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資本市場母基金影響幾何?


1)在節後首日暴跌中,

多頭母基金抗壓能力突出,好於單一基金和個股;

2)去年曾反覆溝通的2020量化大年將至,量化母基金在節後甚至逆勢上漲;

3)資產配置型母基金分散、對沖效果顯著,市場下跌反而給多頭策略創造了建倉機會。

4)海外美元母基金在大中華投資比重低(10%以下),受疫情衝擊有限,創造了加倉機會。


一、資本市場劇烈波動,投資者間行為分化

節後首日A股重挫8%後,次日已企穩,A股的定價效率明顯提升。與宜信財富資本市場判斷一致,即,短期雖有壓力,但以史為鑑,“危”後為“機”,資本市場長期佈局機會反而更加明確。


歷史上的多次大幅下跌中,個人與機構投資者行為差異巨大,這次也不例外。對於疫情對股市影響,個人投資者普遍看空,公募贖回量大幅增加、個股賣壓大;而機構投資者普遍看好後市,北向資金逆勢抄底超200億、境內保險長錢大幅買入。


中國股票市場的短期價格由佔80%交易量的散戶交易出來,但長期價格卻由機構定價。作為專業投資機構,宜信財富資本市場團隊與個人投資者的區別在於,以長期視角看問題、配置策略,在短期最悲觀的時候,需要樂觀些;最樂觀時候,需要悲觀些。


同樣面對疫情和市場調整,為何機構要比個人投資者樂觀得多?如此樂觀只是在灌雞湯嗎?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統計,截至2018年底,近15年股票基金年化收益率為14.1%,債券基金6.9%,顯著高於市場無風險收益率水平;而同期,個人投資者有盈利的佔比不到一半,僅為41.2%,有虧損的投資者佔比25.1%。投資者行為、心理、紀律性的差異,造就了“基金賺錢、投資者虧錢”的狀態。


二、疫情對母基金淨值影響有限,專業投資價值凸顯


宜信財富母基金團隊,持續保持對市場的關注,梳理了基金受疫情的影響,並給出了專業投資建議。


整體看:

1)在節後首日暴跌中,多頭母基金抗壓能力突出,好於單一基金和個股;

2)去年曾反覆溝通的2020量化大年將至,量化母基金在節後甚至逆勢上漲;

3)資產配置型母基金分散、對沖效果顯著,市場下跌反而給多頭策略創造了建倉機會。

4)海外美元母基金在大中華投資比重低(10%以下),受疫情衝擊有限,創造了加倉機會。



具體看:


1)多頭母基金:多頭倉位提前下調,受疫情影響幅度有限,加倉機會顯現


突發疫情降低市場風險偏好,A股及港股承受短暫拋壓,但國家“逆週期調節”配套政策有所增強,預期回調後會逐漸回穩。母基金有約70-80%多頭倉位,但優選的子基金投研能力強、倉位控制好,實際損失明顯低於指數,抗風險能力突出。對比2018年股災看,當時全年主要指數跌幅約25-33%,母基金僅回撤5-10%。

母基金股票多頭策略比例節前已有下調,受市場下跌影響有限,現金部分將在疫後恢復行情中,增投到股票多頭標的中,繼續選擇優秀的專注基本面的管理人,分享更多疫後最先修復的企業收益。


2)量化母基金:多空雙向交易,市場波動性增加有利業績


受疫情影響,節後首日股市千股跌停,滬深30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跌停,商品市場20多個品種跌停,波動率大幅攀升。

量化策略多空雙向交易,母基金受股指下跌影響有限。同時,股市和商品市場波動率上漲,暴跌中上證50ETF期權和滬深300期權波動率較年前上漲近一倍,對量化策略形成一定利好。對比2018年股災看,當時全年主要指數跌幅約25-33%,母基金僅回撤0-2%。

量化母基金2月3日當天淨值預估上漲0.5-1%。


3)資產配置型母基金:各策略配置合理,有效對抗風險


短期看,母基金淨值或受股票多頭策略帶來的下跌影響(佔總體倉位30-40%),但其他如套利、債券、CTA等分散化策略對母基金進行了很好保護,整體運行穩健。對比2018年股災看,當時全年主要指數跌幅約25-33%,母基金回撤很小,僅約0.2%。

母基金按照低相關性、策略風險分級的方法配置組合,歷史上每次突發事件帶來的市場波動,都能更好體現母基金“進可攻、退可守”的特點。


4)海外美元母基金:受疫情影響有限,長期看好大中華市場


母基金採取多策略、多市場、多資產的投資策略。目前投資大中華區比重較低(10%以下),受疫情衝擊有限。此外,子基金策略方面,40-50%為股票多空、約30%為量化、15%為相對價值,市場單邊下跌對淨值影響有限。

這次疫情帶來的震盪偏短期,我們中長期看好中國/亞洲區市場不變,回調剛好為母基金帶來大中華區資產的加倉機會。


三、部分在投子基金觀點明確,機構投資者看好後市


宜信財富母基金團隊的投資池,已覆蓋了境內、外市場最優秀的管理人,涵蓋股票多頭、債券、量化及海外市場等多種策略。


整體看:

