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做的哪件事最让人不耻?

小姐姐讲史


慈禧在西逃期间仍然奢侈依旧,这是最让人不耻的。

慈禧一行往西逃跑时,各处护驾的军马也陆续赶到,朝廷大小官员除了部分留京办理善后事宜的之外,也纷纷接踵而来。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要遭受一场灾难,护驾的清兵缺吃少喝,就到处掠抢,沿途百姓闻听慈禧将至,吓得四处逃散,到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



皇亲国戚、朝中大员所享受的待遇可要好多了,他们不但要吃要喝,而且还要发津贴、发赏银。慈禧规定:亲王、郡王每日发给银子六十两,贝勒、贝子每日三十两,皇亲贵族每日十五两,二品以上大员每日七两三品以下官员每日五两、三两、二两不等。为了笼络人心,慈禧还巧立名目,大肆赏赐随行官员和宫中太监。

仅八月二十四日一次就赏马玉昆所部白银一万两,董福祥马队三千两,岑春煊一军二千两。李连英等受宠太监所得到的赏银就无从统计了。这个沉重的开支给地方百姓增加了极其沉重的负担。

慈禧原打算落脚太原,但适逢山西大旱,地瘠民贫,供给困难,又听说德法联军要攻打山西,就决定转往陕西。国八月初八日慈禧继续西逃,不过这段行程已经没有当初离开北京时的慌乱和狼狈,随行人员和护卫官兵都有增加,大小官员更是小心伺候。慈禧的大队人马经祁县、平遥、灵石县、平阳府、蒲洲府至风灵渡,然后南渡黄河,过潼关入陕西,经华阴县、临潼县,于九月初四到达西安。



到了西安,离战火远了,安全有了保障,这时的慈禧又大摆起老佛爷的架势来了。慈禧刚到西安时,首先选择了抚台南院居住,没住几日,她嫌地方太小不够用,又搬到北院,作为自己和光绪皇帝的行宫。每次出行,马车换成了八抬大轿,护驾官兵也用上了当年乾隆皇帝西巡时使用过的仪仗,又赶制龙旗二十四面,以壮声色,大队人马前呼后拥,搞得如同太平盛世皇帝来巡幸地方一样。

慈禧如此奢侈豪华的生活,以及护驾西逃大队人马的日常开销,沉重的负担一时都压在了西安的“肩上”,显然,仅靠西安地方的供给,实在是难以承受。慈禧每天吃饭,虽不能和在北京紫禁城相比,但仍分荤局、素局、饭局、茶局、点心局等。每局设管事太监一人,厨师十余人,统由总管太监、荣禄共同管理。为了保障老佛爷能喝到新鲜牛奶,专门在西安行宫饲养了六头奶牛,每天要花掉二百两银子,如此蘼费,慈禧竟还说是“俭省多了”。

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慈禧还要举办祝寿活动。因为当初是仓皇出京,宫中的龙袍没有带出来,为了大显龙威,她便命令两江总督刘坤一负责在江苏紧急缝制龙袍、龙褂,然后六百里加急,通过驿站运到西安,还从南方各省调运来大批绫罗绸缎,征调许多裁缝去赶制各式衣服。



为了保障大队人马的日常开销,早在慈禧出逃到怀来县时,任命怀来县知县吴永为前路粮台(后由岑春煊接手),负责调拨全国的粮饷和安排其西逃途中及宫阙生活。

吴永在宣化境内即向慈禧禀陈:请饬各省将应解京饷,核定成数,分别解送行在户部以济急需。

于是,七月二十六日,慈禧就以光绪的名义降下一道谕旨。谕旨说:“朕暂时去太原,一切开支都事关重要。所有各省该缴纳的关饷钱粮,全部改解到朕所在的地方,以应急需,不得有误”。

当这道谕旨下达以后,各省官员便纷纷将应上缴京城的关饷钱粮转运到太原、西安行在和内务府。那么,慈禧抵达太原、西安以后,究竟调拨了哪些省份的钱粮?其调解的数量又有多少呢?

根据档案不完全统计,截止到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全国各省送到太原、西安的各项银两就达五百万两,粮食近一百万石。



一,据岑春煊所上奏折称:一个月内,各处解往太原的银子只有二十三万两。显然这笔钱根本无法解决大队人马的燃眉之急,于是,行在军机处又火速派出了刑部郎中俞启元前往江、浙两省,派直隶候补知府吴永前往湖南、湖北催促粮饷。并在湖北、河南等地设立了转运局,大量征调京饷、库平银和采购稻麦运往太原、西安。

二,山东巡抚袁世凯奏称:山东在奉谕旨之前,已经动拨库银十万两,并搭解截存安徽、江苏运解京饷银十六万六千五百两。接到谕旨后,再续拨库银五万两,东海关京饷银三万两,粮道库饷银三万两,又搭解截存江西京饷银十万两,总共银二十万两,于九月十九日起程解赴投交。这样,经山东解运行在户部的银两,总数共计四十ー万六千五百两。

