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靠拍马屁当上了状元,多年后,一些赶考学子竟然争相祭拜

在封建社会,成为状元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无论哪个朝代,“金榜题名”都被认为是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完全可以和洞房花烛并列。而在民间的众多传说和戏曲中,状元大多成为了人人艳羡的驸马爷,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是,状元虽然难得,但若想获得皇帝的青睐也并不容易。

我国历史上的状元共有七百五十个左右,但是,能够做到宰辅的人并不多,能够流芳百世的人就更少了。有的状元春风得意后,便处处走背运,清朝嘉庆帝时期的状元龙汝言就是其中一例。说起这个龙汝言,他能当上状元并不是完全靠自己的才能,其中,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这个人靠拍马屁当上了状元,多年后,一些赶考学子竟然争相祭拜

高中状元前,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教师,每日的工作就是给一名八旗统领的孩子们教书。有一年,这位统领得知嘉庆帝的生日快要到了,于是,想要写点寿词为皇帝祝寿。可是,他只擅长带兵打仗,对于吟诗作对却是一窍不通。如果靠胸中这点墨水来强行写寿词,很可能会弄巧成拙,引起皇帝的不快。思前想后,他决定让龙汝言帮忙写寿词。

龙汝言能够担任教师,肯定是有点才学的。他对统领的请求满口答应,当即从康熙帝和乾隆帝的作品中选出了两百个句子,然后,精心写成了一首长诗,以此来作为贺寿的寿词。统领将这篇寿词呈上去之后,嘉庆皇帝看了非常高兴。按说,比龙汝言写的好的寿词并不少。但是,嘉庆帝不欣赏别的,只欣赏这篇寿词中对先帝诗句的引用。在嘉庆帝看来,这是对自己父亲和祖父的欣赏,是非常难得的。

欣喜之下,他下令召见这位统领,并予以重赏。统领知道自己胸无点墨,害怕在皇帝的询问下露出马脚,索性直接说出了寿词是龙汝言代做一事。嘉庆帝听了之后不仅没有怪罪这位统领,反而称赞龙汝言道:“南方的读书人大都眼高于顶,对先皇的作品很是不屑。现在这位龙汝言不仅通读先皇诗作,还将他们组成了一篇寿词,可见他的忠心。”为表示自己对龙汝言的赏识,嘉庆帝下旨赏龙汝言举人出身。

这个人靠拍马屁当上了状元,多年后,一些赶考学子竟然争相祭拜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非常严格,很多读书人考了一辈子也不过是个秀才。全国那么多的读书人,每隔三年才出一千多个举人。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写的《范进中举》中,主人公范进就是因突然中举而太过激动,这才发疯的。当时,范进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而龙汝言只因一篇寿词就当了举人,可见嘉庆帝对他的欣赏。成了举人之后,就可以不用参加院试、乡试,直接就能参加会试。

嘉庆帝得知龙汝言参加了会试之后,马上唤来主管会试的官员,想要了解一下录取结果。不料,他翻遍了录取的文章,其中,并没有龙汝言。嘉庆帝在感觉尴尬的同时,也不由地怪罪起会考官来。自己钦定的举人在会试中连名次都排不上,这不是变相地说自己识人不明吗?于是,嘉庆帝没好气地对这次会试评价道:“不行不行,这次录取的文章很不好。”

会考官听了之后非常不解,这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文章啊。为了不惹皇帝生气,他并没有当众分辩,而是在事后找来了嘉庆帝身边的太监询问,想要了解一下嘉庆帝对文章的喜好。太监们早就知道嘉庆帝欣赏龙汝言,于是,向会考官指点道:“陛下不是不喜欢你们选出来的文章,主要是你们没有录取龙汝言而已。”会考官感到非常迷惑,赶紧询问龙汝言是何方神圣,这才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个人靠拍马屁当上了状元,多年后,一些赶考学子竟然争相祭拜