1)多頭策略:肺炎疫情對一季度國內經濟情況造成影響,股市會受衝擊,但隨著疫情控制並受支持政策推動,中長期股市反彈回升。不同行業受影響有差異,可挖掘結構性機會,重點利好線上屬性強的企業及有研發能力的生物醫藥企業。

2)債券策略:市場風險偏好的降低、及對未來的寬鬆預期有利債市。

3)量化策略:不受大盤方向影響,波動性增加對大部分量化策略是利好。

4)海外市場:長期看好大中華市場,短期的市場下跌正是加倉的好時機。


具體看:


重陽資產(多頭策略):


• 疫情對中國經濟負面影響在0.5-1.0個百分點,受衝擊的行業包括旅遊、娛樂等服務類行業。一季度是全年經濟活動的最低點,如果疫情在3-4月得到控制,再配合有力的財政及貨幣政策,中國經濟受的影響是較有限的。

• 疫情衝擊帶來的資本市場的底部可能很快出現,A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經再次回到了歷史估值的底部區間。當前國內改革穩步推進、中美貿易戰趨於緩和,內外關係的良性互動為中國經濟企穩向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景林資產(多頭策略):


• 對股市短期有負面影響,中長期沒有明顯影響。A股開市後有震盪,預判接下來國家會出臺較大力度的利好政策以減緩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尤其針對民生以及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

• 看好的板塊包括線上電商、生物醫藥及部分高科技行業,如AI、虛擬現實、大數據、雲需求等行業。


泰暘資產(多頭策略):


• 肺炎疫情短期對經濟將造成一定衝擊,1季度GDP增速可能下降到4%左右。春節消費佔比較大的餐飲旅遊等行業損失慘重。

• 全年市場大概率呈區間震盪。投資主線在外部衝擊下,節奏有變化,但調整結束後,仍將繼續演繹結構性行情。短期看,節後A股有補跌需求,但隨著疫情被逐漸控制,在疫情病例數據拐點到來前後,市場有望企穩回升。

• 在不同板塊中挖掘機會。

*消費品板塊:大部分可選消費板塊面臨業績和估值雙殺壓力,具有線上消費屬性或線上化轉型較好的公司有望取得超額收益。

*醫藥板塊:相對受益。短期部分避險資金有望增持與疫情存在關聯性的診斷、醫用防護耗材、治療性藥品和器械、藥店以及互聯網醫療等。長期而言,政府公共開支會加大對醫療防疫、公共衛生的支付比例,國產醫療器械、疫苗、創新藥公司有望受益。

*半導體、5G板塊:持續看好,短期事件不影響長期變革及發展趨勢。


惠理基金(偏港股投資):


• 流動性持續寬鬆。港股估值在歷史均值下一個標準差位置,如因悲觀情緒繼續下探,估值將達到歷史極低值。若基本面不持續惡化,或會出現一箇中期 1-2 年左右的買點。隨著疫情對於經濟拖累,流動性將會持續寬鬆,不排除有降息降準可能,優質的權益資產在大類資產中將成為市場的稀缺品。

• 各板塊受影響不同。

*大金融板塊:受到疫情影響最小,估值處於較低水平。

*科技板塊:疫情迫使大量人員留在家中,極大利好諸如遊戲、視頻、直播等休閒娛樂行業。此外疫情也推動了互聯網公司的業務轉型。

*醫藥板塊:本次事件後也會對醫療行業加大分級診療力度,提升行業總需求。

*消費板塊:從短期影響來看,消費服務類(餐飲,旅遊,酒店等)的影響大於消費品類,而可選消費品(服裝、百貨等)的影響也會超過必選消費品(食品飲料、生鮮超市等)。本次疫情又撞上春節假期,由於交通、旅遊、酒店、餐飲等消費明顯下降,和這些相關的行業必將產生較大的影響,需等到疫情結束後才能逐步恢復起來。


合晟資產(債券策略):


• 市場對風險資產的拋售增加,且後續有寬鬆預期,對債券市場利好。考慮到信用債包括無風險利率和信用兩個層面,後續會對持倉標的基本面加緊監控。目前在投資策略上不會有大的改變。


鋒滔資產(市場中性策略):


• 節前出於安全考慮已將倉位降低,多空頭頭寸基本匹配;目前股指期貨基差拉大,加上Alpha收益,有利於產品淨值回升。


思勰投資(CTA高頻策略):


• 倉位保持在正常2/3左右。商品和股指期貨都是空頭為主。

• 股指下跌對商品的影響不大,但品種波動率增加。

• 保持低倉位運行。期貨市場取消了夜盤交易,隔夜倉位也保持在比較低的水平。如果波動特別大,會進一步降低倉位。


東方匯理(海外策略):


• 在股票方面,對中國資產如酒店業、航空業和非必需消費品等相關股票會更加謹慎。將繼續密切關注優質非必需消費品公司,如果相對應的股價大幅下跌,是很好的進入時機。

• 在固定收益方面,受到疫情影響,人民幣走弱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全球收益率的下行壓力將部分抵消這一影響。

• 市場的低谷可能會早於疫情高峰期;市場往往在危機開始時反應過度,然後企穩反彈。


Brilliance(海外股票多空策略):


• A股市場的調整多為短期情緒驅動,與基本面因素無關;市場下跌是進一步買入的機會。長期看好A股市場觀點不變。

疫情對資本市場母基金影響幾何?

掃一掃,關注【看懂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