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瘦”≠“老来寿”!舌尖上的“养老指南”,快收好

从营养学角度看,当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20%时,即为消瘦。

医学研究发现,老年人体重不足会增加健康风险,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长期营养不足使人体细胞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会加速各种组织、器官的老化,从而导致体质变差、生活质量下降。

“老来瘦”≠“老来寿”!舌尖上的“养老指南”,快收好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胖瘦与长寿的相关性呢?

首先,不刻意追求胖瘦。老年人之间,由于体质特点、生活习惯、精神情志、所处环境、有无疾病等各不相同,体形必然有所不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生命的个性化特点。老人从众心理尤重,见到别人瘦得精神,或者胖得富态,往往千方百计要与之看齐,这恰恰违背了生命活动规律。因此,老年人不要刻意追求“泯然众人”,只要自身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即可。

其次,严防突然消瘦。美国一项调查认为,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体重下降,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先兆。

从医学角度来看,如果老年人日常习惯没有变化,体重却快速减轻,说明必然存在一种因素在快速消耗人体的储备,这往往是罹患疾病或已有疾病加重的外在反应,此时必须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这时如果掉以轻心,甚至“因瘦而喜”,付出的必然是健康甚至寿命的惨痛代价,值得警惕啊!


“老来瘦”≠“老来寿”!舌尖上的“养老指南”,快收好

引起老年人渐进性消瘦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各类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消瘦,如胃肠道疾病、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另一种是由于脾胃功能减弱、食欲减退、营养吸收不良、饮食不当和不爱运动所致的单纯性消瘦

对于继发性消瘦,要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而对于单纯性消瘦,可以从饮食调理入手。


“老来瘦”≠“老来寿”!舌尖上的“养老指南”,快收好

1.日常要吃些高热量、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性制品、奶制品、豆制品等。

2.少食多餐。在两餐之间应适当加餐一次体积小、热量高的点心或酸奶之类的食品。每餐所吃的食物既不过饱,又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热量的需要。

3.由于老年人心肾功能逐渐减弱,所以食物必须清淡易消化,宜用蒸、煮、炖的烹调方法,少吃油煎、油炸食物。同时三餐食谱力求干稀搭配、粗细粮搭配和荤素搭配。

“老来瘦”≠“老来寿”!舌尖上的“养老指南”,快收好

参芪毛豆角

新鲜毛豆500克两端剪口,太子参、黄芪各10克,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开,用小火煮熟,剥豆荚吃豆。适用于乏力、气短、食少、面黄瘦弱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0克,生姜15克,羊肉150克,加水适量,煮至羊肉烂为止,加盐等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怕冷者。

栗子百合鸡

鸡块100克,去皮栗子200克,干百合20克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煮开,小火煮至七成熟,调入酱油和糖,熟透收汁即可。此三料相配,补而不过,温而不燥,适用于乏力、倦怠、腰酸脚软的脾肾两虚消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