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最近因為新型冠狀肺炎,大家都宅在家,沒有辦法愉快的過年,很多人都紛紛轉移注意力,開始陪娃寫作業,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寫作業究竟用不用“陪”?

放假在家絕大多數孩子們都不願意主動寫作業,經常是父母追著、喊著才慢慢吞吞寫了幾行,有時候逼得爸媽不得不上點“家法”,這陪孩子寫作業不知不覺中也成了父母的一項新任務,那不陪孩子究竟行不行,其實還真的可行,甚至有些“陪”法反而會讓孩子們變得厭學。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不是所有的“陪”伴都對孩子有益

相信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我每天陪著他,他都不好好寫作業,我不管,那還能得了!”

這大概是陪寶寶寫作業大軍中大多數父母都有的心態,大家都覺得我每天盯著他,都不能認真寫作業,放手讓寶寶自己來,我怕他一個假期都寫不了一個字。

其實對於孩子們而言,父母的督促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孩子們的自控力不足,一般在初中以前,絕大多數的孩子是需要父母督促學習的,而這個時候父母適當的助攻會有助於孩子們學習的進步,但是這並不代表“陪”孩子寫作業,是父母的必修課,相反,不陪孩子寫作業,反而有利於孩子自覺性的形成。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孩子們自己寫作業更容易培養好習慣

為什麼家長都喜歡“陪”孩子寫作業?

很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無外乎有這樣幾種原因:

  1. 別人都在陪孩子寫作業,我不陪,好像我很不稱職;
  2. 老師要求家長必須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還得給孩子檢查錯題,我不如陪孩子寫;
  3. 孩子整天調皮搗蛋,不督促就不認真寫作業;
  4. 孩子太粗心,不盯著就不認真寫,字也寫的歪歪扭扭;
  5. 不陪孩子寫作業,孩子總搞一些小動作。

因為有著這樣那樣的原因,家長朋友們總覺得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項任務,是每個家長必須攻堅的難題,大家都忘了,寫作業其實是孩子的任務,不是家長的。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學習是孩子的任務,不是家長的

絕大多數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是希望能夠真正幫到孩子,不論是提高孩子的學習質量,亦或是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但是這也會導致絕大多數父母出現一個問題,他們不能容忍孩子犯錯,孩子們粗心、犯錯、亦或是磨蹭,每一個細節都被大人看在眼裡,而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立馬指出孩子的問題。可是孩子們犯錯的幾率很高,家長們長期以往的陪伴,反而會演變成無時不刻的嘮叨、不耐煩和絮絮叨叨。

甚至有些父母會不由自主地給孩子們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想象一下,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醒來最多的事就是被父母指責,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即便是休息的時間,他們也要謹小慎微,生怕一不注意,父母就喊出一句“你到底知不知道學習,你就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不良影響多

"陪”孩子寫作業,會有哪些影響

很多父母陪孩子寫作業,總會不經意犯這樣幾種錯誤:

1. 把陪孩子寫作業當成是自己的任務,甚至幫孩子安排究竟應該寫什麼,怎麼寫。

2. 孩子一寫錯、一磨蹭就立馬提醒,不給孩子時間。

3. 總覺得自己特別瞭解孩子,一有問題立即警告。

4. 孩子不寫作業很生氣,孩子認真寫作業又很心疼。

絕大多數的父母,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總會不經意的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父母都喜歡用一句話來安慰自己——“我都是為了孩子”,在父母看來,父母種種行為都是為了孩子,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是因為覺得孩子自我統籌能力差;孩子寫錯題,墨跡就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不如自己心意,就是孩子不配合,總之不論是出現什麼問題,父母總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父母總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父母不給孩子機會去嘗試安排自己的任務,孩子潛意識覺得這都是父母的工作;孩子不寫作業父母就喊,無形中孩子會覺得好不容易有了忙裡偷閒的時間,趁父母沒喊我趕緊玩一會;孩子稍不和父母心意,父母就生氣,一次兩次可能沒什麼,可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們可能會疏離父母,

甚至因為種種問題和父母對立,這就不好了。

還有一種父母,他們往往“恨鐵不成鋼”,孩子稍不認真學習就氣的不得了,只要孩子寫作業,父母就像是監工,時刻緊盯著孩子,生怕孩子出什麼“岔子”,卻無形中忽略了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這種來自父母的壓力,往往會造成孩子“外緊內松”,父母在,感覺永遠都在學習,但是隻要父母鬆懈,孩子便完全沒有自主學習能力。這也就是很多孩子為什麼反而進入了大學,卻開始了掛科,不學習的路線。因為孩子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學習這件事是自己的,自始至終,孩子們意識裡都覺得是為父母而學,一旦父母這份壓力不見了,孩子們很容易卸下盔甲,解除戰鬥狀態。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鬆懈而卸下盔甲

自覺高效的寫作業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孩子自己習得

對於孩子們來說,需要的並非父母的“陪”讀,而是一種自覺高效的寫作業的能力,這種能力也並非天生的,是需要孩子們後天養成好習慣,慢慢去習得的一項技能。

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呢?