三,山西巡抚毓贤奏称:湖北解京饷银二十万两,江南漕粮十一万石,运到获鹿,安设转运局,再运到山西。

四,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于荫霖亦奏称:遵旨购办好米十万石和湖北所解京饷银十九万两一概解往太原。



除此之外,当时具体负责筹集粮款的岑春煊等人,每到一地都向地方官员大肆勒索雄派,多的超过万两银子,少的也有数千两。

至于太监等人的作勒索,更是司空见惯。地方官员苦不堪言,被逼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慈禧在宣化停留的三天中,因天气炎热,食物变质,县令一时难以再筹到食物,在岑春煊的威逼下,竟无可奈何地喝了毒药。

慈禧收礼,清朝立国之初定下了一条死规矩:皇家不得收受臣属财物。明王朝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所以在清朝前期,皇室上下无人敢逾矩。清朝中期之后,这项制度的约束力开始打折扣。晚清纲纪废弛,或明或暗向宫里送东西的多了起来。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长途跋涉70多天,好不容易到了西安,一些地方的达官显贵带着各色礼品陆续前来慰同从食品到珠宝无所不有。慈禧十分开心,高高兴兴地照单全收。这还不算,对于送礼送得到位、送得新奇、送得可心的,立马发文提拔。西安有个女富豪送了两扇楠木门板来,慈禧十分喜欢,于脆认了干女儿。于是,就在八国联军肆虐国都、涂炭人民之时,往西安送礼蔚然成风。慈禧住处天天人来车往、热热闹闹,俨然一个交易市场。


申报七十七载


慈禧太后统治晚清中国四十八年,祸国殃民的事儿干了不少,为了满足私欲和掌控最高权力,残忍、自私,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他做的令人不齿的事儿太多了,随便说几件:

1.就拿过生日来讲,她穷奢极欲,全然不顾内外交困的局面和艰难的民生。她生于1835年,所以按照中国传统,都是要早一年过整寿,有虚岁,1884年是她五十大寿,1894年是她六十大寿,1904年是她七十大寿。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但是交战的地方在东北、争夺的也是在中国的特权!可是老太太根本不管这些,继续过着自己的“万寿节”,别人有劝她国难当头低调点过寿,她恶狠狠说,谁要让我今天过不痛快,他今后也别想痛快!

2.她排斥异己,滥杀无辜。如果说杀肃顺等八大臣还算是统治集团内部内讧的话,那么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林旭)、珍妃、庚子被祸五大臣(徐用仪、许景澄、袁昶、联元、立山等人)则全是因为她大发淫威所冤杀。

3. 她对洋人态度是又恨又怕,开始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又不自量力搞了个跟十一国开战,打不过了,又转过头当孙子,杀义和团,给洋人献媚,说什么: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多么无耻╮(﹀_﹀)╭

4.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比如她经常把女人不得干政、太监不得干政放在口头上,好像他自己不是女人,好像她宠信的安德海李莲英等大太监权力还不够大似的!甚至她临死还留下遗言说坚持女人不得干政的祖制,真是服了!

5.最恶心的是她为了达到自己垂帘听政掌握大权的目的,多次搞政变:辛酉政变、甲申易枢、戊戌政变,剪除异己。连着立了四岁多光绪帝和三岁的溥仪为帝。



磨史作镜


1894年末,大清在甲午战争中接连失利,大连、旅顺等重镇相继失陷,而北洋舰队也已败退回威海卫。日本大举进攻,在威海登陆,摆开了海陆两线夹击清军之势。北洋水师已经摆脱不了被全歼的命运。

1894年,对于慈禧个人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年,是她60岁的寿辰。为慈禧举办一次盛大的花甲寿诞,是许多清朝核心人物这一年的首要任务,其重要性,远远超出正在进行的甲午战争。


作为大清的掌门人,慈禧也想在60岁寿诞这一年,把皇权交给光绪,自己到颐和园里,欣赏一下莺歌燕舞,享受一下美好人生、颐养天年。所以,这场寿诞,又多了一层特殊意义,那就是慈禧与光绪的权力交接。

但是,正因为如此,慈禧对于事关自己“退休”生活的事情,特别重视,也特别敏感。有人提出,因为中日战事紧张,是否停修颐和园,省下的银子贴补军费。没想到慈禧一听就气炸了:我退休后就这么点爱好,你们都不允许吗?现在就敢克扣我的银子,等到哪天我真退休了,你们还不飞起啊?!

于是,慈禧放出狠话来:今天让我不痛快的,我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与此同时,北洋舰队的实际掌控人李鸿章也心急如焚,北洋舰队是他一手组建的,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是心头肉啊。

可是,深通兵法的李鸿章也敏锐的觉察到,日本人狡猾的很,他们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年开战,就是摸准了大清的脉搏:为了给慈禧过好60寿诞,一切能忍的事情,大清都得忍。

所以,李鸿章的重点工作,并不是花银子备战,而是周旋于各国之间,让列强调停。


而就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日军已经控制了大连湾。 得到这个消息的慈禧,自然是惊恐万分,但是,为了能让自己好好过一个安稳的60大寿,图个大吉大利,她竟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让人不齿的话:

“只要他们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啊,不要再拿这些个鸡毛蒜皮的事情来烦我啦!”

