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不知李斯光陰付流水,壯不學斯人生多油膩,貴不讀斯命運會翻車

在中國的丞相里面,恐怕永遠沒有幾個能和李斯相比的,功勳、罪過無出其右者,如果說秦始皇為千古一帝,那李斯必然也是千古一相。正如秦始皇千年來被深深的誤解,李斯也被不公正的對待,當我們靜下心來,去認真的回看李斯,你會看到:一個有過彷徨,更有追求的少年李斯;一個努力拼搏,永不放棄、智勇無雙的李斯;一個利令智昏、貪權戀貴、不懂取捨的暮年李斯。


1、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貧窮

窮不知李斯光陰付流水,壯不學斯人生多油膩,貴不讀斯命運會翻車

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大於窮苦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這是兩千年前,李斯對社會地位和貧窮的論斷,意思是說:罵人最惡毒的話無過於罵你是個賤民,窮困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悲哀,那些標榜自己安平樂道,厭惡名利的人,其實就是吃不上葡萄覺得葡萄酸,不是值得效仿。

千年以後的今天依然覺得很犀利,很現實,很正確,一個人的價值是不能在卑微和貧窮中體現的。

在當今的社會形態中,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行走、大膽的發聲,沒有了“士農工商”的劃分,職業再也不能成為社會地位的標底。然而貧窮依然存在,貧窮對人生的傷害依然存在,可能更加嚴重。

貧窮不僅意味著你不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不能穿上漂亮的衣服,不能住上寬敞的房子,而是意味著你無法獲得良好的教育,無法擁有開闊的視野。貧窮讓你自卑,讓你不敢擁有夢想,讓失去與人競爭的機會、勇氣和能力。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同貧窮對鬥爭,去爭取更好的環境。

人的改變源自於內心的改變,說得高大尚點就是人必須要有理想,對科學的探索、對事業的追求、對財富的渴望等等。一個少年沒有理想,他的人生就像浮萍隨波逐流,理想能使一個人更加積極的面對人生。

李斯二十多歲的時候,是楚國上蔡管糧倉的庫管,有一份正式的、安穩的工作。他那個年代,國際關係緊張,國與國之間經常發生邊境衝突,能有份工作是相當不容易的,也說明李斯同學是個好少年。

李斯同學不僅有工作,而且還有老婆、有孩子,本來他可以平平淡淡、安安穩穩地生活下去,但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又有理想的李斯,放棄了這樣安穩的生活。

他發現廁所裡吃糞便的老鼠,聽到人聲,或者狗的聲音,立馬嚇的就跑了;而糧倉庫裡的老鼠,吃著堆積如山的糧食,住著寬大的糧倉,一點也不害怕狗和人。他得出來一個結論:“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環境改變人,平臺成就人。沒有好的環境和好的平臺,就不會有好的人生,兩千年後的今天是不是也是這個道理。李斯的內心發生了改變,他要更高的平臺和更大的追求,他不能像困在廁所裡的老鼠一樣困在上蔡這個小地方。


2、我要上學去,選專業是成功的第一步

換環境,換工作。

辭職。李斯把別人羨慕的工作辭了,他將追求更廣闊的天地,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他決定先提高一下自己的學歷和知識水平。

辭職後,他的第一次選擇和考驗來了,去哪學,學什麼?首先得選個好學校、好老師,其次得選個好專業。

他首先選擇了跟荀子學。荀子曾經是“稷下學宮”的校長,“稷下學宮”可是六國之中最好學校,現在荀子正好在楚國蘭陵辦學,所以李斯選擇名師荀子,名師出高徒嘛。

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專業有“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墨家、農家、縱橫家等等”,但李斯選擇了最冷門的專業“帝王術”,全世界就六個國家,就業面窄得嚇人,但李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他無所畏懼。

這一學就是十幾年,他還有老婆孩子,十幾年沒有收入,全力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期間可能遭遇的經濟問題、情感問題、輿論問題等等,困怕一般人難以承受。最後,李斯不僅很好地完成了學業,而且還輔修了其他專業,比如法律專業。

李斯在學習專業前,已經想好了自己將來的就業方向,他有清晰的職業規劃,他要做到達學以致用。他主攻的專業,只有帝王需要,而此時六國之中,秦國的綜合實力最強,也是最重視人才的國家,秦國以前的大官商鞅、張儀、范雎都是外國人,現在的左右丞相昌平君、昌文君也都是楚國人,秦國這種只以能力論英雄的就業氛圍是其他國家沒有的,其他國家多半都是裙帶關係,能力超眾的人還常常會遭遇不測,想起自己國家的伍子胥,李斯更加堅定了去秦國的念頭。

李斯在學習期間,對天下形勢做了詳細的分析,他給秦國設計好了發展方向,也給自己規劃好了人生目標。他準備好了一切,踏上了去秦國的尋夢之旅。

此時,李斯是37歲的中年男人,但他的人生與油膩無關,他內心一團火熱,人人剛剛開始。


3、從零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

李斯來到秦國,首先在呂不韋門下找個打雜的工作(舍人)。高目標、低起點,不知道年近40的人還有幾人能有這樣的沉著?他要接近權力的中心,必須要接近處於權力中心的呂不韋,所以他選擇“先就業,再擇業”,這種選擇建立在他的自信和能力上。

