇文化及也效法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擁立秦王楊浩為皇帝。楊浩的父親是秦王楊俊,母親是崔氏。楊浩的父親,被秦王妃崔氏毒殺。楊浩被母親牽連,在隋朝宗室裡面沒有地位。

宇文化及能擁立楊浩,就是看中他沒有實力好操控。宇文化及很快就兵敗了,他想在臨死前過一把皇帝癮。宇文化及毒殺楊浩,大搖大擺坐上了皇帝寶座,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隋朝的六位國君:五人登基稱帝,一人稱王不稱帝

王世充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隋朝的三個小皇帝裡面,實力最強的是楊侗。楊侗是隋朝眾臣擁立的皇帝,手上握有洛陽兵馬。楊侗雖然不是傀儡皇帝,但是面臨著瓦崗軍的圍攻。王世充與瓦崗軍交戰,雙方互有勝負。滿朝文武只有王世充能對抗瓦崗軍,楊侗只能把洛陽的兵力都交給王世充。

王世充擊潰了瓦崗軍,一下子收編了十幾萬降卒。洛陽的兵力全部在王世充手上,楊侗也成了弱化版漢獻帝。王世充逼楊侗禪讓,楊侗寧死不從。王世充不管不顧,依然登基稱帝。王世充殺了楊侗,楊侗臨死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願身後世世,勿生於帝王之家。”

楊政道是隋煬帝的孫子,他的父親齊王揚暕被宇文化及殺了。祖母蕭皇后帶著楊政道流落突厥,突厥可汗擁立楊政道為隋王。請大家注意關鍵詞“隋王”,楊政道雖然是隋朝的第六任君主,但是沒有帝號,史稱“偽隋王”。

隋朝的六位國君:五人登基稱帝,一人稱王不稱帝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楊政道在定襄收攏舊隋將士,與李唐王朝對抗,企圖恢復大隋社稷。貞觀三年,李世民向突厥發起大反攻。李靖奇襲定襄,大破突厥鐵騎。楊政道走投無路,向唐軍投降。唐軍把楊政道押回長安,聽候李世民發落。

李世民不是李淵,李淵行霸道,李世民行王道。李世民以寬仁治國,不會對敵人趕盡殺絕。李世民沒有為難楊政道,給了他弘農郡公爵位。楊政道在貞觀朝享用著優渥的物質供給,還被李世民封了一些閒職官位。楊政道活到唐高宗當朝的時候,最後得以富貴善終。

相比於隋朝的其他三位小皇帝,楊政道的結局還算圓滿。相比於楊堅對北周宗室趕盡殺絕的手段,李世民對楊政道已經仁至義盡了。


本文史料來源:《資治通鑑》《二十四史》。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