1、給孩子創造主動性環境

想要讓孩子養成自覺高效的學習習慣,父母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主動性的學習環境,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事,而不是父母的責任。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或者作業完成情況不好,父母就立馬上任,"陪“孩子寫作業,完全剝奪了孩子主動嘗試的機會,甚至連試錯的機會都沒有給孩子,這就很難避免孩子後續出現更多的問題。

父母給孩子創造主動性環境,一方面是讓孩子主動去完成作業,另一方面是父母要儘量忍住,減少對孩子的無用干涉。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不用心時忍不住吼孩子,也有些父母會在孩子熬夜寫作業時又忍不住要給孩子額外建議,但是這些都不利於孩子主動性的建立。父母要儘量學會忽視,也許在孩子交作業前不久他們還沒有完成作業,但是父母的額外操心反而會讓孩子們忽視自己的錯誤。只有父母偶爾“放任”孩子一兩次,讓孩子們意識到沒有完成作業帶來的後果,才能讓孩子真正體驗這個過程,也會改變對待學習任務的態度。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多給孩子創造主動性機會

2、幫助孩子建立成就感

成就感是讓孩子們成功的一道橋樑,孩子們在某件事上有成就感,就會有更多的信心,也會更願意堅持。

當孩子們認真完成作業或者某些學習方法獨到有效時,父母可以適當的誇獎和肯定孩子,讓孩子們建立正確的自信心。如果父母有更高效的學習方式,也可以通過某一次互動,或者在某一次給孩子講解題目的過程中給孩子指點一二,這也會幫助孩子們更快尋找到學習的感覺。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幫助孩子建立成就感有助於養成好習慣

3、善用“後果教育”

德國人比較喜歡“後果教育”,這種方式更多的是讓孩子們自己去承擔後果,通過後果去學習究竟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父母在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也要善於“後果教育”,適當讓孩子去體驗,去嘗試,也去承擔事情的後果,這對孩子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成長,如果因為父母看不慣、看不得就輕易的幫孩子做決定,或者輕易的給孩子指明方向,那孩子們失去的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同時孩子們也會逐漸丟失自己的統籌調節能力,事事都需要父母,長期以往,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善於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4、儘量避免命令、嘮叨和指責

命令、嘮叨和指責是家長們的常用技巧,但是卻不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主能動性的法寶,相反,會讓孩子們產生牴觸心理,甚至讓孩子們產生不自由的感覺,覺得自己處處受限或者產生內疚、自責感。而這種感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和習慣,甚至會讓孩子變得厭學。

長期的命令、嘮叨和指責會影響人的心理狀況。年長以後,甚至會影響神經系統的自控能力。這種反覆性和重複性的負面情緒不但會影響孩子們的心理發展,也會讓孩子們在處理問題的行為上越來越被動。所以父母如果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得自覺自律,父母就應該收斂負面情緒,減少對孩子的命令、嘮叨和指責,尤其要避免長期習慣性使用這種方式逼迫孩子寫作業。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父母要減少對孩子的指責、嘮叨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是針對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父母更應該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可以給孩子建議和方法,但是不應該命令和安排,一般來講,因為學校和老師的壓力,絕大多數孩子其實是能夠意識到不按時完成作業的不良影響的,往往這個時候父母的態度會直接決定孩子今後會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去體驗,去嘗試,之後孩子才會真正有可能自覺。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克服自己弱點的滿足,那麼他就會以批判的態度看待自己。正是從這一點上,開始一個人的自我認識,沒有自我認識,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肯有自我紀律。

所以父母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試錯,孩子自己學習,自己寫作業可能會有各種不如人意的情況,但是父母儘量從積極的角度去尋找能夠讓孩子保持愉悅的動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內在的驅動力去堅持,這也會幫助孩子們更好的適應。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培養孩子們自覺自律性更重要

還有一部分父母覺得一直以來我都是陪著孩子寫作業的,並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好,甚至我的孩子還會主動要求我陪讀,其實這種情況下,並非孩子覺得父母陪自己效率高,而是因為孩子對父母陪讀產生了依賴,甚至覺得父母陪自己寫作業是應該的。這種情況下,

父母也無需立馬放開孩子,讓孩子們自己去做這件事,因為起初孩子已經習慣了有父母陪伴的感覺,突然讓孩子自己來孩子也許會無所適從。這種情況下,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循序漸進的放手,不要一口吃個大胖子,也不要希望孩子一夜之間就長大,尋找激勵讓孩子們真正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家長的,逐漸培養起孩子們自覺自律的能力。

“陪”娃寫作業不良影響多,自覺高效學習習慣父母需要知道這4條

父母要學會適當的放手

平時的你在家陪孩子寫作業嗎?孩子的自覺性如何呢?

我是陽媽 ,持續分享育兒有關內容,喜歡可以點贊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