了解到嘉庆帝的心思之后,会考官在三年之后的下一次会试中果断录取了龙汝言。嘉庆帝见龙汝言榜上有名,于是,对这次的会试再无任何异议。会试之后就是殿试了,负责殿试的官员们早就打听到了龙汝言这个人。为了让皇帝高兴,他们不约而同地将龙汝言的文章定为了一甲第一,也就是状元。等到揭榜的那一天,嘉庆帝见龙汝言高中状元,不禁自然自语道:“朕看中的人肯定是没有错的。”

就这样,龙汝言摇身一变,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状元郎。龙汝言成为了状元后,嘉庆帝对他更加看重,不仅经常赏他财物,还把很多编撰工作放心地交给他。很多老臣在羡慕龙汝言的同时,都断言他的官位会飞速上升。但是,龙汝言并没有长久地幸运下去。他家境贫寒,又自幼丧父,靠着岳父的照顾才勉强生活下来。因此,他在妻子面前一直都是唯唯诺诺的,根本不敢和妻子发生任何冲突。

甚至,每当妻子发怒的时候,他都只能离开家去朋友那里住几天,等妻子气消了再回去。当了状元之后,龙汝言本以为自己在家中的处境改变很多。不料,他的妻子仍然像往常一样对待他。长久的隐忍,使龙汝言习惯了用躲避的方法来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现在虽然有了点底气,但是,他还是不敢和妻子争吵。这天,他见妻子生气,又像往常一样跑到了朋友家住。

这个人靠拍马屁当上了状元,多年后,一些赶考学子竟然争相祭拜

就在龙汝言没在家这几天,嘉庆帝派人送来了一些书稿让他校对。由于,嘉庆帝对龙汝言的才学非常信任,因此,这次给他送来的是先皇乾隆帝的编撰资料。龙汝言的妻子不识大体,接到书稿后根本没有通知龙汝言,还在那里自顾自地生着闷气。等到第二天朝廷的人来要书稿的时候,她就将书稿原封不动地还了过去。而且,为了遮掩家丑,她从始至终都没说龙汝言不在家的事情。

真是无巧不成书,由于,写这个资料的官员太过马虎,将乾隆帝谥号中的“纯皇帝”写成了“绝皇帝”。而官员们都认为龙汝言已经校对过了,就把书稿直接上呈给了嘉庆皇皇帝。嘉庆帝对自己的父亲非常尊敬,于是,细心地看起了这份书稿。当他看到“绝皇帝”这三字的时候,顿时气得浑身发抖。在当时,皇帝那可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民众避讳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皇帝的名字,还要注意皇帝的庙号。

比如,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全国的秀才都不能再说自己是秀才,只能说是茂才。康熙帝名为玄烨,为了避讳,紫禁城原来的北门玄武门直接改成了神武门。而且,康熙帝为了体现自己的威严,提起唐朝的玄宗也不叫玄宗,而是改称唐明皇。在强制避讳的情况下,一旦有人敢对皇帝的名字不敬,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嘉庆帝大怒之下本想将龙汝言斩首示众,但思索再三,还是不忍心痛下狠手。

这个人靠拍马屁当上了状元,多年后,一些赶考学子竟然争相祭拜

最后,嘉庆帝下令革去龙汝言的所有官职,并永远不再起用。得到消息后的龙汝言面如死灰,当了状元却没法做官,自己的这个状元也就形同虚设了。龙汝言昨天还是高高在上的状元郎,可没多久就稀里糊涂地被打回了原形。他的发迹源自巧合,丢官也是源自巧合。现今,安庆市罗岭镇小龙山村有龙汝言的状元书屋,此人竟成了众多赶考学子争相祭拜的对象,也许大家都希望能够沾一点他的好运气吧。

这看似可笑,但是,从他能高中状元一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官场中的某些“道理”。这些道理就是:处处要以迎合皇帝为主,要把皇帝放在第一位,至于自身的才学,那反倒没那么重要了。当官场中人人都认同这些道理的时候,清王朝从强盛走到覆灭也就不奇怪了。

【《清代野记》、《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