沒多久李斯就靠著自己的才華升任“郎官”(守衛宮中走廊的近侍官),有了接近秦始皇的機會,他又一次能抓住機會,將他幾年的研究成果兜售給了秦始皇:“只有秦國能統一六國”,這激起了年輕國王的鬥志。

他“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理論,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年輕的皇帝的理想,他的才華又緊緊和這種需要相聯繫。李斯再一次升遷,成為秦始皇的長史(秘書),有了和秦始皇朝夕相處的機會,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為了儘快實現秦國一統天下的目的,在秦始皇的支持下,李斯成立了自己的部門(專業的“間諜”機構),成為第一人部門首長,用金錢離間諸侯國和君臣關係,暗殺清除反秦的人們。因為,李斯一腔熱情、用心為秦國工作,所以他被拜為客卿(可以被任命為秦國高級官員的預備梯隊)。

在他事業的上升期,也就是他入秦國工作的第十年年頭,公元前238年,秦國發生一件大事,差點葬送了李斯的夢想。一些列針對秦國的間諜行為也讓秦國疲於應付,特別是韓國的間諜鄭國,作為水利專家進入秦國,想以幫助秦國新修水利的名義消耗國家財富以達到消弱秦國的目的。此事一出,秦國的王公們,要求秦始皇無差別的驅逐全國的外籍官僚,李斯就在其列。

時年47歲的李斯即將要失業。在危機面前,李斯又一次展現了他的冷靜沉著,用《諫逐客書》巧妙地論述了逐客的錯誤,使秦始皇及時糾正了自己的過錯,李斯不僅沒有下崗,反而升任

秦國的高級官員廷尉,位列九卿,掌管刑獄,相當於司法部長。(也算專業對口)

李斯用了十幾年去學習,去提高自己,又用了十年認真、踏上工作,在上任廷尉後的十多年,李斯逐漸成長為秦帝國的丞相,這期間的成就才可謂彪炳千古。

在公元238年至公元221年這期間,李斯幫助秦始皇實現了統一全國的目標。統一之前,李斯的成就應該不比在戰場上拼搏的武將們少,若不是這樣他也不可能成為帝國的第一任丞相。

窮不知李斯光陰付流水,壯不學斯人生多油膩,貴不讀斯命運會翻車

統一之後,李斯的貢獻就特別明顯,郡縣制的推行,在此後延續兩千多年,從此政權組織形態不在僅僅依靠分封的宗族力量,而是轉向依靠稅賦的力量。“車同軌、書同文”為中華名族的形成和文化的繁榮奠定基礎,為推動形成統一的國家概念,採取的“焚書坑儒”也不無道理。

漢族離不開漢字,漢字離不開李斯,假如沒有李斯是否會有今天漢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假如秦朝能如羅馬一樣蔓延一千多年,李斯也就不會被人詬病了。


4、貪戀權貴,禍國殃己

李斯的幸運來自於秦始皇,如果沒有秦始皇這樣的明主,也就沒有李斯發熱的機會。而李斯的不幸也來自於秦始皇突然離世。

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於視察全國的途中,在去世前他的遺詔是讓長子扶蘇儘快返回咸陽給自己舉辦葬禮,這意味著扶蘇將是未來帝國的掌門人。

趙高為了謀求自己的前程,拉攏李斯參與合謀,篡改詔書,誅殺了扶蘇和蒙恬。

李斯在趙高提出篡改詔書時,強烈標示過反對,但最終因為他貪戀長久的富貴,參與了這次合謀,兩年後,不僅自己被大卸八塊而死,而且被誅了族。

窮不知李斯光陰付流水,壯不學斯人生多油膩,貴不讀斯命運會翻車

李斯其罪一,是辜負了領導秦始皇對他的信任。

“士為知己者死”已經是戰國時代的普遍共識,秦始皇不僅對李斯有知遇之恩,而且有培育之情,李斯有負重託,成為不忠不義的人,難逃歷史的唾罵。

李斯其罪二,是為一己私利,罔顧國家利益。李斯害怕扶蘇的上位,導致自己地位和權利的喪失,採取蔑視國家法律的自我保護行為,是一種不顧國家利益只顧個人得失的自私自利行為,這種行為更加可恥。假如扶蘇上位,李斯可能失去權力,但李斯作為國家的功勳之一,即使有被清算的可能,也不會有殺身之禍,即使有,他也會被公平的評價。可他沒有堅守自己的職責,逾越了權力的鴻溝,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不僅危及自己的生命,也葬送了包含他心血的秦朝。

李斯在秦始皇去世以前的所作所為,都是積極人生該有的樣子,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他本該輝煌的一生,卻在他的一念之間徹底翻車,悲哀地多活了一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