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常言道:“千金难买老来瘦”,当今许多中老年人都害怕肥胖会给自己带来疾病,为了远离“三高”,他们变成了素食主义者,“瘦”仿佛变成了健康的指标。然而,瘦就一定健康么?显然不是,

小心“瘦”的背后隐藏着另外一种疾病-----肌少症。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一、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sarcopenia)或称“肌肉减少症”,源于希腊语,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其成因与增龄、运动、营养、疾病等有密切的联系。

也许你会问,不就是岁数大了肌肉慢慢流失么,有那么严重么?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肌少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吧!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二、肌少症的危害

1、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的“头号杀手”。跌倒会导致腕关节骨折、腰椎骨折、髋部骨折等不良后果。在跌倒的瞬间,由老年人反应速度慢,运动能力差,无法利用手臂支撑或者调整姿势,常导致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年人髋部骨折与跌倒有关。老年人髋部骨折一年后的病死率高达50%,也就是说一半的患者骨折后会因各种的原因死亡。

而跌倒与肌少症密切相关,肌肉的减少和肌力的下降会使老年人下肢力量减弱,平衡感降低,导致老年人站立困难,使跌倒的风险增加3倍,老年男性致残率增加4.6倍、女性增加3.5倍,并影响抗病能力和疾病的恢复。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2、骨质疏松与骨折

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关联紧密,肌肉含量、强度及功能下降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是引起跌倒及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局部肌肉含量与相应骨密度存在相关性,在50-70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髋部肌肉含量与股骨颈密度之间为正相关。而骨强度下降也会明显增加肌少症患病率,两者常伴随出现,相互影响,共同导致骨折的发生,增加老年人群的病残率及病死率。

因此很多人对骨折预防的认识是片面的:光知道预防骨质疏松,而忽略了肌少症。要知道光吃钙片是无法给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的,肌肉需要的是足够的蛋白质。肌肉强健了,骨折的风险同样会大大减低。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3、肥胖和三高

肌肉减少,基础代谢率就会降低,从而很容易出现肥胖等代谢问题。从下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虽然两个人的腿围相同,但是肌肉含量却相差很多。经常健身的朋友们也肯定知道:同样体积大小的肌肉和脂肪,肌肉是脂肪重量的三倍。如此说来,胖瘦真的不能过度关注体重与围度,真正决定胖瘦的,是肌肉和脂肪的多少。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除此以外,肌少症还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等基础疾病都有很大联系。一项研究表明:肌少症患者的高血压风险高于正常人,而肌少症肥胖者的高血压风险,为正常人的两倍。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瘦而盲目,失去的肌肉恰恰是保护我们远离疾病的护盾。

4、生活能力差、死亡率高

肌少症对患者的危害,不仅仅是力量减弱,一些老年人因为肌少症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例如:大腿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而无法站立、行走;核心肌群肌力减弱而无法坐正、起床;手部肌群力量减弱:无法拿碗筷、提东西。从而给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的困难!

目前大热的“闭眼单脚站立可以预测死亡”同样与肌少症相关。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曾在1999年做过这样一项研究:

他们对2760名53岁的男性和女性进行了测试,要求志愿者完成三项简单项目,分别是:握力、从坐姿到站起来有多快以及闭眼单脚站立的时间

。13年间,共有177名志愿者先后死去。仔细观察当时数据,研究人员发现,这三项测试分别预测了志愿者将会死亡的可能性,而闭眼单脚站立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

研究表明,那些闭眼单脚站立的时间平均只能2秒或更少的人——在接下来的13年里,死亡的可能性是那些能保持10秒及以上的人的3倍。而肌量减低恰恰会使平衡感降低,跌倒风险增加,难以单脚站立,所以肌少症同样也会增加死亡率。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三、哪些原因导致我们肌肉含量减少?

1、身体的老化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的发病率约为5%-13%;如果是8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更高,可高达50%。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生长能力逐渐减弱,肌肉含量也在逐年减低。另外,肌少症的发生也与老年激素水平下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一些慢性病有关。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2、运动减少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较大,人们运动时间普遍较少,大多数上班族久坐不动,根据用进费退的理论,长期的久坐,会使我们脚步的肌肉逐渐萎缩,诱发了肌少症。

除此以外,长期的久坐还会蛋白脂肪酶暂时性失效、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促进脂肪的堆积。下肢深静脉血栓、糖尿病等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3、不当的减肥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人们都注重减肥,然而,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去运动,却选择了节食,最后虽然体重掉了,却殊不知减掉的是肌肉。肌肉减少,基础代谢率减低,吃的少仍然会胖,胖了继续节食,恶性循环,诱发了肌少症。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4、营养不良

很多中老年人为了远离三高,只吃素,不吃肉,甚至鸡蛋都不敢碰。长此以往,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从而诱发了肌少症。我们知道,蛋白质是肌肉最需要的营养物质,摄入足量蛋白质对预防肌少症至关重要。

此外,肌少症还与激素水平、神经-肌肉功能、遗传、炎症、肠道微生态等因素有关。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四、如何判断是否存在肌少症的可能?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肌肉功能减退、肌力减小、肌量减少

肌肉的功能和肌力我们可以通过步速和优势手的握力来评估。当步速低于0.8m/s,握力男性小于26kg、女性小于18kg时,我们就当提高警惕,进行专业的肌量测量,判断是否罹患肌少症。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1、饮食

治疗肌少症,营养是基础,首先要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成人建议1.2-1.5g/kg体重/天。

在蛋白质的选择上,动物蛋白优于植物蛋白,优质的蛋白包括牛奶,蛋类,肉类。蛋白是肌肉最需要的营养物质,只有蛋白量充足,肌肉才能强健。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除了蛋白质以外,补充充足的维生素D同样十分重要,维生素D可以促进肌肉的再生和修复。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蛋黄、海鱼等;除此之外,多进行户外活动,充分照射阳光,同样可以补充维生素D。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2、运动

增龄相关的运动能力下降是老年人肌肉量和强度丢失的主要因素。

运动可增加肌肉蛋白和糖原的贮备,加速骨骼肌的血液循环与代谢,增加骨骼肌的力量,从而延缓骨骼肌衰老。运动不但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还可促进体内的物质代谢,线粒体数量和酶类的活性提高。除此以外,运动还能调节大脑及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大脑反应敏捷。所以运动对治疗肌少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推荐的是抗阻训练,抗阻训练以增加肌肉体积及力量为主。抗阻训练可增加老年人股四头肌肌力及爆发力,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及发生骨折。高强度抗阻锻炼较低中强度抗阻锻炼更能显著提高肌量和肌力。

低强度抗阻锻炼如坐位行伸膝屈膝动作,也有一定改善效果。渐进式抗阻运动被证明最有效且持久。

医生提醒:“老来瘦”可能是种病,得治

总结来说,我们在关注骨质疏松的同时,不要忽视肌少症的存在,肌少症同样会导致跌倒、骨折及全身性疾病,但肌少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充分了解肌少症的成因及特征,保证营养,坚持运动,肌少症就会远离我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