事已至此,李鸿章情何以堪,他的北洋水师,面临的自然是全军覆没的命运。所以,他才悲哀的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深夜聊斋


慈禧应该是近代颇有影响力的一位女性了,对近代的中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虽然她自命不凡,但是历史证明她的做法造成了中国几十年的封建和落后!历数一下慈禧最被人不耻的各种行为。


【以“怡养”之名动用军费修建三海】光绪帝十九岁的时候,慈禧还想继续听政,可是当时皇帝已经到了掌管朝政的年纪,慈禧找不到理由只好提出建造一个好的“怡养之处”,就是修建三海,即南海,中海和北海。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不断,财政入不敷出,人民生活困苦,连年发生多次旱灾,北京城内饥民随处可见,统治岌岌可危,大清朝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险境,然而这个一生都追求享乐的女人哪管民众的死活,竟动用军费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奢华园林,用来满足自己颐养游乐之欲。修建三海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相当的惊人,花掉了两千万余两军费,按照当时的购买力,可以买五艘战舰。【把军队当享乐的把戏】1889年,慈禧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令李鸿章把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学员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把昆明湖作为“汪洋大海”,把小火轮比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做各种表演“阅兵”。

【割地赔款,推卸责任】慈禧六十大寿的时候,老太太给自己置办了豪华的寿礼,光置办衣服就花去黄金二十三万两,为了她的生日,花去了白银一千万两,相当于整个北洋舰队的经费,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全国人民一片谴责,声讨卖国贼,而慈禧就急忙把失地赔款的责任推给了光绪,自己和李莲英跑到颐和园归养去了!慈禧虽然抵制外来物品,说那些东西是“奇技淫巧”,但是自己用的都是最先进的“洋器”,比如她的颐和园里安装有电灯,锅炉房,还有李鸿章送的汽车等等。如果不是她的重重阻挠,中国的“近代化”事业就会顺利的多,国之不幸也!


秦桑之


慈禧太后作为统治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女性,一生做过无数个可耻的事,但是若说最令人不耻的还是临死前留下的遗言,简直是做一套说一套,说一套又做一套实在是令人所不耻。

女子不得干政

一个正常的人在说一句话之前样样都会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能不能以身做责,但是慈禧太后不是这样,“”女子不得干政”是慈禧临死前留下的第一句话,慈禧老太后做了一辈子干政的太后,垂帘听政、擅自废立、毒杀光绪,说慈禧是历史上最能干政的女子也不为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临死前却说以后女子不得干政,这不打自己的脸吗?而且还是啪啪响的那种。




不得重用太监

慈禧留下的的第二句话就是不得重用太监,这句话也和“女子不得干政”一样,啪啪的打慈禧太后的脸,慈禧太后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最重用太监的一个人,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均是慈禧太后提拔并赋予他们的权力,而纵观整个清朝历史从皇太极到溥仪也没有那个皇帝重用太监,所以这也是慈禧太后干的最可耻的一件事,让人打心底里觉得她不要脸。


慈禧太后一生干过荒谬的事无数,在政治上曾向十二个国家同时宣战,签订丧权辱国条约无数,在生活上奢侈无度,过一次生日过掉一艘军舰,甚至晚年还性欲旺盛,经常找男宠吃春药等等,这些干也就干了,但是没有必要这么不要脸啊,说一套做一套,既想当“ ”又想立“ ”实在是令人无语,所以我觉得这两件事是慈禧做的最令人所不耻的事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慈禧,一位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大的女人,已经很难去数落她到底犯了多少错误,做个多少无耻的事了。她的自私, 她的贪婪,她的目光短浅,不仅直接葬送了清王朝,更给当时的黎民百姓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

其实慈禧也做过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大力支持汉臣,甚至是整个清王朝历史中无前例的支持汉臣,比如李鸿章、左宗棠、江忠源、彭玉麟、刘坤一等,再加上同曾、李、左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张之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汉人。对我们汉人来说,这是有意义的。



莽老壳


为了给自己过寿,克扣北洋水师军饷,使北洋水师惨遭灭顶之灾。


斐然兄弟


要说到最让人不耻的,当属拿军费过生日了。当时的水师在亚洲是最大最强的,可是这位老佛爷直接挪用军费给自己过生日,以至于后面的甲午海战中,咱的军舰上用的都是劣质的炮弹,直接全军覆没。


然后大家就都清楚了吧,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就都来了。其他国家一看清政府是纸老虎,紧接着就来了个八国联军进北京啊。她老人家就一路向西逃跑,那个狼狈啊,甭提多丢人了。


御笔探花


应该办个清朝科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